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最新的情报网络计划,要把植物变成“间谍”?

 程浩瀚 2017-11-29

当全世界还在被美俄之间关于黑客间谍的相互指控吸引注意力时,一种更高级形态的间谍却已然在悄然酝酿之中了。近日,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对外宣布,其已着手建立一个名为“先进植物技术”(APT)的项目,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或将彻底改变未来战场上的情报搜集模式。

改写基因的“无声哨兵”

APT项目旨在研究将植物作为新一代情报搜集工具的可能性,根据DARPA的公开声明,“这一项目致力于开发基于植物的特殊传感仪,使其可以在所处的环境中自给自足地提供动力,同时也能通过现有软件进行远程操控。”其原理在于提高植物自然内在的刺激-反馈机制,探识出外部特定化学物质、病原体、辐射,甚至是电磁信号,然后通过传感仪反馈这些信息。

在这个提高植物的刺激-反馈机制过程中,DARPA所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另一项研究中刚刚得到了有效性证实:今年9月,纽约冷泉港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基因编辑手段成功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而DARPA则希望借用这一基因编辑技术,既可以使植物传感仪成功嫁接到植物的刺激端上,同时不影响到植物本身的生存生长趋势,以及其与微生物、昆虫和其他植物之间的自然互动。

事实上,根据DARPA的说法,科学家此前在这一领域就进行过多次试验,但均因破坏了植物与外界资源间的依赖性而导致失败。

从“人”到“植物”的革新

当今时代的大多数军事技术还停留在机械层面,因此可以说DARPA这一次的“自然”转向称得上是一股清流。这不仅是因为植物在对环境感知能力方面的先天性优势,也是因为在这种“纯自然”的情报网络构想里几乎不需要动用任何人力成本,尤其避免人员在具有潜在危害性的环境中遭遇身体健康上的侵害。

APT项目的负责人贝克斯汀(Blake Bextine)表示,“植物同它们所处的生长环境有着高度协同性,并且对于一些基础的外部刺激物如阳光和温度,可以做出最自然的生理反应,但同时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它们对于触碰、化学物质、有害物或病原体的反应也可以显而易见,”而新兴的分子建模技术则使得重建植物对外界刺激的探测-反馈系统变得可能,“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情报来源,也可以大大降低情报人员在传统工作中中所要面临的人身危险和作战成本。”

不过,这种从人力到植物的情报搜集转向也并非十全十美,有人就担心,如果这种植物传感仪出现“黑镜”式的应用,其探测感知的范围超过DARPA目前允诺的对象,将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堪设想的后果:

在《黑镜》的Men Against Fire一集中,被植入麦斯系统的士兵可以掌控从地形、无人机到“蟑螂”——事实上是基因有缺陷的人类——的所有情况,从而实施精准击杀。

脑洞逆天的DARPA

当然,作为隶属于美国国防部的智囊机构,DARPA已经不是第一次设想出如此疯狂的计划了。就如它的自述所言:“DARPA的最初使命,是为了防止如同’斯普特尼克’发射的科技突破,这标志着苏联在太空领域打败了美国。这个使命宣言也随着时代而演进。今天,DARPA的任务仍然是防止美国遭受科技突破的同时,也针对我们的敌人创造科技突破。”

相比于其他更常态化的军事研发,DARPA所肩负的则是更尖端的高新科技使命,而它对当代科技世界的影响也是一般人难以料想的,例如现代人赖以生存的GPS和互联网技术,就曾受到DARPA的资助。但除此以外,DARPA还有过许多脑洞大开的奇思异想:

机械战象

1966年,DARPA委托研发一种“极大提升在南越复杂地形条件下,跨国境运输货物与人员能力的地面运输工具”:既可以携带部队和货物,还能在陡峭的山地长途跋涉。这一概念因神似罗马帝国时期汉尼拔·巴卡的战象而得名。不过,时任DARPA主任的埃贝哈特·莱克廷(Eberhardt Rechtin)很快发现这个项目“脑洞过大”,于是立刻宣布终止。

超能力研究

20世纪70年代,DARPA委托兰德公司评估“美国与苏联在超自然现象方面科学与技术研究活动的实质性差异”,甚至花了几百万美元试图识别并招聘有心灵感应的人来进行远程间谍活动。但是结果如何,却再没有了下文。(如果有的话,也许就是诞生了一部叫《神盾局特工》的美剧?)

恐怖主义期货市场

2003年,DARPA开发的“期货地图”项目(FutureMAP)计划推出一个网站,鼓励投机者匿名押注恐怖袭击、暗杀或者中东政变的可能性。五角大楼为其站边称,“研究表明,市场的效率很高,并能挖掘隐藏的信息;期货市场往往比专家预测的还要准确。”不过,由于被指“花纳税人的钱建立恐怖主义彩票站”,这个“想象力过剩”的计划最终还是停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