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写成这样,才不怕你们说“馆阁体”!

 fy5878150 2017-11-29

        自从有了馆阁体,评论家们就找到了靶子。

        靶子的核心,是一个“俗”字。馆阁体的俗,俗就俗在千人一面,形同印刷,无个性无格调。

        华世奎曾遭此诟病,潘龄皋作为翰林,自然也不能幸免。



潘龄皋(1866-1954),字锡九,号葛城居士,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安州(古称葛城)镇西北村人,1867年2月6日(清同治六年正月初九日)生于书香门第。爱国人士,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的书法家。 


        多少年来,潘龄皋虽为民间所重,但书法家看不上,收藏家也看不上。几年前,一副对联在荣宝斋挂着,5000块;一个扇面在玻璃柜里摆着,2000块。

        但是这几年,事情正在起变化。对联仍在挂着,扇面仍在摆着,只是后面悄悄画上了一个圈。这里面自然有通货膨胀的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历史正在重新认识馆阁体,也在重新评价潘龄皋。


       从书法史的层面考量, “馆阁体”是一个急需改革的时代,革新派对保守派吹响的号角。那个时代过去,号角声息灭,“馆阁体”却成了嘲笑别人的帽子,这不正常,也不应该。

        其实,在“馆阁体”中间,每个人物都有自身个性,每种书体都有鲜明特征,只是走马观花之下,显得千篇一律罢了。


      启功也曾被人称为现代馆阁体,他不屑一顾,馆阁不馆阁的,你先写一个看看。

        正如他在论书绝句中说的:“乳臭纷纷执笔初,几人雾霁识匡庐。枣魂石魄才经眼,已薄经生是俗书。”

        评价书法,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莫过于赠人“俗”字。人家技法好,你说俗;人家功夫深,你还说俗。就不怕俗字说多了,自己也俗不可耐?


        潘龄皋不是一个俗人。

        他这一这辈子,考举人,中进士,当大清知县,做民国省长,拒当伪军,誓死抗日,劝傅作义和谈,参加开国大典。如此不俗的一生,却被馆阁体“牵连”了半个世纪。

        现在,到了和它说再见的时候了。


        潘龄皋写的是馆阁的字,做的是大写的人。

        和潘龄皋有类似经历的华世奎到死都留着清朝的小辫子,可当末代皇帝伪满洲国的邀请函发来,他毫不留情地摆了摆手。而潘龄皋宁可进监狱,也不当日伪的省长。        


        我最喜欢看潘龄皋写的“人”字,这个字在他那里是最具“馆阁”色彩的,一撇过来,一捺永远墩墩实实地定在那里,恰如其分,恰如其人。

        写字,也是做人。

        字写成这样,人做成这样,被说“馆阁体”又如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