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期两法一律(一)后期3步法

 gtxd45 2017-11-29

鉴于某些第一次听课的朋友还不了解,在课程开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ACR。ACR是一个独立插件,它本身已经包含在PS软件中,用PS打开raw格式的照片时ACR就会启动。此外也可以通过Bridge(简称BR)启动ACR,这样不用安装PS也可以用。我们推荐大家使用BR+ACR的方式来制作后期。我们的系统教学也是基于此方式进行的。 

ACR也有自己的版本,主要体现在操作性和所支持的相机类型上,可在不更改PS和BR的前提下单独升级ACR。可以从大师之路百度共享中的“软件下载”中下载,本课所用到的部分范例也可以在其中“一分钟后期原图”下载。

【郑重声明】大师之路®为本人注册商标。国家商标局注册号5835376。未经授权的任何形式的使用均属侵权行为。由福州华夏商标事务所负责相关法律事务。



首先我们主张后期是前期的合理延续,是为了完善前期拍摄时由于各种客观因素限制,未能充分表达出的各类摄影要素,如主体、环境、影调等,是基于原照内容的适度改良,应忠实于前期的画面元素。 

在完成基础部分的学习后,当我们真正面对一幅照片准备进行后期制作时,经常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开始,这其实就是因为后期的思维还没有形成,尽管掌握了基础实现技术,但暂时还无法用来表达创意,是一种技术与创意和思维的脱节现象。 

这其实是正常的,就好比我们学会了慢门、多重、拉曝等拍摄技巧后,并不能马上就拍出理想中的照片,这些技巧需要与思维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前期拍摄的技巧运用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夜景使用拉曝、流水使用慢门等。后期制作同样有着规律可循,只要了解了这个规律,我们就找到了后期制作的切入点。 

我们总结了后期制作的“两法一律”,即后期3步法、视觉权重律、创意迭代法。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为更多的子类,详见下图。今天我们就先来分享一下“后期3步法”。 

后期三步法的内容是

1.确定主体

2.引导视线

3.提取元素

以下予以分别论述。 

1.确定主体

大多数情况下,一幅摄影作品需要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一般在前期拍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在构图和布局上也都会有相应的考虑。但也有可能被某些条件所限制,如距离/焦段和拍摄时机等。有时候因为距离远和镜头焦段不合适的缘故,无法将主体处于相对好的布局中,或由于现场活动激烈来不及进行构图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ACR的裁剪工具和透视校正来进行修正。

如图A01,将原片上部分的区域予以裁剪,将画面比例改为16:9风景比例,以及之后进行后期制作的效果。图中的主体是老农和牛。图例顺序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后例皆同。 

图A02利用原片特点,采用了1:1方片构图方式,及相应的后期制作效果。图中的主体是老农和牛。

图A03为了将人物与不相关的背景进行隔离,采用了竖幅构图方式。图中的主体是人物。

图A04采用了16:9风景比例进行重构图,消除了原片中右上角的机翼。图中的主体是左下角的山峰。

图A05将羊群作为居中构图,裁剪了原先左下角的多余部分。图中的主体是羊群

图A06是拍摄鸟类时的常见情况,由于距离和抓拍时机等因素,此类照片中的主体飞鸟常呈现比较小的比例,于是通过后期裁剪将其凸显出来。

图A07是一幅人像照片,同样是采用了16:9的风景比例,对画面中的人物表现部位进行了裁剪。在这里需要提及一个【主体的递进关系】。虽然图中的人物是必然主体,但在这个主体范围内也区分主要和次要,一般而言人物的面部相对主要,也就是说对于人物来说面部就是主体。如果继续递进到面部来看,则眼睛就是主体了。而我们后期的制作也要遵照这种递进关系进行。

在重构图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裁剪方式之外,在ACR中可以采取透视矫正的方法来获得更好的构图。如图B01,如果采取一般的裁剪构图,左下角的横幅是无法回避的。在使用枕形矫正后,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可能有违于“不移动像素”的纪实类投稿要求,我们这里只做技术讲解,实际应用中大家自己选择。

如B02中的地面有些歪斜,但如果采用传统的裁切旋转方式,则会损失图像顶部的元素,有一部分石头和手部会被裁掉。而此时通过自定义透视矫正,将地面拉平的同时也保留了顶部的元素。

图B03由于使用广角造成了比较明显的梯形畸变,通过自定义透视校正,将人物的角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拉正。

除了纠正透视畸变,也可以营造透视畸变来加强画面主体。如图B04就反向使用自定义畸变校正,令图像中的人物看起来更加高大。

在狭小空间内拍摄,总是难免遇到人物处于画面边缘的情况,而在边缘区域的畸变会更加明显。如图B05所示,原片中的人物头部由于处在边缘,呈现较为明显的畸变。此时采用扭曲和自定义透视校正,将人物头部比例还原到相对正常的状态。畸变校正多少会损失画面边缘元素,在实际操作中自己把握。

图B06也是受限于现场空间环境,拍出呈现梯形畸变的钢架,不利于画面主题的表达,在采用自定义透视矫正后,钢架显得四平八稳,整体画面也更加工整。

通过上述几个范例的演示,大家可以了解到,除了通常的九宫格等构图方式外,也可以利用校正来解决畸变问题,这样就给了我们很大的构图空间,可以基本在构图上解决主体的定位问题。那么接着来讨论第二步的引导视线。 

2.引导视线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能在构图上明确主体,但此时主体在画面中未必就显得突出,经常由于光线分布的问题,构图上的主体并不能形成视觉上的主体。这很多时候也是由于现场的拍摄环境所限,主体未必都有合适的光线效果。

而此时要完整表达我们拍摄的思想,就必须令主体部分在光线分布上形成视觉中心点,这也是后期制作中的第一个难点,但借助于ACR,这个操作就变得十分简单。

使用径向渐变围绕住主体区域,将区域之外的曝光数值进行下降,就能够快速形成视觉中心点。如图C01所示,位于构图主体的人物在光线分配上并不是重点,通过指定范围使其在画面中位于较为明亮的状态,形成了视觉焦点。

图C02也是利用径向对周围环境的曝光进行下降,从而营造出以人物上身为焦点的视觉中心。

图C03是【主体递进法】的一个应用,即在主体的人物之内,对面部之外的区域进行了下降,这种方法在面对有人物面部细节的照片时十分有效。

图C04是【联合主体】的一个应用,即主体区域不是单一的人物,而是由人物和正在发生的活动细节联合组成。在人文和纪实类照片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在处理明亮度焦点时,就不能只针对人物,而要将与之相关的活动细节也包含进来。

图C05的调整相对较轻微,这其实是我们推荐大家实际操作的情形。即对画面做出最小化的调整,这也要求注重前期的拍摄,而不是依赖后期软件对画面进行大范围改动。

图C06是通过生态照片的背景进行了抑制,由于此类照片主要表达动物本身,对于没有细节背景的处理可以适当加重些,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过上面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适当使用ACR的径向渐变功能,可以很好地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主体区域,形成有效的视觉焦点。这其实就是摄影对比手法中的明暗对比,它的应用最简单,效果也最突出。其他的一些对比手法也仅是在此基础上的锦上添花。

ACR的径向渐变是《一分钟后期》基础部分的关键内容,熟练掌握这个技巧后,制作的道路就会顺畅很多。 

一般来说,到这里为止已经算完成了一张照片的后期制作。只要全局参数基本正确,加上径向渐变形成的明暗对比,就可以形成一幅有效的作品。如果原片的质量高可以直接达到参赛级的标准。 

正如同我们对前期拍摄的不断追求一样,对于后期我们同样也要抱着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样我们就迎来了关键的第三步。 

3.提取元素

在经过主体确定和相应的视线引导后,对于照片的细节我们可以再多追求,即让照片呈现出更丰富的细节。这些细节是对主题表达有帮助的,能丰富画面影调的微小区域。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对比来看一下。

图D01在经过元素提取后,将画面中人物的特征和环境进行了充分的表达,整体画面元素增加了,明暗变化增多,影调也变得更及丰富。

图D02对画面中的有关农活的各个细节进行了交代,使情节表达完整。

图D03将人物的手部和衣服的褶皱进行了提取,是的黑白的影调看起来具备更多变化。

图D04通过将背景部分陶缸元素的提取,充分体现了人物所处的环境。而环境要素是人文纪实类摄影需要特别注意的。不能只是单纯地凸显人物,对当时的环境和氛围要有一定程度的交代。

图D05对照片中的石桥进行了局部提取,其明暗变化也可以映衬主题区域的老农和牛。

图D06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对民俗活动的环境和民俗要素进行了充分的提取,如左边的三角旗、地面上的碳灰、人物手持的扇子和衣着等,同时将背景中两个绿色衣服的人物予以了减弱,避免色彩冲击。

径向渐变的运容易形成单调的明暗过渡,图D07中则对这些区域进行了修补,在原先被压暗的区域中,适当还原出了一些局部的亮度。乍一看似乎没有很大的变换,但细微之处见真功,修改后的细节更显丰富。

图D08则显示了【主体递进法】的应用,就是在D07整体影调的基础上,将人物主体递进,对其面部进行更精细的处理。包括改变色温、降低油光、增加锐度、提亮瞳孔等。这些小修改能够在细节上为作品加分不少,也令人物的视觉感受更加犀利。

出于教学目的,我们的范例经常会做得强烈些,这是为了便于大家看到效果,方便观察体会,实际上我处理自己照片的后期时所采用的幅度都很小。如图E01,在针对电焊工人的作品中,仅对整体色温和略过曝的火花进行了修正,并未使用径向渐变等方法制作。

在图E02的处理中,提亮了人物的面部,减弱了火花高亮和树叶,使得整体的效果更佳突出。

综上所述,在后期处理3步法中,最重要的是第3步。因为第1步确定主体相信大家都能做到,第2步的引导视线可能有些人并不熟悉,但只要通过ACR实现也相对简单,与PS不同,ACR中制作此类效果并无技术难度。

但是这两步所起到作用的仅是基础程度的视觉引导,令照片符合基础的摄影审美而已,是普遍就应该具备的。第3步的元素提取则可以成倍地提升画面的细腻度。而一幅好的作品往往都是在细微之处打动观众的。

因此大家要多花时间在第3步上,所花的时间越多则大家的观察就会越深入,更多的细节就能逐一浮现出来。到时再根据大家自己的创意和表达倾向进行渲染就可以了。

这也要求大家的操作时间要尽可能短,效率要尽可能高。因为每一天坐在电脑前的时间是有限的,花太多的时间在技术实现上,则留给创意思考的时间就被压缩了。

即便是同一张照片同一个人,花5分钟与花30分钟所思考的程度肯定是不同的,后者肯定要更加细腻和全面,而这些细腻和全面才是令作品质量得到提升的关键因素。

之所以我们推荐大家使用学习ACR,是因为它不需要PS知识,操作简单效果直接,并且在很多地方超越了PS,作者在各地摄协机构中推广以来得到了普遍肯定。在PS中需要若干图层和诸多调整命令的效果,在ACR中往往几秒钟就能完成,且在后期可以随意修改任意参数,符合我们不断观察加修改的思维模式。可以说,创意的进步速度与软件的方便程度是成正比的。

最后要注意的是,我们说过后期是前期的合理延续而不是颠覆。因此大家在制作时应使用适当的方法与合理的参数,不要一味地追求明显的对比,浓厚的色彩,或进行明显有别于原始照片信息的调整等。

在这个层面上而言,其实后期对于前期是有反哺作用的,比如后期降噪方法的使用,使我们可以将前期ISO设置足够高以保证任何光照下的快门速度,便于抓拍瞬间。后期高光阴影的调整方法,使我们不必在意测光模式的选择,即便是错误的曝光参数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予以修正。这样就使我们能更专注于画面本身。 


本课程全程视频解说,是作者对各地摄协或组织的实际现场授课。融合摄影的表达理念,内容由浅入深,教学方法独特,内容详细实用,广受各年龄段读者的普遍好评。


赵鹏
硕士讲师 / PS教科书作者 / ACR后期创始人

自1995年起使用PS,曾任教Adobe官方培训中心。受邀出版《大师之路》及《毫无PS痕迹》书籍。所著教材在线阅读达2亿次,拥有300万读者,书评网中评分位居同类书籍榜首,在相关教学领域被广泛引用。其首创的以《一分钟后期》为代表的ACR一站式后期制作法,为广大无PS基础的摄影爱好者开启了进入后期领域的大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