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江两岸涌春潮

 晨A 2017-11-26
 

​ 

三江两岸涌春潮

——记宜宾县农业综合开发“三部曲”

                                   廖时权

 

长江,从海拔4000多米高的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过高山峡谷,一泻千里,在金沙江、岷江下游和长江上游的宜宾形成三江汇合的态势。三年来,宜宾县近100万儿女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理顺农业综合开发战略思路,以治水、改土、兴林、建园、修路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注重项目建设标准,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粮食稳步增产、财政和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了“三高”农业、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建起了万里长江上游第一个区域性的生态屏障。项目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农综开发结硕果,三江两岸涌春潮。20025月中旬,宜宾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通过了省市验收。7月上旬,记者采访了中共宜宾县委副书记刘岗、县政府副县长陶天华、县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县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杨义奎,记下了农业综合开发“三部曲”。

 

全民动员,擂响三江两岸催春战鼓

 

金沙江畔,碧浪翻波;少娥山麓,青山耸翠;远山如黛,阡陌纵横。

宜宾县地处川、滇、黔边界地区,横跨长江上游和金沙江、岷江下游两岸,幅员3034 平方公里。全县辖27个乡(镇),546个行政村,5588个农业生产社,总人口近1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95万人,劳动力47.52万个;全县现有耕地85.5万亩;有林地12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8%。以种水稻、玉米、小麦、花生、油菜等粮经作物为主,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县。宜宾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商品牛基地县。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35.39 亿元,粮食总产量45.27 万吨,水果产量 3.4万吨;年出栏生猪80.12 万头、肉兔136万只、商品羊18.1万只,蚕茧产量43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146元。

  全民动员,擂响了三江两岸催春的战鼓。奔腾咆哮的金沙江和岷江导引着大小溪河365条网络全县,滋润着这片希望的田野,并为开发这片沃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从1996年开始,宜宾县就打响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第一战役,在孔滩、白花、双谊、永兴四个乡镇,36个村,6.26万亩的区域内,拉开了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业综合开发的序幕。通过宜宾县委、县政府和财政、水电、农业、林业、农机及项目乡镇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为今后继续实施该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首战告捷,宜宾县又与时俱进,乘势而上,打响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第二战役。项目区的广大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这片广袤的沃土上,再一次擂响了改造农业生产条件的战鼓。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改造山河的战斗,这是农业综合开发谱写的激昂向上的主旋律。19992001年,宜宾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安排在白花、永兴、孔滩、王场、真溪等乡(镇)实施,自1999年至20023月底,3年度实际完成两大项目投资1792万元。其中:完成中央财政资金666.9万元;完成地方财政配套资金700.1万元;乡(镇)及群众自筹资金425万元。为了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从城镇到乡村,多少人废寝忘食,多少人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地投身于工程建设。

 

         强化管理,打好农业综合开发总体战役

 

宜宾县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打好农业综合开发总体战。加大领导力度,加强班子建设,并将农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项目实施的好坏作为考核领导干部重要指标之一,全面推行“政府负责,农业综合开发办牵头,农口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打好总体战”的做法,充分发挥各技术部门的职能作用,同时继续坚持统一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采取了6大措施,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把农业综合开发推上了新的台阶。

  科学规划,有序开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定位。宜宾县在第二次战役中,坚持科学规划,做到有重点有计划分批有序推进,围绕“缺啥补啥、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按区域规划确定开发布局,按水利工程灌区、小流域为单元确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把改田、改土和适度开垦宜农荒地及治水、造林、建设生态农业结合起来,把项目工程建设的规划与改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规划结合起来。力求建设一片、配套一片、成功一片。

  加强领导,健全体系。必须层层推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宜宾县委县府领导张显富、赖青、李世华、刘岗、陶天华都非常关心和支持全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县与项目实施乡(镇)、项目实施业务技术主管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技术管理责任书”等形式,层层推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党政主要工作议事日程。从而强化了各级党政及部门对农业综合开发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县财政局分管局长杨义奎亲自抓农业综合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农综开发的发展。同时,全面推行农综办牵头,农、林、水、农机、畜牧等部门共同参与,充分发挥自己部门的特长,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各负其责,形成合力,集中力量打总体战,为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证。加强项目中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县上成立了项目督察组,定期或不定期的到项目实施区域检查、指导,了解项目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提高科技含量,强调效益目标。农业综合开发是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综合开发的优势,提高开发的效益,就必须提高开发的项目的科技含量,增加对项目区科技的投入。在项目实施中,宜宾县始终围绕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宗旨,坚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在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前提下,将土地治理项目与多种经营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使项目区耕地的产出率和收益率、农产品的转化率和增值率大大提高,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注重项目资金的投入政策。坚持“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开发资金”的开发投入政策。进一步宣传、引导、组织协调农民群众工作,逐步扭转“国家出钱,农民种田”的观念,动员和组织发动群众踊跃集资、投工投劳,同时做好引导社会投资协调工作,借助项目工程的实施,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再次掀起农业综合开发的热潮。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以工程量核定投资,按工程进度分期拨款,资金管理不脱离财政轨道。项目建设过程中,群众自筹资金采取登记造册,“村集乡管”或“村记帐、乡备案”的管理方式,由乡财政统一纳入项目计划进行集中管理、使用。专帐核算,公开支出项目,确保群众集资落到实处。充分发挥项目乡镇农民群众主力军作用。

  严格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上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标准,加强项目及资金管理工作,坚持“三专五定” 和“一支笔审批”的管理制度。即: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帐核算;定工程投资规模、定开发任务地点、定建设质量标准、定制度管理条款、定奖惩措施;资金开支由分管行政首长一支笔审批。做到制度健全、核算规范,资料收集、归档符合要求,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做到规划科学、计划严密、监督严格、考核客观公正、奖惩逗硬。

加强项目工程建后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管护措施。3年来,宜宾县对所建项目均采取“以利用促管护”的办法进行管理,以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项目实施乡(镇)就所建设的各项工程、设施与所处村签订“工程管护责任书”,明确了各项管护责任、具体措施,并将所建设的各项工程、设施移交给村;村按照类似方式,将本村范围内的各项工程、设施与所处社签订相关管理条款;社就将这些内容落实到农户,形成了“一条龙”管理模式。政府适时下发工程管护意见,制作管护标牌立于田间、地头或醒目的墙上,做到家喻户晓,实行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每年春耕生产前,项目实施乡(镇)组织自查,写出自查报告,阐明工程使用状况,有无损毁及损毁原因,并提出修复措施等。县上同时组织建后工程检查。做到常抓促常管,常管促常新,常新达常效。

 

励精图治,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这是一场攻坚战、拚搏战,宜宾县100万儿女风雨兼程,励精图治,取得了辉煌战果。通过三年的综合开发治理,项目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项目区基本做到了渠相通、路相连、田成方、土成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基本实现了工程改造措施、生物、化学措施与农耕农艺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得到了综合治理,投资效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三年来,宜宾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土地治理项目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面积6.02万亩,改造坡耕地1020亩,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5400亩。水利措施共完成开挖疏浚渠系298公里,新建衬砌渠系197公里;完成新建、改建电力提灌站19座,装机共923千瓦,1999____2000年度项目经市级验收被评为优质工程,并获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项目建设“一等奖”。多种经营完成投资200万元,养殖业项目。在永兴、白花、王场、真溪等八个项目乡镇实施,发展了年出栏商品兔5000只以上的科技示范户15户,年出栏商品兔1000只以上的重点户120户。同时,建县种兔场1个,常年饲养种兔1200只。建饲料加工厂1个,年产销量达3000吨。

  通过项目改造,提高了项目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项目区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量,基本满足了农民对粮食和农副产品的需求。3年来,项目区新增粮食917.55万公斤,油料75.78万公斤,新增了农业总产值1628.17万元,项目区新增利税525.53万元,农民纯收入增加了1808.02元,年人均增收251.81元。

  通过项目建设,兴修了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提高了项目区灌溉和排涝能力,农业生态环境及基本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3年来,新增灌溉面积1.4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74万亩,新增除涝排湿面积2.26万亩,改善除涝排湿面积2.16万亩,改良土壤面积达3.06万亩。项目区良种种植面积扩大了2.25万亩,旱作农业面积增加了1.41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增加了0.64万亩。农田林网防护面积增加了1.62万亩,农机总动力增加了0.1万千瓦。

  通过项目建设,项目区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新建改建机耕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这大大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为项目区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保障,社会效益十分明显。通过农综开发,不仅促进了项目区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而且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大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也显著提高。

 “两岸青山披锦绣,一江绿水送轻舟”。宜宾县将进一步抓住中国“入世”和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住内昆铁路、内宜高速公路建设和向家坝、溪洛渡巨型水电站建设的机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金沙江和岷江下游两岸的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建立万里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不让长江变黄河,为进一步改善生态条件,建设长江流域山川秀美、绿水长流的生态环境县做出新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