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山小书僮 幸会陈信诚

 昵称35570247 2017-11-29

真实叙写一位营销大师隐居终南山的简单日子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正静坐于终南山里的一所隐士茅棚。

深秋刚入冬,天气时冷时热。远山的枫叶黄叶,把南五台和翠华山装扮的如同一幅油画,阳光下的远近层叠终南山仿佛成了火焰山。房前道旁的柿子树,叶子已经落光,红彤彤的柿子,如同满树的小灯笼,这也是终南山奉献给住山人今年最后一盘硕果美餐。

茅棚是几间山民遗弃的土胚房,独立在半山腰的树林里,距山下的村落四五里蜿蜒山径。夜晚的降临,望着山下和峪口外万家灯火,此处却月明星稀,距红尘一步之遥,倒也清净自在。

南山小书僮 幸会陈信诚

“半世多操劳,贫贱故人疏。余生归山后,惟一愿读书。”我隐居南山已三载有余,今年孟春的时候,一个隐居五年已经出山的的刘师傅来看我。把酒言欢之后,他突然提醒我,隐居读书格物悟道后,得干点有利众生和社会的事情,譬如开办书院,传道解惑,他推荐我了解自媒体的罗振宇和一个美国的人格西麦可·罗奇《当和尚遇到钻石》,我欣喜若狂,但也知道我一人做书院自愧乏力,他会然一笑说:只要你发大愿,足不出山,自然会有有缘人来帮你。

终南山是个神奇的地方,任何人许下愿望,大都会梦想成真。我发下了大愿,可我的贵人在哪里?

四月末,在山居看头条,一条关于终南山的新闻映入眼帘,难道他就是我期盼已久的贵人?(现将此条头条新闻部分内容摘抄于下)

终南山中,曾有仙界野花开处,隐士不显

不知不觉已来西安两个多月,最开始不适应干燥的气候,慢慢融入这里喜欢上这里。今天还有朋友担忧:你最后别在山里呆的不想出来了,最后成为真正的隐士咋整?

我:现在就不想出去了,这地儿真的爽。

朋友:好吧,那你去找那个摄影师(隐居终南山的一个妹子),或娶个当地妹子,颜值不敢保证但是反正你又不在乎,心灵美就行了,终南山那么美一起爽一辈子,生个娃儿继续爽,爽成绝世高手。

我:不用那么刻意,顺其自然,我多半是要孤独终老。

他已经被我“忽悠”的想来这边建别墅了。

我很多时候都在朋友圈分享这边的景色,种地,也炒菜,失败了还有一群损友在那嘲笑……还有人很好奇,你在家乡种地与在终南山种地有什么不同?

其实我来这边,一不为修仙,二不为种地,三不为逃离社会。来到这里,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其他只是调剂。在这里,生活成本更低生活质量却更好,斩断依靠的同时也营造了更好的环境,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效率都更高。

当然,我没去五台山、峨眉山、青城山,而是来到终南山,确实是被这里的故事所吸引,这里有很多历史故事、神仙故事、隐士故事……

来之前,并不知道终南山到底是哪里,也不知道那些隐士住在什么地方,百度搜一下也只出来一块绿色的区域。我给南山空同老师留言,让他推荐个地方,他说没办法推荐,你要自己来找。

他不是敷衍,是真的没办法推荐。

我正月二十五从万州出发,直奔太乙宫,先在镇上住下,然后用1280大洋买了一辆旧摩托车,开始各个山口跑。最远的到过宝鸡,那有个桃源仙界,我在里面种有一棵桃树。

很多地方都很好,以至于找到任何一个山口,持续拍照写文章,就能把哪个地方神化,变成仙境,令人神往。

我每到一处都会问:这山里有没有修行人?答案里从未出现过“没有”这两个字。我这里就有几个,离终南山名人张二冬也就12公里,一拧油门就到了。

我为什么会选择太乙山?

传说有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过,所以叫太乙山。山下是太乙宫,太乙宫成了一座看不见摸不着但已永载史册的宫殿。

秦始皇在包括太乙宫在内的秦岭北麓修建上林苑。公元前112年,名垂千古、驰叱风云、开疆拓土、独尊儒术臣服了匈奴的汉武帝,浩浩荡荡携百官乘车撵至此,祭太乙神。在进入唐朝后,唐政府在建立了御花园,并修建行宫其称之为太乙宫,成为皇家的避暑胜地。

但太乙宫早已被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夷为平地,西安翻译学院内敬俸太乙神的大殿已在三十多年前就墙倒屋塌,殿门上砖雕的“太乙宫”三个大字也没了踪影。但所有的当地人都知道,这曾有一座皇家毕恭毕敬祭祀的宫殿。

太乙山下有个四皓村,当地老人们都叫“四活神”,从山根往下,本由土台、大湾、东场、代村、堡子五个自然村组成,其所以叫“四皓”是因为汉代四大隐士“商山四皓”曾居于此。据说代村曾有一座古庙正儿八经地供俸着这四位爷。

西边是南五台,佛教圣地。因山上有清凉、文殊、舍身、灵应、观音五个山峰,故名五台山;因西安北面的耀州五台山而得名南五台(古时也叫太乙山)。

上南五台山,除了门票还需要花20大洋坐车上山,不然徒步上去常人很难办到。坐车到半山腰,还要继续爬一段。我作为一个山里出来的孩子,从半山腰爬上去,也花了四十多分钟,全部石梯路太陡峭!第二天腿就开始酸痛。

里面的寺庙看起来并不恢弘,但是登上山顶,空气清新,群山尽收眼底,景色绝对让人惊叹。

在北边不远,有天池寺、二龙塔。扁担梁庄园的老板给我讲了那里的故事。

……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除了历史底蕴雄厚,还有很多隐士文化和神仙故事。当地人都很熟悉这些故事,老人们知道各个地方的历史变迁,他们对各种隐居或修行的人很宽容很尊敬。

终南福地,总是养外来隐士,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而且跟很多地方的人一样,他们也想着走出大山进大城市,所以他们聊天的时候也感叹:“我们想出去,那些有钱人却想进来。”

南山小书僮 幸会陈信诚

这位大虾绝非一般俗人,胆敢独创终南山,还过得悠哉乐哉!

首先是他的胆量和勇气,南方的一个二十多岁小伙,舍得下高薪股权,说走就走,说隐居就隐居,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篇课文,穷和尚和富和尚去海南,穷和尚说走就走,拜完观音回来了,富和尚还在准备船只等条件,这个小伙有气魄,干事有力度。

再者是他的聪明才智,通过二冬和祥子的新闻了解了终南山,再有南山空同的引荐他来到了终南山,终南山东西横长八百里,南北纵深一百里,七十二道峪,三百多道分叉沟,如果说那一块适合隐居,还真的不好说。南山空同也说了实话,只能随缘而居。好在小伙聪明,淘了一匹“汗血宝马”(见到很多开车来隐居的,那只能叫自驾游),挨个峪子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三是他的细心认真、朴实有趣,能附下身子,坐在田间地头和山民大哥拉家常聊传说,再整理撰写成文,至少说明他是个有文化的人,有情趣的人,有心的人。现在流行一句话“美丽的躯壳满街都是,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第四点吸引我的是他的名字“陈信诚”,网络营销大咖,著有《转型王道》一书。俗世间,人们都在做生意,能把生意提高到做人程度却少之又少,“信诚”写进名字,也成为他的信仰。

南山小书僮 幸会陈信诚

柳暗花明又一春,漫卷诗书喜欲狂。我期盼的贵人来了,他在哪里?不知有没有缘分?

根据新闻提供的信息和图片,在太乙峪,王家大院摩托车上不去,西岔隐士住满,已经没有房子,只能是杏园游龙山。发微信问了住在四队的几个朋友,最近有没有新来住人的人,他们说不知道,可能是隐居人不关心身外的事。

另外办法,那就是按图索骥,排除掉已经住人的房子,在四队狼窝终于找到了图片中的房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却不遇,大师不在。

南山小书僮 幸会陈信诚

第二天再次造访,信诚先生在会客,程门立雪,未能如愿。

三顾茅庐,天下着中雨,我步行五里多山路,雨露打湿了我的裤腿和鞋子,但丝毫不影响我求贤若渴的心情。信诚先生早已在门口等我,没有过多的热情客套,宾主入座,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雨滴敲打在屋顶遮漏的彩条布上啪嗒作响,房间里和别的隐士居一样家徒四壁,赤贫如洗,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两部手机散发着现代的光芒。再观陈先生品相,清瘦,干练,目光中隐藏着洞穿秋水的睿智。

我先开言:“先生来終南山何为?”

“朝拜终南山主人。”先生悠悠答道。

“卖山?卖人?还是?”我步步紧逼。

先生嫣然一笑,“什么都不卖。该来的来,该去的去,万事万物各归其主,我们只是顺其自然做一下搬运工。”

“富贵又因何?”我又问。

“富在知足,贵在不俗。”先生答。

“何为信诚?”

“信及豚鱼,抱诚守真。”

哈哈哈,哈哈哈……从早晨到黄昏,从烟雨迷蒙到夕阳普照,相见恨晚!

南山小书僮 幸会陈信诚

住山的人很多,但隐士很少。大都会冠以修行的名义,佛衣道冠,品茗谈玄,仿佛世外高人云中仙客,仔细去品究,有的连基本的人字撇捺都写不好,心还迷失在名利红尘中。他们谈的佛道神奇,基本属于迷信。禅诗说:“闲到心闲始是闲,心闲方可话居山。山中剩有闲生活,心不闲时居更难。”

信诚先生的生活朴实简单,种菜、做饭、散步、打坐,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坐在电脑前敲打着他的文字。先生很少喝茶,住山后,为了待客,也从网上置办了一套便宜茶具,多日不会客,茶座上也是蛛网罗织。春光一院对南山,静浴禅茶自为仙。竹动花开鸟虫唱,乾坤蕴道放心宽。

信诚先生倒也饮酒,酒不论好坏,喝到尽兴处,也吟诗作对、放浪形骸,他的酒量很大“三中全会”,可从没见过他失言失态,“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信诚先生是南方人,深懂厨艺之道,看是简单的几个蔬菜,在先生的巧手烹饪之下,迅速变成餐桌上的四五道美食,而且色香味俱佳,再佐一他自己炮制的人参酒,人参是他在山上散步时挖的野党参。先生很少吃馒头锅盔和面条,他的野菜火锅可谓一绝,石头撑起小锅,松木干柴烈火,山珍野菜乱炖,香气遍遗山林,“山珍野味干柴火,除了神仙就是我”。

南山小书僮 幸会陈信诚

信诚先生很少会客。也有慕名前来咨询求取“营销真经”的老板经理,他都让人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也有过几个美女找上门,分享他的世外桃源神仙般的生活,可能是先生的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深深折服了她们,也可能是山居生活的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吸引了她们,不赶是不会走的。我惊奇的是先生的定力,想先生也是一个不到三十的毛头小伙,一间小屋,美女睡床上,他睡硬座沙发,坐怀不乱,八风吹不动,心中自有清风朗月,真一般俗人难以企及,佩服之至!

先生的生活充满情趣,房东家有一只狼狗,每次做饭,他都记着多做点,留给他的大黄兄弟。一只花猫在破屋里生了两只小猫,看猫饿极了先生给它煎鸡蛋,后来大猫带着两只小猫到先生家里,就不走了。自古“文人爱猫,武人养狗”,先生养猫很细心,他自己爱吃素,可他又专门为猫烹制红烧肉。

先生写作的时候,怀里躺着一只睡觉的猫,一只蹲在电脑旁监督他写作,一只趴在电脑桌后的窗棂上偷窥。先生说:猫性也是人性,从它们身上能悟到营销的真谛。一开始它们也怕你,经过喂食熟悉了,它会慢慢试探性的靠近你,你逐渐的触摸它,让它感觉安全和舒服,它会依赖你,陪你玩,其实交女朋友也是这种道理。我们哈哈大笑。

南山小书僮 幸会陈信诚

先生很博学,尤喜读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但营销方面的书占绝大多数。网上看到一本好书,火速下单,盼快寄就像等高考录取通知一样。快寄一到太乙镇,骑“宝马”狂奔十里山道,取回书来,先得把书浏览完,饭可以不吃,书不能不读。先生是个喜欢分享的人,自己喜欢的书,有时也给朋友买一本。茶能醉人不需酒,书能香人何须花。

陈先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为了有更好的状态,也会读书写作到深夜或者黎明。我经常问他,累不累?他笑着回答:兴趣爱好和工作事业相结合,浪漫爱情和婚姻家庭相结合,此则幸矣!只有这样,你才永远充满激情和责任感,不会感到累。我双手合十,默默地祈祷他爱情事业双丰收。

信诚先生有两句口头禅:一句是“有点意思”,另一句是“搞点事情”。先生是一位网络营销大师,身处名利之中,诚信做人;心在高山流水,用心悟道。远程操盘和指导企业项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看着先生在山居悠哉乐哉游刃有余的生活,我想到尘世间艰辛奔波的老板们,想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打两壶酒来。”

信诚先生也打坐,也抄经,但他很少诵经和阅读佛道经卷。他说:修行基本属于一个宗教名词,我谈不上修行。住在山里生活,亲近自然,倾听内心,只为了探求智慧,洗净铅华,返璞归真。

南山小书僮 幸会陈信诚

我向信诚先生请教:自从我退出江湖,归隐南山后,不想再涉足生意,只想用心做一家公益性的书院,把终南山精神和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如之何为?

先生招呼我喝茶,若有所思后,给我讲了一个《石头汤》的故事:

有三个和尚阿福、阿禄、阿寿,他们在旅行的路途中,边走边谈着一个人怎么才能得到快乐。

他们就这样来到了一个村子里。这是一个经历了很多苦难的村子,洪水、战争……村民们疲惫不堪了,对这个世界再也设有信心,对生活再也没有热情,别说不和陌生人交往,邻居之间也彼此猜忌,没有信任。

村子里有农人,有茶商。有读书人,有裁缝,有医生,有木匠……他们当然也都工作,但是都只是为自己,所以不快乐。没有人理睬走进了村子的和尚,没有人欢迎他们,家家的门窗都关得紧紧的。敲谁家的门,谁家就干脆关了灯,假装家里根本就没有人,假装睡觉了。

“这些人不懂得什么是快乐。”三个和尚异口同声地说。

大和尚阿寿说:“可是今天,我要让他们见识一下怎么煮石头汤。”

他们捡了小树枝生起火,把小汤锅架在火上,在锅里装满从井中打来的水。

一个小女孩看见了,她问:“你们要干什么呀?”

“我们要煮石头汤,还得找三个又圆又滑的大石头。”阿寿说。

小女孩帮和尚们在院子里找到了他们所要的石头,他们把石头放在锅里煮。

“这几块石头。可以煮出好喝的汤,”阿寿说,“但是,我担心锅太小,煮的汤不够喝。”“我妈有个大锅。”小女孩说着就跑去对她妈妈说了这事,她妈妈竟然就答应了,说道:“我倒想学学怎么煮石头汤!”

原来,哪怕是在一个已经没有了热情的村子里,也会有这样的小女孩;哪怕是对生活没有了信心,心头总还是有着一点可以被点亮的热情。

小女孩把大锅推到了村子的中央,和尚们点燃柴火,青烟飘敢开来,他们围着锅中的石头……躲在窗子后面的没有信心和热情的人们终于打开房门走出了屋子,他们都要看一看,这石头汤到底是什么鬼! 

搅动着石头汤的阿福说。如果加上了盐和胡椒粉,石头汤才好喝呢!

一个眼睛睁得大大的、看得津津有味的读书人立即说:“我家里有!”说着赶紧就跑回去取了。石头汤里加进了盐和胡椒粉。

阿寿尝了尝味道,说:“照我们的经验,这么大锅的石头汤,如果加上一些胡萝卜,那么汤会更甜。”

“胡萝卜?我家里有!”人群中的一个妇人说,她赶忙跑回家里拿了来,丢进了汤里。“要是放些洋葱,味道是不是会更好?”阿福同。

一个农人跑回家取来了洋葱。

“再加些蘑菇呢?”

蘑菇也被取了来。而且人们还纷纷带来了面条、豌豆和包心菜。

当每个人打开心胸付出时,其他人付出得更多。就这样,汤锅里的东西越来越多,饺子、豆腐、云耳、绿豆、芋头、冬瓜、大蒜、百合,甚至人们还大喊着应该加一点儿酱油!和尚们搅和着咕嘟咕嘟的汤锅,深有感触地想,多么香啊,多么美味啊,村里的人多么懂得付出啊!汤煮好了,村子里的人聚集在一块儿。他们带来了白米饭、馒头,他们提来了茶水和灯笼。在记忆里,他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聚在一起享用过大餐。

盛宴过后,他们说故事、唱歌,一直到深夜。他们不再锁上门,而是纷纷热情地邀请和尚们到家里去住,让他们睡得非常舒服。

“谢谢你们让我们来做客,你们是最大方的人。”和尚们说。

“应该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们懂得了分享,有了永远的富足。”村民们说。

一个温暖的春天的早晨,大家依依不舍地送别阿福、阿禄和阿寿。

南山小书僮 幸会陈信诚

故事讲完了,对先生多有叨扰。我起身告辞,一路都在回味着石头汤的芳香。

黄叶在飘落,枫叶很烂漫,隐士的茅棚若隐若现的藏匿于山林深处的角角落落,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慢悠悠的过着。满山菊花等你来,朵朵芳心为你开。谁解世间真情意?莫待黄花落尘埃!

朋友,若有缘南山一会,我和信诚先生请你喝石头汤!

南山书僮

2017年入冬写于终南茶书院


南山书僮老师是我进山后认识的第一个住山人(俗称隐士),接触过程用三个词概括:一见如故、再见恨晚、三生有幸。

初次会面,我心里有种感觉:找到组织了!后来书僮老师成为我的眼睛和耳朵,让我足不出户知山中事——我蹭他的学识见闻,他蹭我的烟茶酒菜,各得其所。

得知我的书即将付梓面世,他便提笔一口气写下此文,试图向人揭示我不为人知的一面,自己谦称小书僮,把我抬高为“大师”。

我问这样会不会显得有点假?他说他写的主要是生活细节,重在读人,“别人都知道的我都没写,别人不知道但想知道的我都写了。”

哈哈,甚好!甚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