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语文:系统学习经典文学的重要性

 长沙7喜 2017-11-27

说到语文,我们通常想起来的是,以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名词解释和作文为考试核心内容的学习。以教材范文基础,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分析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大量做练习,不断地考试,终极目标是培养语文考试小能手。


自从把“语言与文学”简化为“语文”之后,这门学科就既不能有效训练我们的语言能力,又没有培养我们普遍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语文变成了一个工具,让我们能识字,可以写字条,具备初步的脱离大猩猩的能力。很多人中学毕业后,就把语文扔回给老师了。不少年轻人连一封信都写不好,连一封情书都不会表达。


在这样的呆板的、狭隘的语文思想观念的驱使下,学校每年都生产着高分低能的毕业生。


我们长期以来被中小学语文教育所塑造,一想到语文就想到语文课和语文教材,一想到语文就想到语文考试。我们记忆中的文章,全都是高大上的忧国忧民范儿,《出师表》《岳阳楼记》《满江红》,我们学会的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


我们日常学习生涯,烙下了传统语文学习的毛病,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往高处升华作者思想,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凑字数,原本作为理解表达工具的语文,就像是痛风病,一旦发作,就想到自己讨厌语文。


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语文教材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在的语文教材,大量增加传统文化的篇目。


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30%,七至九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40%,每册安排两个单元的古诗文。比如一至六年级《百花园》中的“读读背背”栏目,安排的内容都是古诗文;全套教材在《百花园》中安排读背古诗文82篇,比此前教材增加了40%。

教材将这些内容分散编排到不同年级,虽然对经典也算是都考虑到了,但是系统性孩子是看不到的,只能“看到树木”,却看不到古代文学的“森林”美景。


一方面,现行的语文教材过分强调政治教化,以道德选文而造成的。在不同语文教材里,我们看到的都是相同的篇目,一致的解释,没有差异的教学。古文学习都是大道理,闻鸡起舞、凿壁偷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文里先辈们天天忧国忧民,夜夜悲愤交加。


以语文教材选入的那些政治化道德化的文章来认识中国,三千年文明史都是苦难深重、暗无天日。在这些课文中,我们很少能读到有趣的作品,也无法看到想象力奇特,细节生动、人物丰富的杰出作品。


但我们还有《红楼梦》,还有《镜花缘》,还有《浮生六记》,还有《聊斋志异》和《唐传奇》,这些都被华丽丽地忽略了。古代也有平和幸福的生活,也有各种好玩和好有趣的生活与态度,更有精美绝伦的各类艺术珍品,祖先们常常享有令人羡慕的幸福,并不都是处在动荡不安与忧心忡忡中。


文言小说里本来有大量非常精彩的篇目,可以改变我们的乏味无趣的观感。我们语文学到的都是那些那些败坏你阅读兴趣的篇目,即便是少有的几篇有趣的作品,也会用可怕的“主义”来让文学变的高不可攀不可亵玩。


举个栗子,《聊斋志异》选的是反映“封建社会的黑暗”,而那些不具明显道德教化寓意的篇目则一概不选。其实《聊斋志异》里有很多谈神说鬼狐仙出没的篇目,如曾被香港导演改编,张国荣、王祖贤主演的名片《倩女幽魂》,原文是《聊斋志异》里的《聂小倩》,语文教材不会选。



《唐传奇》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瑰宝,其中一些杰出的篇目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如《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板桥三娘子》《郭代公》《昆仑奴》《聂隐娘》《虬髯客》《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流传甚深远,都是想象力丰富,文化内涵极其瑰丽的、妙趣横生的作品。其中《聂隐娘》已经由台湾导演侯孝贤拍成电影,著名作家朱天文改编,著名影星舒淇主演。



《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作品,但只读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和“刘姥姥进大观园”,学生们对《红楼梦》就再也提不起兴趣了。但是其实《红楼梦》它展现给我们的,还是一个新的精神世界,不会让人觉得缺乏读下去的热情,它的文风不急不缓,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也不会在最热闹的时候戛然而止,它讲的就是一部社会风情史,就是大观园里的人生百态,但是它就是耐读,让人总觉得读不透它。而且,读着读着,那些人就像是活了似的,在你眼前走来走去。



除了较为狭隘的选材以外,另一方面,优秀的文化遗产太多,有限的课文篇幅决定我们必须要学习其中最优秀的部分。


入选教材的这些响当当的名字都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 但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学习到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些文章分布在不同的单元,不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也没有按照文体进行分类。教材在选编的时候注意力就势必比较分散,在学生们的头脑中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


这就是为什么教材的微言大义最后给孩子的影响力感觉上并没有那么大的原因。前面的是小学学的,后面的是初中学的,学到初中,小学的有些东西都忘记了,又哪里会融会贯通呢?再加上学业负担本来也不轻,可能也不会有孩子去自己思考这些问题。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硬盘,在不断地储存着我们随时随地放进去的知识,但是,如果这个硬盘没有分类,那结果可能是东西越多,就越乱。


那么即便是如此优秀如此经典的的文章,对于孩子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答案是——课文,这是一篇一篇孤立的课文!至于这些文章为什么会被选进教材,这个作家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到底怎样的杰出,对于后世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它和之前的同类文章存在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老师基本不会讲,当然学生就不了解了。


于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极其头痛语文,既感到无趣,又不能理解。


题海战术式的语文教学

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生当作人杰,低头写作业。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自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老病垂死惊坐起,就说我在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写作业。

—————当代中小学生日常

即便是为应试的目的,仅仅熟读语文教材里的课文,仅仅做语文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即便是每天埋头苦干,这些学生也不一定能在应试中获得好成绩。


想要取得好的成绩,绝对不是背一点所谓的文学常识就够的。比如你知道李杜、三曹、三苏、唐宋八大家这些人是谁,当然就比不知道要好的多,但是仅仅知道他们的名字,那也绝对谈不上文化积淀深厚,因为你对他们的生活年代、时代背景、代表作品、作品风格、艺术成就等统统没有概念,当然也就更说不上还要对这些一流的作家和作品谈谈自己的想法,这也就意味着,这些知识,并没有内化为孩子的知识储备。


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中的《交流座右铭》《谈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写作中的《我看古人的苦读精神》,综合性学习中的《诸子百家初探》《现代社会与儒家思想》等,这些设置,又岂止是学习课文做好作业就能做好的。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太一样,不能仅仅通过大量的作业训练而真正提高能力。


系统学习经典文学


真正的语文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语文、语文考试与语文教材的狭隘概念。它远远比这些要广泛、深刻,也有用的多。


在各行各业、无论政治领袖还是商业精英,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是达到事业成功的核心驱动力,他们以精彩的演讲、生动的写作,表达思想,说服别人,整合资源,提升个人与团对的综合竞争力。从事学术研究的大学者,更是把写作能力看成是基本素养。


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决定一个人的发展与未来。


因此,在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更多的人不再单纯地满足于传统语文教育模式,盼望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孩子们具有真正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写作能力。


孩子学习仅限于教材,别人一提到某个人,不知道他是哪个朝代的,不知道他有什么代表作品,不知道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问三不知,这不但在考试中会吃大亏,就是在平时,也会挫伤一个孩子的自信。


语文学习应该脱开教材的局限,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与文化作品中,通过阅读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综合,而进一步为我所用。


语文博大精深,浩如烟海, 知识不成体系,是影响孩子语文学习的硬伤。也只有知识系统才能让孩子零散的知识得到升华。


从作者的生活年代、时代背景、代表作品、作品风格、艺术成就入手,对这些一流的作家和作品进行剖析,经过老师们的循循诱导和幽默的讲解,让孩子形成系统的文学知识框架,内化为孩子的知识储备。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谈吐和思维方式,还能提升孩子对经典阅读的兴趣,也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料支持。


自古文史不分家,可以从文学史入手,弄清楚了作家作品,也相当于掌握了一小半历史,后续能够为孩子串联各种知识点,形成体系打下基础。


外国文学-但丁  授课名师:郭华粹


古代文学-王之涣  授课名师:姜天一

▲这样的文学课程,谁能不喜欢?


这个世界上,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几辈子都学不完,而学习,就是要学习那些曾经经典,现在也依然可以指导我们生活的知识。一时的新鲜感是不能持久的,而更高级的智慧却能让人保持长久的愉悦。


言情小说、悬疑小说固然也是书,但是只能给你片刻的愉悦,而不能持久;参考书、技能书则是一次性用品,用过就忘记了。经典名著则不一样,经典名著浓缩了人类文明精华,你可以反复回味而不会感到乏味。


无论是文学美还是人性美,还是体系、框架、想象力、文笔,经典作品才经得起推敲。好好读一部经典,对人的影响赶得上普通十几部书。


孩子有限的时间,要是花,就要花在这种作品上面。


▲小学阶段需掌握的文学知识点


经典文学的学习是需要引导和训练的。我们有句话,叫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我们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漫画的有趣与否,但是没有专业的介绍和引导,我们不会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到伦勃朗笔下那些绘画杰作的美好之处。


老师的讲解就是帮助孩子们抬头看路,而孩子积极配合阅读,就是埋头拉车了。老师的讲解具有启发性和点拨性,孩子的阅读则能够让自己的知识提升,让老师的讲解变得更能理解,因为结合到具体的作品,老师讲的话,就一目了然了。


古今中外的文史哲名著,才是语文的主要学习目标,而强烈的人文气息,不仅开阔我们的心智,陶冶我们的情怀,更能赋予我们与众不同的观察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我们的综合表达和写作能力。


我们要让语文成为人生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成为孩子们塑造自己未来的基础能力。


如果您想达成这样的目的,提高孩子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孩子的文学素养,全面提升在阅读、写作方面的技巧和能力,使孩子能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能使用文字表达真实世界,那你就不能错过沪江大语文这套课程。


所以,爱语文,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是这套课程最简单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