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讯】这个展览诉说了雄关漫道上那被黄沙堙没的不朽故事

 天宇楼33 2017-11-27


沧海桑田、岁月悠悠,在西北丝绸之路上,商人使者的足迹被漫漫黄沙无情堙没,羌笛胡音已随风飘逝,巍峨雄伟的关城化作了一捧黄土。阳关、玉门关、肩水金关、函谷关、潼关、铁门关、嘉峪关……这些古代丝路上承担着军事防御及外贸管理任务的机构,名称屡次变迁、职责时增时减、身姿渐次消褪,但其驻守边关、查禁私渡、监管贸易的故事仍为世人津津乐道,千古传诵。


11月23日,由中国海关博物馆主办,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犊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大同市博物馆、敦煌市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和新安县博物馆等8家文博机构协办的“雄关漫道——丝绸之路上的古关”展在中国海关博物馆开幕。



展览共分为“丝路漫漫、丝路之关、关塞千里、关情民声和关通东西”五个部分,通过大量文物以及照片、图表、沙盘、模型和绘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以物证史、以史鉴今,系统展现了阳关、玉门关、函谷关和嘉峪关等丝绸之路沿线古关的设置与分布、机构与职能、建筑与故事、管理与交流,总结了历代政府对“丝绸之路”的政策导向和管理模式。



丝路漫漫


19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率先将“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很快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后来逐步推广到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等路线。传统的“丝绸之路”,即“西北丝绸之路”随政治、经济、交通形式变化而几经通绝,但对数千年间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对话发挥了重要作用。



丝路之关


为强化对“丝绸之路”的管控,从西汉开始,中国历代政府均在西域设立行政管理机构,并在边境依托地形筑城置关,屯兵驻守,负责保护商旅、监管贸易、查禁私渡、征收税负、接待外国使团。



关塞千里


丝绸之路上的关卡往往与长城有机结合,成为国家防御的要塞与支点。这些关塞在国家邮驿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烽燧还服务于战时通讯、传递警情。关塞职能的发挥,不仅关系到丝绸之路的通碍,更与战争的胜负、国家的安慰休戚相关。



关情民声


“丝绸之路”上的古关,往往依险而筑、易守难攻。其关楼巍峨雄伟,远近闻名、家喻户晓。数千年来,雄关险道已演化成中国历史文化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靓丽风景;它不仅是冷峻的军事设施、政治工具,也是戍边吏卒、边郡民众赖以生存的一片天地;它凝聚着思乡游子的离情别绪,牵系着商旅使者的喜怒哀乐,演化成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催生了一幅幅流传千古的书画精品。


坞舍图画像砖


关通东西


丝绸之路开辟后,商贾使者、戍将驿卒、僧侣教士、驼队马群不绝于道。“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日,胡商客贩,日款于塞下”。由此,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相关文化、技术远输至中亚、西亚、欧洲、非洲,同时西域的奇珍异兽、稀有植物、音乐舞蹈、文化宗教、饮食风俗等也传入中国,使得“天下难得之货,填列阖闾之间”,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孕育了伟大的丝路精神。



西北丝绸之路畅通达2000多年,中国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奏响了经济交流、人员往来、文化融合的华丽篇章,孕育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海关博物馆举办的此次“雄关漫道——丝绸之路上的古关”展览,既符合时代精神,又贴近馆方特色;内容充实,设计新颖。不仅仅是展现了丝路关塞的精髓,也传承了丝路关塞的精神。




展览讯息


展览时间:


2017年11月23日——2018年3月6日


展览地点:


中国海关博物馆地下一层东展厅


本次展览免费参观,凭身份证领取门票。




(文章来源:“弘博网”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