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颅骨 (一)组成 1.脑颅 共8块,顶骨2、颞骨2、额骨1、枕骨1、筛骨1、蝶骨1。 2.面颅 共15块,鼻骨2、泪骨2、颧骨2、腭骨2、下鼻甲2、上颌骨2、下颌骨1、犁骨1、舌骨1。 (二)颅骨的整体观 1.前面观 (1)眶:内壁有泪囊窝,上侧壁有泪腺窝。 (2)骨性鼻腔 骨性鼻中隔:犁骨和筛骨垂直板。 (3)鼻旁窦:位于鼻腔周围同名颅骨内含气小腔,起到减轻颅骨重量,对发音有共鸣作用,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蝶窦。 2.内面观 (1)颅前窝:鸡冠、筛孔。 (2)颅中窝:垂体窝、视神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 (3)颅后窝: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口、内耳门。 (1)骨性标志:外耳门、乳突、颧弓。 (2)翼点:额、顶、颞、蝶四骨汇合之处,呈“H”形,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骨质薄弱,受到外伤易形成硬膜外血肿。
新生儿前囟一般于1-2岁(平均1.5岁)左右闭合。 二、上肢骨 (一)上肢带骨 1.锁骨
(二)自由上肢骨 1.肱骨 3.桡骨 4.手骨:腕骨8块、掌骨5块、指骨14块 三、下肢骨 (一)下肢带骨 1.髋骨 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在15-16岁左右以骨性结合的方式愈合形成。三骨汇合凹陷形成髋臼。 (1)髂骨
(二)自由下肢骨 1.股骨
3.胫骨、腓骨 4.足骨:跗骨8块、跖骨5块和趾骨14块。 【联系临床】 1.肱骨上端骨折—易伤及腋神经,导致三角肌瘫痪,肩不能外展; 2.肱骨中段骨折—易伤及桡神经,导致“垂腕征”; 3.肱骨下端内上髁骨折—易伤及尺神经,导致“爪形手”。 【思考题】 1.何为翼点? 2.脑颅哪几块? 3.颅底内面观可见哪些结构? 4.新生儿颅囟闭合时间为? 5.肩胛骨上角平对 肋,下角平对 肋。 6.肩胛骨上的典型结构? 7.肱骨上的典型结构? 8.尺骨上的典型结构? 9.桡骨上的典型结构? 10.髋骨上的典型结构? 11.股骨上的典型结构? 12.内踝位于 ,外踝位于 。 【参考答案】 1.额、顶、颞、蝶四骨汇合之处,呈“H”形,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骨质薄弱,受到外伤易致硬膜外血肿 2.顶骨2、颞骨2、额骨1、枕骨1、筛骨1、蝶骨1 3.颅前窝:鸡冠、筛孔 颅中窝:垂体窝、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 颅后窝: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内耳门 4.平均为1.5岁 5.2、7 6.喙突、关节盂、肩峰、肩胛冈、上角、下角 7.肱骨头、肱骨颈、外科颈、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冠突窝、鹰嘴窝、桡神经沟 8.尺骨头、尺骨茎突 9.桡骨头、桡骨颈、环状关节面、关节凹、桡骨茎突 10.髂前上棘、髂结节、坐骨结节、坐骨棘、耻骨连合面、弓状线、髋臼 11.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内侧髁、外侧髁 12.胫骨、腓骨 |
|
来自: 王志斌s1e5v8m6 > 《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