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隔代教育出问题,最终伤害的是孩子!什么样的隔代教育能打100分?

 hpyllll 2017-11-29


· 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把孩子交代给了老人。“隔代教育”是当下很多中国家庭必须面临的问题;


· 爸爸妈妈可能看不惯爷爷奶奶的教育方法。反过来,爷爷奶奶带孩子操劳一天还要听各种抱怨,家庭矛盾一触即发;


· 可是在冲突中似乎忘记了——两代人的矛盾最终真正伤害的,其实是孩子;


· 什么样的隔代教育能打100分?子女和老人有效沟通的“三大法宝”是什么?老人又如何与子女和谐相处?具体方法一起来看!



| 本文3200字 阅读时间5分钟 |


0.jpg


隔代教育的“三大沟”


“妈,孩子今天都干什么了?”


“早上送他去学校,晚上接他回来,刚才做了会儿作业,后来在玩ipad。”


“……妈,跟你说了多少次了呀!不要让他玩ipad,不要让他玩ipad。你怎么就……”


“我怎么啦?买菜、做饭、洗衣服,管都不管过来。不给他玩他到处跑,万一出事怎么办?”


“可是……”


这段对话是晓晓的朋友复述的。


妈妈埋怨外婆方法不对,外婆又抱怨自己很累。每当遇到分歧,妈妈憋着一口气却不敢吱声,毕竟那是长辈嘛。


外婆心里又特别委屈:“帮你带孩子,你这么多抱怨。说我带得不好,你还是我带大的呢!”


夫妻俩工作比较忙,精力不够,没办法,似乎必需要老人带孩子;外婆虽然挺委屈,但总是爱孩子的,也心疼子女,牢骚归牢骚,却也依然帮着带。


可两代人一旦遇到分歧,明里暗里总有些“心照不宣”的较劲。


在隔代教养的家庭中,老人和年轻父母之间确实存在很多观念不一致的地方,也有很多育儿方面的代沟,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生活方面的代沟。主要集中在吃喝拉撒睡等方面。比如很多老人总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穿得越厚越好、拉得越勤越好、睡得越久越好,其实这些方面都需要把握好度,孩子的生理发展都是有自然规律可循的。


2、习惯方面的代沟。主要集中在生活自理等方面。比如很多老人总喜欢给孩子喂饭、帮孩子洗脸刷牙和洗澡、替孩子背书包或整理书包,即使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自理。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才是养育的最终目标。其实很多时候给孩子最大的帮助就是不帮助,孩子才能获得自我成长的机会。


1.jpg


3、学习方面的代沟。主要集中在知识学习等方面。比如很多老人总觉得孩子在学龄前学的知识越多越好,所以他们就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认字、拼音、算术等;总觉得孩子在学龄后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课本知识,所以他们就会认为中小学生读课外书就是浪费时间、学音乐和美术就是歪门邪道。


当然,除了上面列举的这三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也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育儿代沟,正所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两代人的分歧,伤害的是孩子


老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可是子女总是看不惯(可能在没孩子的时候就看不惯了)。老人的方法往往来自经验,子女的方法往往是各种媒体上看到的理论。无论谁对谁错,分歧带来的矛盾最终伤害到的是孩子,虽然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场景一:


“不哭不哭,别听你爸的,他说得不对!”奶奶说。


“妈,你这样我以后还怎么管!”


场景二:


“小明!你看你就考这么点分!要不要好好订正!”爸爸大吼!


(孩子看着爷爷,寻求帮助)


“这么凶干嘛!你小时候考不及格我吼你了吗?”


一句话说得爸爸敢怒不敢言,威信全无。


争吵的原因其实不太重要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孩子听到这样的争吵之后心理的变化。


首先,一个不太和谐的环境,肯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为在气氛紧张的家庭里,家长们常常是容易冲动、言语粗鲁。 对于还依赖家长的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容易形成孤僻、自私又胆小的缺点。


孩子也会想:他们俩出现分歧了,我该听谁的呢?孩子本来就小,还不懂事,这样一来他就更加困惑了。


有研究表明,孩子最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认为爸爸是自己的偶像,这样孩子在成长的时候会自信一些。但如果当着孩子的面说:“别听他的,他说的不对”。这样的话,孩子的内心会崩塌的。


2.jpg


其次,如果老人过分宠爱,会让孩子分不清什么是爱…


隔代亲是一种很普遍也很美好的情感。岁数一天天大起来的爷爷奶奶,跟孙子孙女在一起的时候能保持童心,也会开朗一些。只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过分宠爱的情况。


老人会一切依着孩子。凡是孩子要的,都会想方设法满足他们。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不让孩子动手,哪怕是劳动强度很低的家务活。


因为老人对孩子特别宠爱,还会导致孩子分不清什么是爱。欢声笑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突然碰到父母的严厉批评,就会很困惑:爷爷奶奶对我好,是爱我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呢?


如果家长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心理,孩子就会变得很叛逆。



但是,假如老人带孩子的工作,统统变成自己的...


家长因为工作忙,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其实没毛病。但很多家长并不只是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而是把“带孩子的责任”也交给爷爷奶奶了,带得不好,还要抱怨。


家长仿佛变成了一个监督者。老人办了很多事情,做错了还要被指出改正:


妈,不能这样,这个要凉一点才能吃;

妈,不要让他看电视了!

妈,今天他们学校有事,晚一点去接吧。

……


衣食住行这么多琐碎的事情,作为一个的旁观者,指出问题容易,可如果真的自己动手做,真的能干得比爷爷奶奶好吗?


而且父母们应明白,“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孩子的成长中缺少父母的教育会让孩子将来产生自卑和不安全感,缺乏幸福感和亲切感。


老人在带孩子过程中确实会有一些问题,但也是“百密一疏”。做对的时候总比做错的时候多,不然孩子也长不到这么大。假如出现了分歧和矛盾,父母应该对矛盾进行调节,鼓励老人、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多关心老人,通过与老人的及时沟通,形成合力和一致的教育观。


4.jpg



子女与老人有效沟通的“三大法宝”


当老人的养育观念跟年轻父母不一致时,理智的做法并非针尖对麦芒,而是心平气和地沟通。不过,我们跟老人之间的沟通是需要讲究技巧和方法的,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更不要为了孩子的事搞得全家鸡犬不宁。


复旦大学博士、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现身说法,总结出他自己家庭的一些做法:


1、“谁出面”,是关键。一般来说,老人跟自己的孩子交流会更顺畅,也更容易接受。如果需要跟外公外婆沟通,最好由妈妈出面;如果需要跟爷爷奶奶沟通,当然爸爸出马更合适。由于我们家是长期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所以遇到一些问题时我很少直接跟老人讲,而是通过夫人去说,前提是夫妻双方的观念要一致。


2、先扬,后抑。在跟老人沟通问题之前,先要肯定老人对孩子的用心付出,表扬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毕竟任何人都乐意接受别人的溢美之词,老人也不例外。这样做,可以使交流的氛围变得融洽,舒缓双方的情绪,为后面的问题沟通做好铺垫。


3、善借外力,巧用权威。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同样适用于我们跟老人观念不一致的情况。在老人面前,别人说的话往往比我们自己说的话管用很多,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有权威的人,比如医生、老师、专家等等。为了让老人转变观念,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外力来帮助解决。



老人与子女和谐相处的三大关键


当然,要妥善解决隔代育儿的“三大沟”,光靠年轻父母这一方的努力也是不够的,付小平说,也需要老人做出一些改变,才可能做到与子女的和谐相处。


1、善于学习,勇于突破。现在的养育环境已经跟几十年前有了天壤之别,老人不能完全套用自己的育儿经验,而是要善于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以掌握儿童心理,善于借鉴别人的育儿理念以更新养育观念,勇于突破自己的固步自封以开阔育儿视野。


2、明确责任,划清边界。为了防止多头领导,同时减少育儿冲突,老人需要跟子女明确各自的责任边界。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老人就可以与子女一起商量,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尽可能划清责任边界。比如,老人主要负责孩子的生活照顾,父母主要负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一旦划清责任边界,老人既可以少操些心,又可以避免一些分歧。


3、学会放手,自享清福。部分老人由于从小就对子女包办代替,所以当有了孙辈后,他们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养育孩子的重任,以至于越俎代庖。建议抱有这种心态的老人,一定要转变观念,把养育孩子的主角还给子女。


5.jpg



隔代教育问题的本质,是家庭关系的处理


其实,隔代教育的本质问题,也是家庭关系处理的艺术问题。


如果家庭气氛和谐,大家沟通顺畅,试想一下是什么样的?


“妈,我回来了,你歇着吧,我来看孩子。”


“没事,没事。你也累了一天了!”


“妈,孩子今天都干什么了?”


“早上送他去学校,晚上接他回来,刚才做了会儿作业,后来在玩ipad。”


“妈,我给你买了电影票,星期六你跟我爸去看呗!”


“老夫老妻了还看什么电影啊……”


“跟您说一事儿啊,妈。我同事一儿子,我同事一孩子,老打游戏,去医院一查,视力严重下降……”


老母亲若有所思,频频点头。


同样一件事,不一样的表达,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最后,晓晓想提醒您,不论家长多忙,都必须抽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千万不可以把孩子的教育、抚养全都交给老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