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什么称“小康”?

 西城杂事 2017-11-28

新时代的“三步走”战略第一个阶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提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小康”,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也都是到时我们阶段性奋斗目标。但“小康”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说是“小康”,咋不说成“大康”?“小康”社会是什么?等等问题,估计很多人还不清楚,至少十之八九不知道。小编今天就普及普及这个知识,权当大家一起学习吧。

按《说文解字》,“康”的本义有二:一是从广部,广的本义是房屋,因此它与房屋有关;二是从禾从米,因此它又和稻米饭食有关。就是有房住、有饭吃。《尔雅》释康为乐,为静,为安,为宁,为五达之路(四达之路谓之衢,六达之路谓之庄,故有康庄之衢或康庄大道之说)。而“小康”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这里的“小康”,意为“安养”、“休息”。......

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什么称“小康”?

“小康”还指儒家理想中的所谓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指 禹 、 汤 、 文 、 武 、 成王 、 周公 之治。低于“大同”理想。这种理想估计就是类似于今天我们提的“小康社会”。是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在特定时期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因为一家或者几家达到小康标准不算社会小康,家家都达到小康,才是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我们实际上已经实现。

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什么称“小康”?

“小康”是一个相对概念,通常指某一个社会历史时期家庭处于中等宽裕、能够安危度日的生活水平。因此,不同历史时期的小康水平是不同的。解放前:中农;解放初:二亩地、一头牛;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的中等富裕水平,比1980年有很大飞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这是我们现今要达到的标准。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随着社会发展,小康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报告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种愿望我们其实已经十分接近。

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什么称“小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