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府“白话碑”:看看皇帝和衍圣公是如何对话的

 雲泉 2017-11-29

我们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石碑,碑文都是用文辞高古的文言文写成。然而在孔府二门里东首,却立着一块洪武年间的楷书白话碑,俗称《朱元璋与孔克坚、孔希学对话碑》。这碑文内容,记载着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十四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会见孔子五十五代孙“前衍圣公”国子监祭酒孔克坚、洪武六年(1373年)八月二十九日与“袭封衍圣公”孔希学(孔克坚之子)的两次谈话,或称戒谕。

孔府“白话碑”:看看皇帝和衍圣公是如何对话的

朱元璋画像

说起这石碑的来历,与当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召见衍圣公孔克坚一事有关。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下诏给孔子五十五代孙孔克坚到南京朝拜。孔克坚认为自己是至圣之后,又是“衍圣公”,根本没把造反称帝的朱元璋放到眼里,所以便假托有病,派儿子孔希学去南京朝见。孔希学见到朱元璋后,便奏言“臣父久病,不能行,令臣先入见。”朱元璋为此勃然大怒,随即又下诏给孔克坚,诏旨措辞强硬,其中说到“自己虽起庶民,然古人由民而称帝者,汉之高祖也。尔言有疾,未知实否,若称疾以慢吾不可也”。孔克坚看后,大惊失色,便匆匆忙忙、日夜兼程赶往南京。

孔府“白话碑”:看看皇帝和衍圣公是如何对话的

白话碑

洪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谨身殿内,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接见了孔克坚。朱元璋虽然是放牛娃出身,此时毕竟是皇帝,担负着“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的重任,加上多年来南征北战的磨练,饱经了世态的炎凉与风霜,于是表现出了虚怀若谷、宽宏大量的气度,和风细雨地与孔克坚展开了对话。这对话的内容,我们就从碑文上的记载说起吧。

以下是石碑原文:

洪武元年十一月十四日臣孔克坚

谨身殿内对百官面奉圣旨。

“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

对曰:“臣五十三岁也。”

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啊不好?”

二十日于谨身殿西头廊房下奏上位:曲阜进表的,回去。臣将主上十四日戒谕的圣旨,备细写将去了。

上喜曰:“道与他,少吃酒,多读书者。”

前衍圣公国子祭酒克坚记。

孔府“白话碑”:看看皇帝和衍圣公是如何对话的

白话碑局部

由此看来,古时候人们对话时,不是以书本上的文言说话,只是记录时,文字加以修饰,以文言文形式记录罢了。

孔克坚当时听完这番言真意切的话后很受感动,倒身下拜,再三谢恩。朱元璋也是感激万分,一次赐给孔府三十多万亩祀田,并给孔克坚封官进爵,将“衍圣公”擢升为一品文官,还下诏扩大了孔庙、孔府、孔林的规模,提高了等级。为报答皇恩,孔克坚回家后就在二门内立了这块白话碑,将朱元璋的话一字不漏地刻到石碑上,为孔府众多的文物增添了新的内容。

附注:

孔克坚(1316年-1370年),字璟夫,孔思晦之子,孔子五十五代孙。 顺帝至元元年(1335),孔克坚授嘉议大夫,袭封衍圣公。至正八年(1348)晋中泰大夫,赐二品银印。至正十九年(1359)迁礼部尚书。累官国子监祭酒。二十二年(1362),谢病还家,后起为集贤学士、山东廉访使,皆不赴。元亡,洪武元年(1368)三月朱洪武下旨召见。孔克坚因家世元恩,想做元室遗老,于是称疾不赴,遣子孔希学前往应天。洪武皇帝不悦,敕谕“称疾则不可”,为免身家罹祸,遂来朝,十一月十四日见太祖于应天谨身殿。因而有了如上一番对话。孔克坚回曲阜后,卒于洪武三年(1370),年55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