分享

热论|诗词大会:综艺清流的冷热辩证法

 欧陆思想联萌 2021-03-12

诗词大会:综艺清流的辩证法   

央视连续两年举办的诗词大会引发了人们对所谓“综艺清流”的追捧。“旧时堂前燕”如今借助于梦幻般的电视大舞台“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一个各色明星真人秀充塞荧屏之时,这样一股“清流”为节后的电视荧屏增加了些许“文艺范”。其波及之广,影响之深,值得我们为其点赞。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诗人之死”已成不可更改之现实。海子自杀、顾城杀人,留下的北岛隐遁象牙塔。作诗、读诗,这曾经占据着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日常生活的寻常之事,现在却变成了一种偏冷的个人爱好,甚至成为某些失意者的精神自慰。当然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这一现状正在有所改观。古典诗词正在伴随着人们对古典文化、哲学的追捧而复苏,正在成为了孩子们获取学术资本的又一个项目。诗词大会的举办,当然成为这一“诗词热”进一步发酵的有效契机。

作为一档综艺节目,收视率当然是衡量其成功与否的首要原则。因此在诗词大会举办期间,除去其精美的舞美设计让人炫目、感叹,同时参赛选手的“各具特色”也成为了吸引眼球的“看点”,标题党再一次横屏各大新媒体:北大工科美女博士陈更,衡阳伢子彭敏,00后古典美少女武艺姝等等称号不一而足。而颜值高、低龄化、才学渊博的武艺姝的夺冠虽“始料未及”,却为诗词大赛的完美收官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她的出现显然为诗词大会增加了更多的戏曲性和传奇性。在这一热闹喧嚣之下,专家学者们惊叹于人们对于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关注,而那些原本躲在隐蔽角落的、隶属于小众群体的诗歌爱好者也突然享受到了明星一般的推崇。在这热闹喧哗之间,我们或可为诗歌的春天略作感叹,但却不能就此认为这股综艺清流可能拯救诗歌在今天社会现实中没落的现实。

诗词大会将所有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古典诗词”,尤以唐代诗歌为最,近代以来,只有毛泽东诗词屡有涉及。对于“诗经”、“宋词”,明清两代所及诗词则大多在选手自选的飞花令中略有涉猎,而对于中国1980年代繁盛的现代诗歌则无人问津。这显然有失偏颇。诗词作为反映每一个时代之精神的文学表达形式,不同时期的诗词本无分伯仲。这种扬古抑今的做法,却也正是当下中国文化发展所面临之困境的恰当反映:一方面,我们为曾有的古典文化之博大与辉煌而自豪(唐代的中国之地位举世瞩目),另一方面,我们又对现代中国文化的样态缺乏自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种说法,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正如古典诗词固有的优美格式虽然臻于完善,但却似乎很难表达今日之中国的社会现实。现代化之后的中国,快速的生活节奏,钢铁森林的大都市文化都与那咏月、咏花、咏酒的古典情怀格格不入。古典诗词,于是成为了一个个只能供我们凭吊的诗歌“木乃伊”,与之相关的“诗魂”却早已飘然而去,不知所踪。因此在观看诗词大会的时候,我常常有这样一点小小的遗憾,尽管有些选手可以将所有古典诗词顺手捏来,但却在脱口而出之时,缺乏情感的投注,诗词对于他们而已,只是一种博闻强记的证明,却未能与其“浑然一体”。因此,这样的诗词大赛所孕育出的诗词高手们未必一定会成为可表达现实、可丰富思想的“诗人”。诗人之死,从根本上决定了诗歌无法改变的“冷”遇,它与诗词大会之“热”所构筑的张力并不是能以一两期综艺清流就可以消融的。

阅读更多:

吴冠军|后“9·11”时代的意识形态批判

小夏飞刀论电影|中国电影与它的“西游情结”

言论|春晚,一篇论证“新春快乐”的八股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