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蓬勃生气|李可染写生佳作《兰亭图》

 我心中的太阳在 2017-11-26

蓬勃生气|李可染写生佳作《兰亭图》

李可染十分注重主题景物与整个环境气氛的相互关系,经过适当的布置,艺术的提炼,创作出的这幅《兰亭图》,作品构图稠密,近景细、繁,树、草细致入微,远景概括,虚实过度适宜。经过他认真选择、组织、删增等手法加以“美术”处理的自然场景,被作者赋予了一种庄严厚重的美感。

蓬勃生气|李可染写生佳作《兰亭图》

李可染 兰亭图

1981 年作

设色纸本 镜心

展览:

1.“20世纪中国书画名家特展”,纽约中国当代艺术中心, 1982年3月。

2.“世纪·可染—纪念李可染诞辰100周年作品展”,中国 美术馆,2007年11月。

出版:

1.《中国画廊年历》,封面、6月,中国画廊,1981年版。

2.《20世纪中国画名家特展画集》,第11页,纽约中国当代 艺术中心,1982年版。

3.《世纪·可染—纪念李可染诞辰100周年作品集》,第 202-203页,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4.《点评中国书画市场》,第139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年版。

70.0×47.0 cm

兰亭之著名,当然与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关。但对于李可染来说,恐怕还是晋人对此地山水的向往、迷恋与描绘,千古之下,仍然在感动着他。“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这些晋人描写山水之美的句子,始终在激发李可染的创作灵感,甚至直接影响到他的画面意象,他晚年的多幅巨制,就是以这些晋人语句为题的。

此图以泼墨法写之,用笔用墨都有点粗服乱头的名士风度。“自古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画幅描绘了春雨初霁后清新如洗的画面,青山匹练,扑面而来,绵密的笔墨覆盖了每一个角落,然却粗中有细,细中有文,体现出李可染先生擅于用墨的风格特色。此件重墨亦重笔,皴擦筑山之体,点染得山之质,带有崇高、静穆的象征,深厚凝重,沈雄博大,有种让人高山仰止的体量感。流畅优美的书法与画面衔接为一体,有很强的装饰性,绘画和题跋将整个纸面占据的满满当当,可谓密不透风,好像要在一张有限的纸上,创造出无限的艺术空间。

蓬勃生气|李可染写生佳作《兰亭图》

兰亭图 (题识)

李可染自50年代初,阶段性地结束自己十余年间对于“传统”的精读,立志要开始采撷“自然”风华。1954年李可染胸怀开创中国山水画艺术新境界、变革传统旧格局的抱负,默默地走上了探索的历程。是年上半年,他与画家张仃、罗铭身背画具,开始了首次长途写生,从长江南到黄山,历时三月余。归后于北京北海悦心殿举行三人水墨写生展。1956年,李可染又赴江浙,溯长江、历三峡,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再度长途写生。经过他认真选择、组织、删增等手法加以“美术”处理的自然场景,被作者赋予了一种庄严厚重的美感。在中央美院举办“水墨写生作品观摩展”三天,从而确立了“写生画派”。

蓬勃生气|李可染写生佳作《兰亭图》

兰亭图 (局部)

写生的重要意义在于,即便是同一景观,也会因特定的气候、季节、光线不同而给写生者带来不同的感受,这件1956年的江南写生之作,便呈现出这一特点。李可染十分注重主题景物与整个环境气氛的相互关系,经过适当的布置,艺术的提炼,创作出的这幅《兰亭图》,作品构图稠密,近景细、繁,树、草细致入微,远景概括,虚实过度适宜。画家用沉稳的笔致,反复皴擦,每一遍的墨与色,都呈现出微妙的变化,以此拉开距离与空间,景物层层递进,主景兰亭隐现于茂林掩映间,房舍黑瓦亮白的墙壁,指引出光源来自的方向。画面深邃之中蕴涵灵动,刻画出雨中的湿润、草木的葱茏、天色的阴郁,令人油然而生山阴道上看不足之感。

蓬勃生气|李可染写生佳作《兰亭图》

兰亭图 (局部)

在对景物的观察上,李可染有意避免了那种近大远小、近浓远淡的焦点透视规律,将景色远近的差别缩小,画面统一在同一种意趣之中。画面左下方的溪桥流水处的描绘,尤妙的是画家吸收西画的手法,在岸边所加几笔淡墨的树影,与水面映耀显得清透空灵。

蓬勃生气|李可染写生佳作《兰亭图》

兰亭图 (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