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秋高气爽的西安 2017-11-29

《奉橘帖》为唐代根据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搨本。2行,12字。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王羲之奉橘帖用笔特点和临摹示范

从《奉橘帖》行文看,文义可连属《何如帖》后。又,褚遂良《右军书目》“行(草)书部五十八卷”第六卷载有一帖,曰:“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如何,五行。”若将此帖与《何如帖》相合,正五行。推想唐时是将现在的《何如帖》与《奉橘帖》合为一帖。此帖“奉橘”二字损,尚可辨识,第二行第一字损半,且模糊,似为“可”字。

名帖精解

《奉橘帖》:此帖虽聊聊数字,但各各不同,有的方折,峻棱毕现,有的圆转,圭角不露,视若轻盈,实则厚实,墨色湛润,神闲态浓,中锋、侧锋并用,聊聊数字,令人回味无穷。

《奉橘帖》二行,是王羲之行书的主流风貌,点画的行态,灵活多变,意趣丰富,且书风坦然清纯,字字挺立,体态舒朗,结体的纵横聚散恰到好处,其造型大多是圆润的椭圆形,有轻灵之感。

王羲之尺牍中,多有“羲之白”、“羲之顿首”、“羲之报”、“不具”这样的客套格式,没有这些字样的,应该是更加随意的信函,正如现在所说的“便条”。这三百枚橘子,应该是“奉”给关系亲近的亲友的,所以这寥寥十二字,写得洋洋洒洒,翰逸神飞。与“平安三帖”中的《平安帖》、《何如帖》比较,不难看出它们迥然不同的面貌。这令人不能不佩服王羲之的创造力。书法有成熟的风格面目,当然是高境界,在有风格的基础上,一件作品一个面目,正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是更高的境界。

《奉橘帖》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宽松。王羲之的字,一般中宫是紧密的,也就是比较瘦,但也不全是。比如《姨母帖》中宫就较宽。因为《姨母帖》是前期作品,隶意较多,所以结体平正。而《奉橘帖》结体不取平正,而是左低右高。左低右高比较符合人的视觉习惯,看起来顺眼。《奉橘帖》给人的另一个感觉是活脱。活脱的感觉,除了与上述中宫宽、略倾斜有关外,更来于笔致的丰富和结字的巧妙之处。笔致的变化往往不可言传,大体上说,主要有轻重提按的变化和转笔调锋的变化。转笔调锋尤其重要,所谓八面出锋,关键就在于此。

如果以“块”、“面”的眼光去看,“奉橘”两字的紧密,与“三百枚”三字的疏朗,就形成强烈的反差。“奉橘”两字的醒目使人注意之余,“三百枚”之间的空白,颇值得玩味。另外,“可多得”三字又用极轻灵流动之笔,与右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些反差也就是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如果从单字看,比如“三”字,虽全用短横,而右端形成一个弧形;三横在书写时,笔与纸之间的角度都不一样,所以姿态各异。再如“得”字,可以看到留白的天成,笔画中的无处不曲,“寸”字调转笔锋的微妙等;特别是最后一点,出人意料,又觉得只有这样是最好的。这些微妙之处,当然不是经营安排的结果,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但凡绝妙之迹,处处可学,亦处处不可学,书画在法,而其妙在人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