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食疗:盘点历史上为吃操碎心的大神

 lvzhifeng 2017-11-26


站在专业立场 

讲述通俗中医

这是书生第474篇原创文章




说起吃,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主意。如果入了中医的门,那就会对吃更加讲究,因为中医有个词:食疗。食疗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的饮食和医药文明同步产生的。



有食疗之前的中国人吃啥?


据三国时代的学者谯周《古史考》所说:“太古之初, 人吃露精, 食草木实, 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 衣其羽皮,饮血茹毛;近水则食鱼鳖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


意思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人民住在山洞里,吃草啃树,喝鸟兽的血、吃鸟兽的肉,然后再穿它们的皮毛。住在河边的人就生吃鱼鳖、田螺之类的水货,又腥又臊,所以胃肠病就很多。 



这种生活,想想都过于生鲜了。但是这个时代经历了很久很久,我们的祖先的祖先的祖先们,不知道是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直到伟(zī)大(shēn)圣(chī)人(huò)神农氏的出现。



据《淮南子·修务训》所说:“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燥湿肥膺高下之宜,尝百草之滋味,使民知所避就。”


在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吃才能让自己身体更好的上古时代,神农氏毫无疑问是掌握黑科技的人。神农氏,就是我们自称“炎黄子孙”的炎,称为炎帝。为啥叫“炎”,炎就是火。你想想看,大家都只知道啃生肉吃生果的时候,炎帝这边的人就可以驾驭火这个东西,亮闪闪地把肉烤熟,其他部族一定会惊叹还有这种操作。神农氏一族掌握的科技很多,例如种地、陶器,当然还有本草。食物和药物的结合,就是从神农氏时代开始的。要不然他能和黄帝一起成为我们的祖先代表?



不过没有合适的器具,再好的食材也做不出来啊。


据《战国策》记载:“昔者,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说明我国早在4000多年的夏禹时代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


大禹的重孙少康(也叫杜康),年幼时因为政局的混乱流落到民间,经常吃剩饭,结果天资聪颖的他在某次吃剩饭的时候吃出了美味,后来经过研究,整理出了一套神奇的酿酒技术,等他终于登基成为王,这套技术也得到了广泛推广,酒作为奇妙的饮食就算是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到了殷商时代,喝酒已经成风了,现代考古发现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出土的200多件青铜器, 其中70%为酒器。


大家不要小看制酒,这个过程演化出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神奇,麴、醋、酱、豆豉、饴等副产品都是这么衍生出来的,这些当作调味品的食物,也是药食两用物品。


伊尹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云: “伊尹以亚圣之才, 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伊尹是夏朝末年的一个厨师,有一次得到商王成汤的接见,于是谈了治理国家应该采取“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思路,拿做饭当例子。商王听了感觉很舒爽,于是提拔了伊尹。于是伊尹完成了从厨师到丞相的华丽转身。而从神农氏开始流传的各种散在的医学知识,被伊尹整理成为一本《汤液经法》,当然现在是看不到了,但是张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应该从中吸取了不少营养。所以张仲景的文字里就有很多食治的内容。


食疗专述起于谁?


孙思邈,人称药王。


他是中国第一个在写书的时候把“食疗”列为专篇的人,这篇叫做《千金要方·食治篇》。


关于怎么能吃,怎么不能吃,孙思邈都有讲到,“夏至以后,迄至秋分,必须慎肥腻、饼臛、酥油之属”“服大豆屑忌食猪肉”“一切诸肉,煮不熟生不敛者,食之成瘕”。


说起来药王也是修行之人,对吃怎么就这么上心呢?



如果说孙思邈还只是给了食疗一本书的一个专篇,那么同样是唐朝人的唐朝人孟诜写了这本书,写成了食疗的第一篇专著的《食疗本草》。这就又划时代了。孟诜对有作用的食物做了精细的划分。比如同一种食物,部位不同,作用也不同,同样是猪,“猪肾,主人肾虚,不可久食”“猪肚,主暴痢虚弱”。比如同一种食物,采取的季节不同,作用也不同,同样是獐肉“其肉,八月止十一月食之,胜羊肉。自十二月止七月食,动气也”。真是为我们怎么吃的好操碎了心。

我们的文明是开放而海纳百川的文明,光本土的早晚是不够吃的,那就得吃向海外。


正巧,元朝是一个纵横四海的时代,流入中国本土的各国各族食物就异常丰富了。连皇帝都眼花,元世祖忽必烈同志,就参考古代的做法,设置了饮膳大臣四人,专门负责宫廷的食疗。后来有位来自西域的忽思慧同志就担任了饮膳大臣的职务,看遍、吃遍天下饮食之后,他决定写本书,专门记载上供用的珍奇异膳,汤饮膏煎之制法,诸家本草名医之方术, 日常之果菜谷肉补益有效者。这本书叫《饮膳正要》,收载了蒙、汉、回、藏等各民族的习用食品,如回回豆子、回回葱、哈昔呢(新疆产)、咱夫兰、乞里麻鱼、阿八儿忽鱼、八担杏、必思答、马思答吉、回回青、八檐仁、赤赤哈等,这些食品在其他食疗类本草甚至本草书中都是罕见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忽思慧


忽思慧还把常用天然食物、食品按自然属性划分为米谷、兽品、禽品、鱼品、果品、菜品、料物等7类。共介绍了230种单味食品之性味、良毒、功效、宜忌等。重视食性,将食性细划,分为平、大寒、寒、微寒、小寒、大暖、温、微温、大热、热、冷、凉等12个不同的等级。而且还依据中医理论做了很多说明,以指导我们,比如。食忌的记述多详实而切用,如在 “乳母食忌”中有“子有疥癣、疮疾、疮疡,乳母忌食鱼、虾、鸡、马肉、发疮之物”,如果小婴儿有皮肤病,那么奶妈就要注意有些食品不能吃,否则会影响婴儿,这对于调理养护有重要意义。


今儿个就举这么几个例子吧,如今食疗已经是深入人心了,但是当我们在吃的时候,如果能够想起这些在历史中为了让我们吃的更好的大神们,相信我们吃的会更用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