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的隐含波动率(三)

 杜明750230 2017-11-25
​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隐含波动率和历史波动率的关系呢?

    首先,前文已述,隐含波动率是期权交易者对于未来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的风险对价,也就是说市场隐含波动率的上升或者下降基于市场投资者对于标的资产未来波动的预期。而历史波动率则代表这标的资产以往的走势,缺乏对于未来波动的预判。比如在美国个股期权上,最容易引发股价大幅波动的就是发布定期季度财务报告的时候,市场会迅速对于公司的营收、利润、发展前景以及未来的业务展望做出股价上的反映,这时股价出现暴涨暴跌的概率最大,而在发布定期财报前,市场对于这种大幅波动的预期往往已经体现在期权的隐含波动率上,比如发布财报前即使如亚马逊、谷歌、FB等大公司的期权隐含波动率往往也高达30%以上,但是一旦财报发布市场瞬间剧烈波动后,隐含波动率就会下降到不到20%,但是对应的是财报冲击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也会让股价上涨或者下跌超过10%,所以隐含波动率代表着市场对于波动的预期而不是对于历史上波动的统计。而在商品期权上也经常由于比如美农报告等基本面影响因素,期权在发布报告前上升在发布报告后不确定性消除而下降。所以隐含波动率绝对不决定于历史波动率。

    其次,历史波动率不管取多少周期(比如短端的5天、10天,中端的20天、30天,长端的60天、90天)都不可避免的会面临着对标的资产当前波动率的过度或者滞后反应,比如5天期更多的会导致历史波动率过于频繁的宽幅波动,比如当标的资产出现较大波动时就会发生前几天历史波动率还在15%过几天历史波动率就上冲到30%以上,而再过数天可能又会回到20%以下的情况,这就是短端历史波动率过于频繁的反应如果直接用于期权的定价难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而长端的60天或者90天则问题更大,明明标的资产已经突破盘整了几天了,但是历史波动率还纹丝不动,等到一轮单边行情已经走完开始盘整甚至已经开始拐头的时候,历史波动率却还在高歌猛进.........这个就是异常严重的滞后反应了,现在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能用于定价。那么很多人会问用20-30天的历史波动率是否合适呢?从个人观察商品期权的总体变化而言,确实20-30天的HV(历史波动率)和实际市场交易的隐含波动率最为接近,但也并非完全能反应市场真实的期权供需情况,只能说相对短端的频繁起落和长端的滞后反应,这是最相对最不坏的选择。

    最后,我们并不能说历史波动率对于隐含波动率一点作用都没有,事实上如果一种标的资产基本面没有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历史波动率HV是一个比较好的参考指标,但是参考终究只是参考,隐含波动率IV是市场真实交易出来的数据,而不是一个统计数据,隐含波动率并不一定会向历史波动率回归,两者的关系绝非期货和现货这种有强制回归约束或者说具有明确套利空间的关系,当隐含波动率发生大幅上升或者大幅下降的时候,我们要相信是不是标的资产的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发生了改变(事出必有因),期权交易是真金白银的交易,没人是傻瓜,期权突然变贵或者变便宜(体现在隐含波动率的突然上升或者下降)那么背后一定有你不知道或者没引起注意的原因或者市场担心(不确定性产生或者消除),特别是个股期权上的IV上升,尤其要引起警惕(这个笔者是有血泪教训的)。这些都是靠历史波动率统计和一些历史波动率模型不能推算出来的。作为一个场内交易员,一定要对IV的变化敏感。当然很多OTC期权同行由于并没有合适的参照物,被迫使用HV和相关模型来推算期权定价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