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家38亿TVB女掌门的逆风人生:活成谁,都不如活成自己的传奇

 向太阳挥手 2017-11-27



说起方逸华,有些香蜜可能比较陌生。

 

但如果说起“家喻户晓的香港四大天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张学友”、



“留下无数荧幕经典的港姐赵雅芝、张曼玉以及台湾带入香港的王祖贤、陈德容”、“喜剧之王周星驰”“影帝周润发、梁家辉、梁朝伟”……你应该再熟悉不过。


 

他们之所以能出道亦或走红,与方逸华以及其背后的TVB、香港无线艺人培训班不无关联。作为TVB这个庞大影视帝国的女掌舵人,她带给了我们一个时代的难忘回忆。

 

2017年11月22日,这位生而不凡的女人走完了83载人生路。


 

从天涯歌女到商海女王,她完成了香港第一代职业女性的典范塑造,并传承了中国女性最善良坚韧、吃苦耐劳、自强自立的美德。

 

一个人的一生无非感情与事业两大主题,方逸华两者走得都不够顺畅,却皆能清醒自得,坚韧顽强。而女性思维很容易落脚眼前,为情所困,她却能看清超越情爱之上的大爱之道,放大行走人间的眼光格局。

 

于是鲜有爱恨纠葛,难陷风花雪月的泥沼,反而能够大步流星的一路向前。

 

 

作为上世纪30年代大上海夜总会红牌艺人的女儿,方逸华的名字很难让人联想到她此后的人生轨迹。

 

上天眷顾这个贫苦家庭出生、生父甚至不详后随母姓、年幼辍学、颠沛流离的小姑娘。不仅给了她一副好嗓子,更给了她聪慧的脑袋。

 

不仅儿时就喜欢上了音乐,只要是听过的曲子,她便会过耳不忘,字正腔圆地唱出。年少时更在宝贵的读书时光发奋习得好英文。在那个年代里,她最擅长的就是以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当红女歌手Patti Page唱腔唱英文歌,令人刮目相看。


 

17岁那年,自幼随母闯荡江湖唱功极佳的她,就被聘请远赴印尼演唱,初试啼声,便已一鸣惊人,据说被当地知名乐人击掌赞赏。

 

随后,她应邀转道新加坡歌坛担任主唱,更不止一次前往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献唱。作为红极一时、叱咤南洋的女歌星,那身穿旗袍的婀娜身姿、磁性醇厚的独特声线,令她成为无数男人心中的白月光。


▲歌手时期的方逸华(左二)

 

《蓝与黑》、《船》、《不了情》、《三年》、《晚霞》、《留恋》皆是她享负盛名的作品,而双语歌曲《花月佳期》更是她最为畅销的代表作,并成为香港早期著名电影《小云雀》的插曲。擅唱英文歌曲的她,当时是有名“西洋歌后”,而她留下的作品,至今仍然是黑胶唱片中的珍品。


 

方逸华的好友潘迪华曾回忆说,Mona(方逸华的英文名)的英文歌在香港夜总会及戏院非常流行。

 

两人都曾在香港最有名的北角璇宫大戏院演唱,当时潘迪华每首歌只有 400 港元报酬,而方逸华能取得 1000 港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客座歌手”。

 

 

有人说,方逸华的故事,一如邵家人般的低调,底牌永远无法被掀开。

 

但仅凭她歌手生涯期,那执着投入的充沛情感,总能拔得头筹的拼劲,以及温柔谦良的秉性、深得人缘的率真,不难看出她成功的潜质。

 

上帝不会一开始就给我们一手好牌,但不代表我们不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路,都是自己走的。


▲TVB创立早期的方逸华

 

因为她唱红了的那曲《花月佳期》,又或因为名字里都有一个“逸”,她和邵逸夫相遇了。这位亦师亦友、年长她27岁的知名电影人,也从此开启了她乘风破浪的精彩后半生。

 

因为一席长谈,慧眼识才的邵逸夫当时就惊喜地发现,她不但人长得美、歌唱得好,还懂得许多经营管理上的事,于是力邀她加盟邵氏。



这位中学毕业就南下扛着手摇放映机,为了在马来西亚的橡胶工厂里给工人们放电影、身上满是毒蜂蛰疱的男人,不仅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更是心怀大梦之人。

 

1967年,方逸华正式入职邵氏,虽然有邵逸夫的引荐,但她却从一个采购部的普通职员做起。从采购到服装……所有的基础部门她几乎轮过来一遍,期间还客串过演员,像《曼波女郎》《万花春色》里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四年时间她上手邵氏所有业务,做遍公司的每个环节,在70年代初转任制片,攒足了资历,才进入高层。她不但胆大心细、善用人才、果敢有见解,更雷厉风行,以狠著称。

 

著名词曲家黄霑曾在自己的专栏里对方逸华称赞有加:“方小姐眼光看得远,做生意,喜欢稳扎稳打,不喜冒险。电影后制,也合她性格!”

 

从沈殿霞、梁锦波主持的全球最长寿综艺节目《欢乐今宵》,到《江山美人》、《杨贵妃》、《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一系列卖座、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佳作应运而生,她是最大的功臣。


 

她很抠门,每次跟别人外出吃饭,临走前都会检查账单至少15分钟,因为她发现很多餐厅以为她有钱,往往会有欺骗行为。跟公司员工一起出去旅游,她常嘱咐大家不要开酒店的冰箱,因为里面的东西非常贵,宁愿让助手从外面买回酒店吃。导演拍戏,如果要拿钱请一百个跑龙套,她一定会在镜头里面数你的人数可有100个。

 

她也很大方,音乐人刘家昌是方逸华的好朋友,当年他找方逸华借过3000万港元,方逸华连利息都没有算,之后刘家昌准备还钱,方逸华更叫他不用还。


 

香港资深传媒人萧若元曾说:“方小姐对人非常好,只要你不是跟她做生意。她做生意非常厉害,一分钱都会跟你算,但作为朋友,她就不会算计那么多,甚至会很大方。”

 

女人想在男性主导的影视圈中有所为,本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与努力。而能像方逸华这样达到如此高位,靠的更是见微知著的执着与坚持。


 

 

方逸华17岁认识邵逸夫,此后追随他打拼事业45年风雨路。对于他们来说,亦师亦友,亦老板与下属,亦并肩打拼的伙伴亦相扶相携的知己。

 

能处理好如此多的角色,对于女人来说,并非易事,但方逸华做到了。她恪守自己的原则,做好自己的本分,因而也能和邵逸夫的夫人大方同座,被邵逸夫的子女尊敬。即使心中有爱,也节制内敛,极度自律。


▲左一为邵逸夫结发妻子黄美珍,右一为方逸华

 

1987 年,邵逸夫的结发妻黄美珍于美国病逝,享年85岁。十年后的春天,已经90岁的邵逸夫终于与已经62岁的方逸华结为夫妻。

 

邵逸夫当时这样说:“我同方小姐做了多年朋友,又一起工作了45年,结婚不单带来了正式的名分,也确定了方小姐日后的幸福”。而方逸华当时也一再强调,与邵逸夫结婚不是为金钱,婚后更喜欢别人称她“方小姐”。


▲邵逸夫方逸华结婚


确实不为钱,也无关风月。这份一纸婚书,更是事业交接,一份伙伴战友的信任与托付。

 

让人特别感动的是,在婚后,他们并未住在一起,而如婚前一般,各住各家。他们彼此依旧保持着结婚前的生活习惯,只有周日,俩人才会共进午餐,聊天散步后,吃过晚饭,方逸华才回自己的住处。



她会花自己挣来的钱,以33万港元高价投得6号车牌送予六叔。因为邵逸夫家中排行第六。而她自己的车牌则不约而同都有数字“3”,据说背后原因正是因为六叔,3正好是6的一半,取其意“六叔的另一半”,非常浪漫。


在邵逸夫最后的日子里,旁人能看到的是方逸华推着邵逸夫的轮椅,在夕阳中漫步。



2014年邵逸夫离世,身家遗产超过200亿港元,其中在港近100亿元资产估计由家族信托基金持有。据说方逸华在邵逸夫离世前,已成为这个百亿基金的管理人。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逸夫楼”。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1月,邵逸夫先生捐助内陆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就已达25亿元,捐助项目6013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受惠学校超过千所。


 

以邵逸夫的名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它文化艺术、医疗机构遍布中国许多地方。网友曾在微博贴出的一张图片:通过在线地图搜索逸夫楼,得出的结果近3万座,密密麻麻几乎遍布中国。

 

而方逸华本人身家也逾38亿港元,报道称方逸华在去世前就早已作好遗产安排,效仿邵逸夫成立个人慈善基金,由妹妹管理。

 


李碧华曾说:人生也不过七十,除了十年的懵懂,十年老弱,只剩下五十。……那五十中,又分了日夜,只剩下二十五。……遇上刮风下雨,生病,危难,东奔西跑,还剩下多少好日子?——还不如要眼前欢笑。


方逸华让人敬佩之处在于,她一生不断求知的上进心与自信,这让她可以在无论歌手还是商人的职业生涯中,皆能颠覆世俗的偏见与想象,做到与男人并肩而不是在身后。在于她极度的自知与自律,爱的有尊严也不会失去自我,温柔不依附,做到不飞蛾扑火而是能进退自如。



有时候,做人做事、谈情说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和原则底线,想的太多反而是一种牵绊和束缚,倒不如放开自己,放手去做,在做的时候,勿前瞻后顾,轻松一点,投入一点,单纯一点,或许更容易达成初衷,获得更大回报。每一步功利心太强,反而容易忽略付出的快乐,错过身边的好风景,让原本短暂的人生缺乏生趣与收放自如的弹性。


而对于女性而言,社会对幸福的定义正在被日趋赋予更多重解读,你自己只要感觉到快乐,哪怕单身,哪怕丁克,哪怕离异,哪怕职业女性,亦或家庭主妇,都无可厚非。


 

生而不完美的人生,少一些对世俗的臣服,多一些勇敢的自我。活成谁,都不如活成自己的传奇。

 

今天以方逸华早年演唱的一曲《夜来香》花语寄语香蜜:


愿我们都能拥有纯洁的心,反叛的精神,活出勇敢、幸福、独立与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