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一段少为人知的历史:大食、波斯兵从海上攻来,烧杀劫掠

 思明居士 2017-11-25

公元758年,唐朝至德三年,广州经历了一场少为人知的浩劫。

《旧唐书》卷十载:“癸巳,广州奏大食国、波斯国兵众攻城,刺史韦利见弃城而遁。”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唐纪三十六>载:“癸巳,广州奏:大食、波斯围州城,刺史韦利见逾城走,二国兵掠仓库,焚庐舍,浮海而去。”

广州一段少为人知的历史:大食、波斯兵从海上攻来,烧杀劫掠

上面两段就是正史对此事的记载,非常明确,没有任何异议。但是很简略,让后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小嘎啦从头给大家讲讲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唐朝时,朝廷对陆、海对外贸易是很重视的。唐王朝在广州特设“市舶使”,以专司其事。广州曾聚集了大量从事海上贸易或是陆上贸易阿拉伯人和波斯人。

广州一段少为人知的历史:大食、波斯兵从海上攻来,烧杀劫掠

根据史料分析,当时广州城内的外国人口,很可能比中国人还多,这中间,主要是大食、波斯商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著名汉学家魏斐德先生所著《大门口的陌生人》一书中记述的历史片段:“黄巢让他的部下抢掠、焚烧了这座城市。总共有12万外国人被杀,广州城几乎被毁灭。”

唐末黄巢军在广州杀人如麻,当时城内总共罹难的人也不过就20万左右,可是外国人竟有12万之多,可见当时广州城内外国居民人口比例之大。

那个时候,阿拉伯和波斯人来唐进行贸易所受待遇相当不错:他们在生活和营业上受到优待,在广州专门划出了蕃坊,供他们集中居住和营业。这样,使这些外国人可以各按照其本国的习俗生活,信仰其原先的宗教,并自己处理他们内部事务。同时,阿拉伯、波斯人可以在内陆定居,买田置屋,娶妻生子,行旅往来不受限制,生活和营业都很自由。

然而,和平相处的日子过了没多久,灾难悄悄降临。

公元757年9月,唐朝借用回纥军队,协助镇压安禄山反叛。联军的主力,唐朝方面是郭子仪率领的唐军;藩军方面是叶护太子统领的四千余回纥兵,混有从大食来的约1000名阿拉伯兵。平叛结束后,阿拉伯士兵沿海道返回本土。

758年,这些军士到达了广州,目睹广州的繁华和发达,对广州的财富垂涎三尺,他们停下了归国的脚步,想起了唐朝皇帝在一年多前对他们许下的条件。

广州一段少为人知的历史:大食、波斯兵从海上攻来,烧杀劫掠

那时唐军一连串战事大败,平叛已无兵可用。唐肃宗只能向回纥乞求借兵收复长安。然而,回纥不肯出兵援唐。怎么办?大唐已没有筹码让回纥听命。《资治通鉴·唐纪》载,几经思量,唐肃宗向回纥抛出诱饵:“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就是说,收复长安之日,土地和百姓归大唐,而所有美女和财产,任凭回纥奸淫烧杀和掳掠回国。第二年,东京洛阳收复后,回纥兵如愿以偿大掠洛阳。

在洛阳尝到甜头的大食、波斯兵对广州的财富再次动起了歪脑筋,可是此时的广州城内并无叛军,没法实施收复战斗。恰在这时,广州城内的大食、波斯商人站到了历史舞台上来,他们和城外的过路兵丁同宗同族,语言相通,很快就打成了一片。兵士们想要“金帛子女”又刀枪齐备,跟商人们一合计,两方马上勾结在一起。

这一年,城外的过路军兵和城内的阿拉伯商人一起发动暴动,抢掠了广州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广州人留下极其恶劣的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