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介文官,请求镇压起义,宋仁宗思其姓氏,此战必胜!

 Confucius365 2017-11-29

宋仁宗,是北宋明君,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仁君。但是,仁宗在位四十二年间,北宋并不安宁,西北两边频频出乱,境内也屡有叛乱发生。

王则起义,就是一件让仁宗一度非常头疼的叛乱。

王则,涿州(今北京)人,一介平民,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王则因为吃不上饭,便南下来到贝州(今河北邢台清河县)讨生活,仍无饭可吃,于是卖身为奴,替人放羊。后来,王则脱身从戎,成为宣毅军中的一名小校。

王则离家时,母亲在其后背刺了一个“福”字,以便日后相认。这个字,改写了王则的命运。贝州一带的人,大都比较迷信,见王则后背有字,便认为他是弥勒佛转世,王则也谎称“福”字与生俱来,一时间信徒极多。

有了信徒,王则也有了野心。庆历七年(1047年)十一月,王则在州吏张峦、卜吉的支持下,率领徒众发动叛乱,杀掉州官,占据贝州,扯起反旗。王则没有称帝,而是自称东平郡王,国号安阳,年号得圣,以十二月为正月。历史上,商朝以十二月为正月,王则改正朔,显然是把自己比作商汤。

贝州,不过一州一城,弹丸之地,如何立国?王则有办法,来了个化整为零,以一楼为一州,徒众被分封为知州,听起来蛮气派。同时,王则还把全州男丁聚集起来,十二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皆从军,脸上都刻上六个字——义军破赵得胜。此外,王则下令旗帜号令皆以佛为称,把安阳国打造成一个宗教性质的政权。就这样,在北宋国都的东方,王则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王国。

王则分庭抗礼,宋仁宗震怒,急忙派大军前去镇压,但贝州城墙坚固,又有王则信徒死守,武力平叛未能奏效。不得已,仁宗又派人前去招安,仍无效。不仅如此,王则还经常派人出城,扰掠四方百姓和辽国使臣,朝廷却无计可擒。武的行不通,文的也行不通,鉴于贝州城久攻不下,仁宗忧心忡忡。

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仁宗征求破贼妙招,时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文彦博主动请缨。文彦博是一介文臣,固然聪明,但带兵破敌不是他的强项,他能灭掉王则吗?仁宗转念一想,文彦博姓文,而王则占据贝州,“贝”字加“文”字,不就是一个“败”字吗?文彦博平定贝州叛乱,必大败王则。

随即,仁宗派文彦博出征,“贝州王则反,……久不克。彦博请行,命为宣抚使,旬日贼溃,槛则送京师”(《宋史·文彦博传》)。

文彦博用了什么招?《续资治通鉴》有详细记载,“正月……乙酉,……文彦博至贝州城。……乙未,日赤无光。官军攻贝州城北甚急,贼尽锐御之,而南城所穴地道潜达城中,贼初不觉也。闰月庚子朔,文彦博夜选壮士二百,衔枚由地道入……,既出,登城,杀守陴者,垂絙引官军,……”。

声东击西,暗渡陈仓,同时利于天文地理,派出尖刀队秘密迁入城中,开辟入城通道,文彦博的确厉害。尽管在城中遭到王则火牛阵反击,但官军“以枪中牛鼻,牛还走,贼众惊溃”,最终王则被活捉送往京城。王则自据城造反至被擒,前后共计六十五天。当月,王则被凌迟处死,其党羽也被尽数诛杀。

因平叛有功,文彦博受赐锦袍、金带,被擢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数百年后,古典小说《三遂平妖传》问世,其中心事件就是文彦博平叛王则起义,该书第十五回就交代了仁宗为何起用文彦博的奥妙玄机。(刘秉光)

一介文官,请求镇压起义,宋仁宗思其姓氏,此战必胜!

一介文官,请求镇压起义,宋仁宗思其姓氏,此战必胜!

一介文官,请求镇压起义,宋仁宗思其姓氏,此战必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