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等钴价来拯救铁锂 怕是要望穿秋水了

 懒人葛优瘫 2017-11-27

【编者按】

扎根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产业链上,不得不在政策的大起大落中,冷眼看行业;在资本的风起云涌中,预判格局走向;在专家的慷慨激辩中,凝练自身观点。

而这个行业依旧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笔者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仅以点评的形式与各位做一个分享,权当抛砖引玉。

原文:磷酸铁锂材料进入韬光养晦期天津斯特兰有何应对高招?

据悉,包括欧赛能源、金锂科技、安达科技等磷酸铁锂材料上市公司在上半年遭遇了营收、净利、毛利同比下滑的打击。

点评:

随着国家及市场对能量密度的追求,磷酸铁锂的没落实属必然。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钴价炒到一定程度,磷酸铁锂将在成本上具有巨大优势,从而迎来第二春。但在笔者看来,这种论调过于偏激。

首先,对能量密度的追求不仅表现在三元替换铁锂,还体现在高镍、固态电池等技术路线上。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幅降低成本(从元/wh这个单位就可看出);此外,高镍还意味着低钴。综合来看,随着三元材料体系的进一步升级,钴价对电池成本的影响只会越来越低。

更何况,随着回收体系的不断完善,“炒钴”也将渐渐不再可行。因此,等钴价来拯救铁锂,怕是要望穿秋水了。当然,铁锂在48V、客车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市场式微但依旧广阔。

据悉,易捷特、江淮大众、众泰福特等新合资车企在产品上和已有合资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位,主要聚焦于小微型电动车;零部件则倾向于导入国产供应链企业;而在销售上,也倾向于新建销售体系及模式。

点评:

其实,选择微型电动车的,不仅仅是新合资车企。

从市场环境上讲,配套设施和续航里程的双重制约形成了电动车“市内出行”的格局,而微型车正是定位于市内代步出行;另一方面,从能源利用率的角度,微型电动车能弥补电池技术带来的里程焦虑,“轻量化”的概念也是基于这点提出的。

综合来看,短期内,微型车将成为电动市场的主流车型,因此,微型车成为新合资车企首选也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主流车企,基本都在主推微型车,而国内则更为突出。

至于导入国产供应链就更好理解了,因为合资企业在传统车领域就一直这样,而销售创新则无关电动了,是这个时代在进步。

原文:丰田菲斯克搅动固态电池升温产业化呈现5大特点

据悉,自今年2月份约翰·古迪纳夫公布固态电池以来,众多企业相继公布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节点,短短半年,固态电池从一个概念变成了即将商业化的技术。

点评:

其实,笔者想强调的是,对于固态电池,不要高兴的太早。

不可否认,固态电池是一项革新型技术,也确实距产业化越来越近。但是,如同实验成果不等于产业化一样,量产也不能代表商业价值。

在笔者眼中,业内期待的固态电池是高能量、高安全,而不是固态电池本身。事实上,量产出100wh/kg的固态电池,很多企业都能做到,但100wh/kg并不具备预期的商业价值。此外,电池还要考虑循环寿命、功率密度、宽温性能等等。

因此,尽管固态电池量产在即,但从量产到高一致性、成本合理以及供应稳定的商业化依旧还有一段漫长的距离。目前各大媒体都在营造“即将大功告成”的氛围,在笔者看来,还为时过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