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也可以那么美——十二时辰,分秒间皆有诗意

 昵称49900112 2017-11-26


十二时辰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而独创于世的。

 

时辰之美,在于先人对时间的感悟,不只是几个简单的数字可以表达的,时间在于生命不是一瞬,而是永恒,让我们透过那些绝美的诗篇,去感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珍贵。





子时·夜半

23:00-1:00

夜半,为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23时~当日凌晨1时,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


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子时,意为孕育,此时的天空,黑的纯粹。一种孤独的寂寞,清冷,寂静。




丑时·鸡鸣

1:00-3:00

又称鸡鸣、荒鸡。在十二时中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1~3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  


鸡被古人褒称作“知时畜也”。《韩诗外传》中赞颂鸡云:“守夜不失时,信也。”曙光初现,雄鸡啼鸣,拂晓来临,人们起身。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此时的公鸡发出清啼,棚户里的牛整咀嚼这青草。人在熟睡之中,美梦却飘向了远方,或是田野,或是海洋,一切都在蠢蠢欲动。




寅时·平旦

3:00-5:00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间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旦之气”,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张仲素《燕子楼》



熬过了黑夜,终于要迎来晨光。或许这个时候,是属于所有为梦想努力的人。




卯时·日出

5:00-7:00

“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在古代,卯时官员要上早朝、清点人数,是为“点卯”,及上班报道。



秦楼出佳丽,正值朝日光。

陌头能驻马,花处复添香。

 

——李白《日出东南隅行》

 


日出,意味着新生,意味着光明,新的一天,新的开始!



辰时·食时

7:00-9:00

食时就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



一写落第文,一家欢复嬉。

朝食有麦饘,晨起有布衣。

 

—— 皮日休《三修诗》



 一顿美好的早餐,是唤醒自己的良方。



巳时·隅中

9:00-11:00

临近中午时,艳阳当空,蛇正潜伏在草丛中,是为隅中。,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  

 

《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缕衣》



一天中的黄金时期,工作效率最高,精神饱满。用最好的状态,做最重要的事。




午时·日中

11:00-13:00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此时,太阳正运行到天宇之中,光线最强烈。阳气达到顶点,阴气将慢慢增加。

 

上古时候,午时是人们去集市交易的时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还有“午三刻开斩”的说法。



日中为噬嗑,交易是寻常。

彼各不相识,何复更思量。

 

——邵雍《日中吟》



工作一天,聊聊天,或者小憩一会儿,都是释放压力的好方法。有张有弛,才是生活之道。





未时·日

13:00-15:00

“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15时。“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





春檐雪乾初日长,帘花深压梅影香。

美人帐中午睡起,钗横鬓亸慵添妆。

 

——姚勉《听筝》



人们刚从困倦中慢慢醒来,继续工作,用力生活。




申时·哺食

15:00-17:00

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

 

“晡”(馎)时”,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篇:“(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



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

芹泥随燕觜,花蕊上蜂须。

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

敢论才见忌,实有醉如愚。

 

——杜甫《徐步》



杜甫会在这时散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白居易也说,“但惜春将晚,宁愁日渐晡。”在夕阳西下之前,抓住一天中这大好时光。




酉时·日入

17:00-19:00

“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人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指每日的17~19时。  

 

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李白《送别》



至人们开始收工返回家中,鸟儿也飞回丛林的窝,逐渐进入休息和放松的状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先民留给我们的智慧。





戌时·黄昏

19:00-21:00

指太阳落下,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说文》曰:“黄,地之色也。”又说:“昏,日冥也。”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是安静的时段,此时自己可安静的读书或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享受一天中最后的惬意。





亥时·人定

21:00-23:00

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意思是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李益《写情》



时候应该安抚心情,洗个澡,准备上床睡觉了。人定,也是人静,夜深人静,安静的思考,平静的入眠。






十二时辰,十二种美,岁月流转间,尽是诗情画意。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关注!网上竞赛结束后,我们将会在“云南传统文化教育”微信小程序开设传统文化相关的网上课程,并把它们作为奖品奖励给每位参赛的学生。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以下选项中做出选择并提交。最终我们将针对投票的结果,选择投票人数较多的几门课程进行开设。具体内容请您持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