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载: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皆斩之。其中“很”字怎么解释?

 昵称413468 2017-11-29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钜鹿之战前夕,宋义下令军中说:“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其中“很如羊”的“很”,历来有多种解释。

学者之一曰:《中华活页文选》注“很,同‘狠’,羊性好斗,故云‘很’。”《两汉文学作品选》注:“很,同‘狠’。很如羊,是说如山羊那样好斗。”台湾《中文大辞典》:“羊很,与‘羊狠’同,谓羊暴戾贪欲也。”《辞源》(修订本):羊很狼贪是说“象羊和狼那样凶狠贪婪。”但羊性温和,并不凶狠。旧解不仅不符合事理,而且也是对字义的误释。

学者之二曰:《说文解字》云:“很,从彳,小步也。”“很,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由此可见,“羊很”,是从羊行步这个角度,来说明羊的性格特征的。羊平时性情温和,但使性子时脾气也很倔,人牵它走就硬是不肯走。宋义用的正是“很”的此义,他警告项羽:如果象羊一样性子执拗,不听从命令,就要砍他的头。

学者之三曰:《光明日报》2013年7月29日国学版有杨继刚先生《羊很狼贪》一文,说《史记·项羽本纪》“(宋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斩之’”的“羊”字,应该读作某字,是传说中的一种野兽,状如狮子,食虎豹及人。“很如羊”就是凶狠如同了。这就不仅改读了“羊”字,而且改变了“很”的本义。

有学者之四曰:“很”字之义,《说文》说得很清楚,就是“不听从也。一曰行难也。一曰盭也。从彳声”。这里三个解释,义可相足。“盭”是乖违之义,就是违拗,别扭,犟,对着干,和“不听从”“行难”是互为补充的。《说文》本身有“”字,云:“牛很,不从引也。”就是用“很”字本义之例。至于“羊很狼贪”作为成语,其义为凶残,则我以为其中的“羊很”可能是连类而及,已经虚化了。不必去找“羊”应该作什么理解才能有凶残的本性。

窃以为,要正确解释“很如羊”的意思,必须了解三点:

其一,宋义是何许人也。宋义,故楚令尹。秦二世二年,楚怀王以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三年为项王所斩。据此,我们知道了宋义长期生活在楚国,还曾在楚国为官。

其二,宋义说那番话针对何者。宋义主要是针对项羽说的狠话,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残忍好斗,有强烈的复仇意识。很如羊,也应该指代项羽的性格。项羽若是不听命令,宋义就要砍他的头。

其三,羊的性格温顺与否。几乎接触过羊的人,都认为羊的性格温顺,个别人所说的羊很拗有倔脾气、羊齿很锋利啃树皮很犀利云云,都不足以改变人们对羊的性格的固有看法。俗话说,兔子惹急了也咬人。如此,就能说明兔子凶狠好斗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有没有一种脾气倔、残忍好斗的羊呢?《西域余闻》有一段话给出了答案。

在瓜州的吐蕃之战愈演愈烈之时,张说(曾任宰相失势后下台)向唐玄宗上斗羊。谁都知道羊是温顺的动物,但是也有狞猛的种类,四川省就出产这种脾性激烈的斗羊。张说由于腿脚不便未能亲自拜见皇上,他让儿子代为上表皇上。——使羊能言,必将曰“苦斗不解,立有死者……”这是在讽喻朝政。唐玄宗心领神会,特意下赐丝绸和杂彩(绫绢)一千匹作为还礼。

我们再梳理一下:宋义是楚国人。楚国其疆域从今四川省东端起,有今湖北省全部,兼有今湖南省的东北部、江西省的北部、安徽省的北部、陕西省的东南角、河南楚省的南边、江苏省的淮北中部,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占战国七国总面积的1/4。四川产斗羊,斗羊脾性激烈,不听话,好斗。正因为宋义了解项羽与斗羊的脾性相似,才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斩之。”主要是威慑项羽。

结论:很如羊,就是脾性激烈,不听话,残忍好斗的意思。文中之羊特指四川产的斗羊,而不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较为普遍存在的温顺的羊。此羊非彼羊,若将此羊当彼羊,实在是牵强。这是也学者解释“很如羊”之义不尽如人意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