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一生奉行“3不要”,总共6次辞官,给2品大员肥差时说了8个字,曾国藩懵了

 昵称41082923 2017-11-27

说到晚清时期,不可谓不说是人才辈出的年代,在封建与民主交界处必然有智慧的火花出现,中兴四大名臣其实民间有两个版本的说法一种是: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和李鸿章,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和彭玉麟。不管哪种说法,都说明了这几个人在当时的形势下,都是大有名气之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彭玉麟。

人们经常会把李鸿章和彭玉麟进行比较,都说李鸿章是拼命做官,而彭玉麟是拼命辞官,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行动为什么能让人如此印象深刻,不是说李鸿章要做官不好,也不是说彭玉麟辞官作秀,他们都是曾经为大清做过特殊贡献之人,只不过彭玉麟的这种特殊为人民服务的方式,更让人记忆犹新罢了。

了解清朝这段历史的人都清楚,彭玉麟此人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做过一品大员,也辞官回家种过田。带兵非常严格,而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习惯,那就是一生奉行“3不要原则”,第一不要官,第二不要钱,第三不要命。人们也许会说了,那他做官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是能带兵打仗,报效祖国,这是他唯一的梦想,也许有人会说了,真有这么单纯的人吗?还真的有,彭玉麟就是其中一个,以至于他的这种“奇葩表现”让周围的人对他都不理解。

生活中往往是应该做到的事情,有时候就会被别人理解成不合时宜的奇葩行为,做官难道不就是为人民服务,不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吗?显然这一点彭玉麟做到了,而别人却看不懂了。这位特殊的将领第一个发现他的人就是曾国藩,正如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最终成就了三分天下的蜀国一样,而曾国藩听闻此人做官的态度时,也三次去请彭玉麟,最终成为了水师统帅,为提升湘军水师的战斗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辞官第二次,当时朝廷任命他为鲁、豫、苏、皖、浙、赣、湘、鄂八省的漕政,这可是人人都虎视眈眈的肥差,这个官职的职责凡是进京的水路运输,他都可以管辖,这样的美差,一般人撞破脑袋都想得到,而彭玉麟只是两次谢绝,理由就只有八个字“不懂漕政,只会带兵。”,曾国藩本人也不太理解为啥他要推辞,慈禧听闻后深受感动,这样的肥差他都不要,看来真的是一个清官好官。

后来他回家给母亲守丧,只是领了一个兵部右侍郎的荣誉头衔。但是在最后一次,他却主动要官,而且这个官是一品大员。他上书问道:“现在朝廷兵部尚书的职位还空缺吗?我想当。”就是这么直截了当。为啥他突然之间想做官了,原因就只有一个,因为此时中法战争爆发了,他要上战场,因为他带兵确实很神,而且战场谋略很厉害,最终在战场上取得了很好的战绩,但是就在这一刻朝廷还是选择了和谈,他奋笔疾书写了十条要战的理由,结果还是没能采纳,最终彭玉麟选择了辞官,朝廷不答应,他四次连续上书,无奈朝廷允许了。

他一生的功绩和品行都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境界,这样一个人的传奇经历,让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都大加赞誉,辉煌一生,病逝的时候他已经辞的成了平民身份,死后被追赠太子太保。这位晚清水师创建者,一代名将的故事也就此流传开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