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拍娄塘(五):工商发端(上)

 乐由心生1945 2017-11-29


你觉得娄塘是怎样的?

是风姿绰约的江南水乡

还是商市兴旺的商业重镇

是人文荟萃的风雅之地

还是传统建筑的集聚群落

六百年沧海桑田物换星移

二十万个昼夜日升月落

身边的家乡 心中的母亲

我们习惯了你的素面朝天

熟悉你却无法看清你

却未料有一天

我们像鸟儿一样冲向云霄后

在高空俯视你时

却发现了你从所未有的辽阔与美丽

 航拍娄塘换个角度看故乡

俯瞰这片朝夕相处的大地

带你领略专属于高空的景致


今有汽车产业改变嘉定,素不知在四百年前,嘉定的支柱产业是棉花。从稻到棉花,不仅是嘉定根据自然环境做出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使得嘉定从农业社会逐渐向手工业和商业社会转型,为民族工业的萌发创造了肥沃的土壤。


明代中叶,地处长江口的嘉定,因海岸线向外延伸,地势凸高,自然环境变化,导致此时的嘉定不宜种稻,而宜植棉。九棉一稻的种植结构,让嘉定人每年上缴漕粮出现了困难,甚至有嘉定农民不堪重负,沦为流民。明万历年间,嘉定有识之士提出“折漕为银”的改革倡议,得到了朝廷的同意,并成为永久性制度。



种植1亩棉花产出价值是水稻的2倍,若再加工成棉布,则是水稻的5倍。在巨大利润和制度保障下,嘉定的棉花种植和纺织生产走上了商品化、产业化的轨道,成为嘉定的支柱产业。


娄塘镇位于娄塘河与横沥河交汇处,是嘉定北部水上交通的枢纽中心。娄塘方圆百里不仅是一个很大的产棉区,同时,交通的便利、商业的繁荣也促成了当地手工业的快速发展。明末起,传统的手工纺织颇为有名,土方土织几乎遍及家家户户,一些配套的手工作坊也应运而生,前来采办土布、棉花、纱布的船只桅樯林立。



其中窑湾里的梅家经布店最为出名。古镇所产斜纹布的纹路清晰,白花布(“浇花布”)更是质优价廉,经染坊加工成蓝地白花的“青绿布”,素为附近地区婚嫁时压箱底的必备用品,各地客商竞相到此采购,装载船只辄以百计。


到了明清两代,娄塘镇上从事农业耕种的家庭都通过纺织来发家致富,以供日常衣食,就连大户人家也不例外。每到夜深人静之时,机杼织布的唧唧声不绝于耳,充盈大街小巷。



清末,随着上海商埠的开放,洋务运动的兴起,民间设厂成为一股潮流。在娄塘,一批实力雄厚的手工业主,引进机器,成立了轧花厂,俗称花行,这也可能是娄塘镇出现的较为早期的民族工业。其中,尤以“朱森泰”轧花厂和“陈公茂”花行规模最大,最为出名。



朱氏住宅

位于娄塘小东街53号的娄塘朱氏住宅,是娄塘镇人朱诵清在清末所建,其住宅旁曾是“朱森泰”轧花场,主要收购籽棉,以脚踏滚轮挤出棉籽成皮棉,皮棉打包成二百斤一件外运出售。现存的朱氏住宅不足300平方米,且经过多次易主改造后,内部结构已非原貌,只能看清大概的模样。

从空中俯瞰,朱氏住宅布局为二进院落,硬山式,小青瓦屋面,雌毛脊,前罩房东西两端山墙和第二进厢房的北部两处山墙建有具有江南民居特色的观音兜,整个天际线凹凸有致,曲直相连,富于变化。



厅堂厢楼为实,院落天井为虚。古时的中国人打造了一个对外层层包围,具有高度隐私,对内却相融自然,怡然自得的环境。内外有别,是宗族社会的缩影。院落造景,是”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处世哲学。




朱氏住宅坐南朝北,面向街市开门。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朱氏一家从商。据五行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从低矮的前罩房进入,正中间为一扇红漆小门,门楣上挂回字纹挂落,寓意吉利深长,富贵不断头。


前罩门与前天井之间有一狭长的甬道连接,既保证了在刮风下雨日,出入的便捷,两边隔出的两个小天井,仍然可以起到,上承雨露、下接地气、通风采光的作用。


古有“千金门楼四两屋”的说法。二进的仪门是整幢宅屋的点睛之笔,反映了主人的家业、职业、价值取向、治家理念。门当户对中的“门”即为“门楼”。但由于受到多次改造,正面的仪门已经被破坏,背面的门罩仍保留了一些当年的痕迹。



门楼顶部为挑檐式建筑,戗角突出。额枋从左至右依次为菊、兰、竹,象征着主人节志高雅不俗,下方三个斗框,最中间阳刻了四个大字,具体不详。左右两个斗框也曾砖刻了戏文故事,但如今已无从考证。下枋凹进去的中间部分也已缺失,左右两边阳刻了回字纹,总体来说这幢门楼的砖雕趋于简约,没有太多的繁复。


由门楼、正厅、左右厢房围合而成的四方天井,四面单坡屋檐将雨水汇聚到天井内后统一排出,取风水上“财水不外流之意”。

正厅和左右厢房都为二层楼结构,檐口翻轩挑出,形成了一道走廊。外檐额枋下,回字形挂落如一卷漏空的帘幕,既透出朦胧诗意,内敛含蓄,又十分典雅庄重。


其中镶嵌的“一根藤”、“牡丹”等“花结子”都为祈福纳吉的吉瑞图案。



上有挂落、下有格扇,对正厅的外檐起到了装饰作用。正厅正门由四扇朱漆色格扇组成,隔心为几何形透雕棂条,外镶透明玻璃,图案在光线下形成剪纸般镂透光影,屋外看,室内观,效果皆佳。下部裙板处雕刻有牡丹富贵图,十分华丽。



正厅为六步架梁,厅内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立一根金柱,花岗岩柱础清晰可见。通过柱子上放梁,梁上放短柱、短柱上放短梁层层叠落至屋脊,这种抬梁式结构,可以减少柱子使用,增加内部空间。



顶部两根轩梁雕花精美,雕刻了大幅蔓草图,蔓生植物枝繁叶茂,滋长延伸,连绵不断象征了子孙兴旺、长久吉祥。



四根金柱与上方的梁之间的交接处,又有梅兰竹菊四个雀替,雀替好似双翼附于柱头两侧,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增加梁头的抗剪能力,是结构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



雀替采用了透雕的手法将兰花之纤细、竹干之笔直、菊花之弯曲、梅花之纤巧尽显无疑,形神俱佳。



古时为避风雨,宅屋的前檐通常突起向上翻,形成一道精美的弧形,这里的顶部弯椽采用了江南民居常用的船篷椽。就是这么一小处翻轩,各种支撑结构层层相托,设置精巧,体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短小的月梁架构于檐柱、金柱之间,之后月梁上部承托方形座斗,座斗上方极小的空间内,又以荷包梁承托顶部的檩条,将整个外檐的重量承受住。



富丽堂皇的朱氏住宅是朱氏家族从事花行,发家致富,地位显赫的象征。民国33年(1944年),朱诵清之子朱述熹等合资改为海麟纱厂。鼎盛时,总资金达200万元,工人400多人。生产“奔腾牌”16支纱,颇为著名。


至今娄塘古镇大东街还保留着海麟纱厂的宿舍,这排宿舍面宽六间,硬山式,雌毛脊,为六部架梁、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1948年,嘉定中共地下党曾在该厂开展活动,组织工人与资方就工资待遇进行谈判,并获得成功。



 海麟纱厂宿舍旧址,是娄塘现存屈指可数的民族工业遗产之一,对研究当地乃至嘉定的民族工商业创建和发展以及嘉定中共党史等具有较高的价值。



1954年,海麟纱厂迁址南通,并入“大生纺织公司”,成为公司合营企业。1966年,上海市轻工业局所属环球所厂迁址于此。


(供稿:朱雅君  航拍:周乾梁  编辑:周虹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