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和秦州29

 飓风居主人 2017-11-29

杜甫和秦州;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7月,杜甫辞去华州;“在杜甫的一生,七五九年是他最艰苦的一年,可是他;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是唐王朝由极盛转向衰败;杜甫在辞官之后,之所以选择了西行秦州,还有一个极;朱东润在《杜甫叙论》中说“乾元二年是一座大关,在;秦州有幸!在这一年,用它秋天一样的赤诚和热情迎接;秦州不幸!在这一年,它没有将这样一位诗人永远地留


杜甫和秦州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7月,杜甫辞去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的职务,携妻带子,翻越重重陇坂(今关山),来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时年四十八岁。

“在杜甫的一生,七五九年是他最艰苦的一年,可是他这一年的诗歌创作,尤其是‘三吏’、‘三别’以及陇右的一部分诗却达到了最高的成就。”(冯至《杜甫传》)也可以说,流寓秦州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却成为杜甫诗歌创作的一个分水岭。

乾元二年,即公元759年,是唐王朝由极盛转向衰败的 “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国家危难,战伐四起;朝政腐败,奸佞当权;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而作为曾经心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一朴素政治理想的杜甫,因房琯罢相一事遭构陷贬谪华州后,对从政和王权也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平生独愿往,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杜甫《立秋后题》)于是,他将痛楚的目光投向了关外——向西而行:那里比起关中平原和中原大地,尚是一块没有战事纷扰相对来说比较宁静和平安的栖息之地。

杜甫在辞官之后,之所以选择了西行秦州,还有一个极为内在的原因就是投靠亲友:也因房琯罢相一案受牵连被贬秦州的京都大云寺主持、旧友赞公(住秦州西枝村,今天水市北道区甘泉乡西枝村),从侄杜佐(住秦州东柯谷,今天水市北道区街子乡子美村)。“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杜甫《秦州杂诗·之一》)但这种投靠并没有改变杜甫原本就极为困顿的生活境况,在《空囊》一诗中,他用“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四句话将自己无衣、无食也无钱的困窘与无奈作了很准确的描述。在秦州,为了生计和一家老小的饱暖,他不得不起早贪黑地采药、凉药、卖药,有时也靠亲友、新朋的周济过着极其艰辛的日子??但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妨碍杜甫在诗歌艺术上执着的追求和在创作上的日臻完美,在短短的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从麦积山到南郭寺,从东柯谷到魏嚣宫,他的足迹遍及古秦州的山山水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秦州杂诗二十首》以及其它一些纪行、怀亲、咏物、遣兴的诗共计一百零一首。如果以平均数来算,几乎是每天一首。我想,这大概就是“江山不幸诗人幸”的最为直接的体现吧。

朱东润在《杜甫叙论》中说“乾元二年是一座大关,在这以前,杜甫的诗还没有超过唐代其他诗人,在这年以后,唐代诗人便很少有超过杜甫的了。”而我想,这种超越决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一次艰苦爬涉,而是杜甫那颗饱经了战乱与贫穷、苦难与灾祸的灵魂对人生、命运、国家、民族的一次重新审视与沉思——古老的秦州大地在这一年承担了一位旷世的天才诗人内心最为诚挚的泪与血、歌与哭!

秦州有幸!在这一年,用它秋天一样的赤诚和热情迎接着这位心怀忧患、满目悲愁与苍凉、无家可归又缺衣少食的诗人。“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溪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岂复慰老夫?惆然难久留。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中霄驱车去,饮马寒塘流。磊落星月高,苍茫去雾浮。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杜甫《发秦州》)

秦州不幸!在这一年,它没有将这样一位诗人永远地留在自己的怀抱中——它无法给诗人一块可以养家活口的向阳的坡地,也不能给诗人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草屋。“??我生苦飘荡,何时有终极!??马嘶思故枥,归鸟尽敛翼。古来聚散地,宿昔长荆棘。相看俱衰年。出处各努力。”(杜甫《别赞上人》)

公元759 年10 月,一个霜迹斑驳的傍晚,初升的一轮铜色之月用它的不舍与无奈默默地为即将离去的诗人送行??而对于居住在秦州城里的大多数老百姓来,他的到来和离去,只不过是一个江湖郎中在街面上短暂的勾留而已。 ================== 杜甫与赞公和尚在秦州

古秦州的天水,自古以来就是达官名流光顾驻足之地,唐朝大诗人杜甫和高僧赞公也曾经来到过这里,并且客居数月。两人在这块土地上演义了一段至诚至切的友谊故事,杜甫将这一切用诗书的形式记载下来留给后人,使天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文化色彩。“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就是其中的诗句,说的是他和当年的赞公大师在秦州相濡以沫,闲适乡野,恬淡晚年的梦想。

赞公和杜甫本是京都长安的高僧名流,为何双双来到当时已为边陲的秦州?

富庶美丽的秦州是怎样接纳他们的?

二人在秦州大地上又是怎样往来生活的? ??

诸多的疑问、猜想已经成为从古至今人们谈论诗圣杜甫的话题之一。

公元755年,即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相继发动叛乱,一度攻入唐朝首都长安。唐玄宗逃难奔蜀,太子李亨乘机在灵武继位,名号肃宗,自此,拉开了玄宗和肃宗父子之间的权力斗争。为了扎稳脚根,把住权位,肃宗极力排斥玄宗旧臣,宰相房成为首革之人,被罢去相位,同党受株连,京师大云寺主持赞公和杜甫均为房至交,因而皆受牵连。赞公被贬,只身西去秦州,杜甫出走华州司功参军之任。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走向衰败,经济遭到破坏,政治日趋黑暗,再加关中大旱,兵灾天荒,饥民饿殍遍地。目睹眼前的惨景,想想自己身处逆境,还要背负繁重的文书差役。杜甫自感实在难以支撑下去,决意弃职远行。到哪里去好呢?

东边仍有战事不能去,北上则不言谈,南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唯有西边的秦州暂时相安无事,且有自己的从侄杜佐和至交赞公和尚都在那里,自然成为杜甫远游的目的地。

公元759年,即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携眷西行,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秦州。起初杜甫全家住在秦州城里。在秦州的日子里,杜甫游历古刹名寺,走亲串友,访谈作诗。隗嚣宫、南郭寺、太平寺、麦积山石窟寺??无一不成为其踏访之处,且留下了千古绝唱。赞公和尚自然是他走访的最重要的朋友。杜甫和赞公是布衣之交,早在杜甫未在京城谋到一官半职之前,他们之间就有往来,且交情甚深。

公元757年春天,时值长安沦陷,杜甫被赞公藏到京师大云寺住了若干天,后来赞公还给他送了僧衣、僧鞋、僧帽化装逃出了长安。二人自此成为生死之交。

杜甫到秦州后便急切地前往乡下看望赞公,这也是两位老朋友罹难后的第一次相聚,又置身边地他乡,两人重逢之际难免百感交集。晚上他俩同宿一处,彻夜长叙。杜甫还特意以

“宿赞公房”为题赋诗一首,记述当时的情境和自我感怀。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 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在秦州杜甫记述和赞公往来的诗书总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甫对赞公这样一个遁入空门之人平白无故受到政治斗争的连累,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对赞公和尚不计放逐贬谪,不为折辱苦痛所愁,淡泊明志的高贵气节敬佩不已,同时对两人能历尽磨难,终有聚首相见之日,感到由衷地喜悦。

杜甫初到秦州,心情尚好。他看到秦州山水美丽、气候宜人,且物产丰盛,人情纯朴,心里萌生了久居秦州的念头,并将其想法向亲朋好友流露了出来。赞公得知杜甫此意后,便写信给杜甫,说自己居住的西枝村一带,山青水秀,一派美妙的田野风光,希望他能来这里与其互邻卜居。

西枝村距秦州城有五六十里之远,紧邻甘泉镇,著名的太平寺就坐落在甘泉镇背后的山坡上。赞公和尚来到秦州后,在离太平寺仅举步之遥的西枝村的台地上凿了一孔窑洞,洞前盖了一间土屋,便作为栖息之所,继续自己的修行生涯。

杜甫接到赞公的书信后不久,便起身出秦州城前往西枝村置办建造草堂事宜,事后将这段经历和感受写成诗作留了下来。这就是让人们百读百新的“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一)

出郭眄细岑,披榛得微路。 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 赞公汤休徒,好静心迹素。 昨枉霞上作,盛论岩中趣。 怡然共携手,恣意同远步。 扪萝涩先登,陟騋眩反顾。 要求阳冈暖,苦涉阴岭沍。 惆怅老大藤,沉吟屈蟠树。 卜居意未展,杖策回且暮。 层巅余落日,草蔓已多露。

(二)

天寒鸟已归,月出山更静。 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 跻攀倦日短,语乐寄夜永。 明燃林中薪,暗汲石底井。 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

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

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 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 晨光稍朦胧,更越西南顶。

鹤注公乾元二年七月自华至秦,意欲居此,故寻置草堂地。西枝村,在秦近郭,有岩窦之胜,杉漆之利,赞公尝称之。公以关辅饥,弃之同谷,当是其年秋晚冬初作,故诗有天寒日短之句。

其一

出郭眄细岑①,披榛得微路②。溪行一流水,曲折方屡渡③。赞公汤休徒④,好静心迹素⑤。昨枉霞上作⑥,盛论岩中趣⑦。 此章,往西村寻地而作。首段,过访赞公,欲问西枝之胜也。杜臆公欲得幽僻无人之境,故望细岑、涉流水以求之。溪止一水,以左右往来,故须屡渡。 ①刘曰眄,斜视也。宋之问诗“细岑互攒倚。” ②赵至书“步泽求蹊,披榛觅路。”郭璞流寓赋“修焦丘之微路。” ③王褒四子讲德论“曲折不失节。” ④洙注惠休上人,姓汤。

⑤谢灵运诗“心迹双寂寞。”晏曰素,谓质素也。

⑥霞上作,谓身伴云霞而作书相寄。梦弼谓才思挺出云霞之外。此另一说。江淹诗“铄铄霞上景,懵懵云外山。”刘绘诗“灼烁在云间,氤氲出霞上。”张正见诗“凌云霞上起。” ⑦朱注后汉书“旌车之招,相望于岩中。”

怡然共携手①,恣意同远步②。捫萝涩先登 ③,陟巘眩反顾④。要求阳冈暖⑤,苦涉阴岭沍。惆怅老大藤,沉吟屈蟠树⑥。

次言共游村中,欲卜草堂之地也。涩先登,山高足倦。眩反顾,深入路迷。求阳、涉阴,自北至南。老藤蟠树,景状奇古,故徘徊憩息于其下。 ①诗“携手同行。” ②西京赋“恣意所幸。”

③范云诗“捫萝正忆我,折桂方思君。”说苑 “二子先登。” ④诗“陟则在..。”(《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复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⑤颜延之诗“阳冈团精气,阴谷泄烟寒。”师氏曰山南向阳,故暖。山北背阴,故寒沍。 ⑥郭璞诗“沉吟立夕阳。”虞世南琵琶赋“屈蟠犀岭。”

卜居意未展,杖策回且暮①。层巅余落日②,草蔓己多露③。

末乃未得佳地,而回宿于土室也。此章前二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左思诗“杖策招隐士。” ②谢灵运诗“筑观基层巅。” ③卢子谅诗“凝露沾蔓草。”

其二

天寒鸟已归①,月出山更静。土室延白光②,松门耿疏影③。跻攀倦日短④,语乐寄夜永⑤。

明燃林中薪⑥,暗汲石底井。

此章,宿赞公土室而作。首段,叙暮夜景事。杜臆起四句,可以入画。公足力已倦,而犹永夜晤语,兴趣自不可及。燃薪代烛,汲井烹茶,此山居清况。 ①鲍照诗“天寒幽鸟归。” ②吴注后汉袁闳,党事作,母老不能远遁,乃筑土室,潜居十八年。 ③谢灵运诗 “牵叶入松门。” ④赵注天寒在冬,故日短夜永。书“日短星昂。” ⑤天台赋“恣语乐以终日。”江淹诗“夜永起怀思。” ⑥晋书毕諴夜燃薪读书。

大师京国旧 ①,德业天机秉②。从来支许游③,兴趣江湖遇。数奇谪关塞④,道广存箕颍⑤。何知戎马间⑥,复接尘事屏⑦。

此志赞公高风,并及离合之感。尘事屏,言与屏迹尘事之人相接也。 ①王粲诔“表扬京国。”

②晋书·文立传“雅有德业。”

③洙注支遁字道林,讲维摩经。遁为法师,许询为都讲。 ④史记李广数奇。孟康曰“奇,只不耦也。”范筠诗“数奇不可偶,性直谁能纡。” ⑤后汉许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谢灵运云“徐干有箕颖之心。” ⑥国语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

⑦ 陶潜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晨光稍膝胧①,更越西南顶。 末欲来朝寻胜,以遂草堂之愿。此与上章同格。 ①景福殿赋“晨光内照。”支遁诗“膝陇望幽人。”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杜甫和秦州29等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