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京全球城市发展新动向及对上海启示(20171128)

 燕子地理图书馆 2017-11-29

东京全球城市发展新动向及对上海启示

上海2020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2035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不仅要有自己的特色,也要关注老牌全球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的动向。最近到日本参加学术会议,抽空到东京都政府信息资料室做调研,收集到东京建设全球城市的一些最新信息和资料,觉得可以对上海实现2020发展目标和布局2035发展战略有所启示。根据自己的感受,概括为八个方面供有关领导参考:

(1)发展背景。东京多年前就制定了2030发展战略,2013获得2020奥运会举办权后,最近2年以此为契机制定了东京全球城市建设2020行动计划及中长期发展愿景。一方面是为了搞好2020奥运会,制定当前3年的城市发展行动计划;另方面是要服务于后2020的东京全球城市建设,超越纽约和伦敦等竞争城市,成为全球城市第一。这样的背景对上海发展有重要意义。上海城市发展也有两重目标。一方面是到2020年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另方面要超越2020到2035年建设成为卓越全球城市。前者为后者打基础,要为建设更有竞争力的中国全球城市提供衔接。

(2)战略结构。东京全球城市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有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的树状结构,依次为发展目标、发展战略、行动领域、具体指标等。内容上下对接,从上往下逐渐丰满。东京2020行动计划,由东京建设全球城市3个目标,引出8个战略,进一步引出25个行动领域,然后是衡量各领域绩效的具体指标。上海在1999-2020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到2020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12年的上一次党代会对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出了24个字进行描述。过去多年来的发展,对以四个中心为内容的城市经济竞争力有重点突破,相比之下对目标中的“现代化”与“大都市”没有明确的界定与指标。现在离开2020年只有3年,对于如何判断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开展梳理研究工作,讲清楚发展目标、行动领域与具体指标,然后在行动上进行重点突破。

(3)发展目标。东京建设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城市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以全球城市领先者为目标;另一个是城市本身的吸引力,以建设可持续性城市为目标。这个思路对于上海从新的高度思考卓越的全球城市有重要意义。上海2040(将改为上海2035),提出了四个中心加上科技创新中心与国际文化大都市的4+2城市发展目标以及三个子目标(创新、人文、生态),需要加强研究,讲清楚发展目标相互间和上下间的关系。从东京等全球城市当前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政策看,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发展目标也应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经济竞争力,包括金融、航运、专业服务、贸易等;第二层是创新支撑力,包括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第三层是可持续发展支撑力,包括交通可达性、经济就业、社会包容、环境宜居等方面。

(4)行动领域。东京战略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2020行动计划,要用2020奥运会推进全球城市建设,三个发展战略主要是城市安全、城市多样性、智慧城市,分别包括7项、9项、9项共25项具体领域行动,重点攻克短板。远期战略目标是2025-2030年,提出了有针对性的8个发展战略25个行动领域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对比之下,上海2020要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大都市,也需要研究三个维度即国际维度的全球城市建设、区域维度的长三角大都市带建设、市域维度的可持续性城市建设,在三大维度之下提出有针对性的若干行动领域及其具体建设项目。上海2020要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大都市,在经济维度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方面成绩显著,但是在社会与环境两个维度的发展还相对落后,未来3年需要做更加努力的赶超型工作。

(5)发展指标。围绕东京全球城市建设的系统化目标,日本森纪念财团(MoriMemorial Foundation)自2008年开始,逐年对全球主要城市的竞争力开展全面的调研、分析与评价,发布了“全球城市实力指数”(GlobalPower City Index)即GPCI报告。指标包括经济与金融、科技、文化、可居住性、可达性、环境等方面。这个报告对东京建设全球城市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东京发展战略报告直接用这个指数来评价发展绩效并规划未来发展。2016年度GPCI报告显示,东京名列全球城市第3位,各项指标有好的平衡性。上海在这个指数中排名第12位,但是各项指标差距较大、平衡性差(见下图)。其中,第一层次交通可达性指数与金融指数在第4位和第7位,高于总排名;第二层次研发指数与文化指数在16位和17位,略低于总排名;第三层次可居住性指数与环境指数是25位和39位,远低于总排名。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卓越全球城市,要加强主动性和前瞻性,也应该组织人马在研究国外有影响的全球城市指数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评价指数,以便引导城市向希望的目标发展。

图1 上海的全球城市实力指数(GPCI报告,2017)

 

(6)技术金融中心。研究全球城市,世界上已经提出了一个新名词即所谓金融科技(fintech)概念,强调资金的流动要有利于创造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产业,这些产业的特点是通过金融服务来使用创新技术。东京的目标是超越纽约和伦敦,建设世界第一的全球城市。他们充分注意到单独的金融中心已经当不了未来的全球城市,而是需要创新中心与金融中心相整合。东京2020行动计划围绕这个概念,强调要在东京都及其周边地区建设10个创新中心。上海有四个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但是进一步的工作,需要把两者整合起来,形成具有新版本意义的全球城市概念,并且在两者的结合部开展更加主动有力的工作。

(7)行动类型。东京2020行动计划,在行动领域上大致分出国际先进、国际平均、国际落后三种类型,然后制定政策各自突破,意在培养优势、提升均势、淘汰劣势。上海当前的发展与东京相比,既有落后的,也有先进的,也有均势的。例如,上海的共享单车跨区域发展就是国际先进的,东京目前仍然只有有桩的分区域共享单车,他们希望能够发展横跨整个城市的自行车共享;上海的马路电线等露头设施到处都是,影响城市安全,伦敦、东京等全球城市已经在消除这些影响城市安全的隐患;上海的地铁轨道交通是有国际竞争力的,但是在TOD的功能混合意义上却有许多改进之处。上海2020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制定强有力的3年行动计划,攻克城市发展在社会和环境等领域的短板。

(8)主体评价。在全球城市建设中,除了对发展领域建设项目的客观指标,东京发展战略也引入了主体评价,围绕东京全球城市发展的三个层次,强调要注意企业管理者、居住者、游览者、研发者、艺术家等五个方面人员对东京发展的满意度评价,衡量东京城市发展绩效的主观感受及其对于需求者的意义。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特别是要发展成为科创与文创支撑的卓越全球城市,也需要考虑城市需求者等主体对可投资性、可居住性、可旅游性、可创新性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或所谓获得感。最好有第三方持续地定期地做这样的调查工作,以便促进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