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通苑对北漂意味着什么?

 灵石水华 2017-11-29

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天通苑,是许多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北漂”的第一站。人流密集、交通拥堵......这些形容词常伴随天通苑出现。2015年,公开数据显示该区域聚集着40万人口,但包含没有被纳入统计的地下室、群租房,总人口实际达到70万左右。据了解,天通苑目前二手房的均价不足3万。相对而言,租客们对这里更加垂青。尽管天通苑存在着很多隐忧,但是这里满足了“居住”的最基本需求。

天通苑对于北漂来说,是个承载梦想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北漂们“最后的堡垒”。

对于任何一个贸然闯入的外来者,天通苑——这个坐落于北京北五环外的巨型社区,都像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谜题。它被人称为“亚洲最大的社区”,有着30多万固定人口,以及几乎相同数量的流动人口。住在这里的人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更多是“北漂”,他们每天迎着城市第一缕阳光开 始奔波,在夜幕沉沉时才能回到北五环外的家。在天通苑地铁站的天桥上,你看不到这个小区的尽头,即使是在非雾霾的日子。

位于北五环外的天通苑曾是老北京人眼中的“贫民窟”,也是北京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刚建成时因为位置偏僻、配套设施落后,被视为在北京置业的下选,在有房一族中散发出强烈的“屌丝”气质。但短短十来年间,随着北京城这张“大饼”越摊越大、市内房价居高不下,它反而成了北漂一族的中意之地。2000年,天通苑一期建成时开盘价每平米2650元,以经济适用房为主;2015年,天通苑每平米均价2万元,一年后,部分涨到每平米4万元。

这里房源充足,房价相对低廉,但无产业、无优质学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是常态。聚集在此的70万人,操着各色口音,每天像抢着投胎一样挤公交、地铁,往返于公司和住地。一些人一旦有经济实力就选择离开,而年轻的购房者和租住者为减轻生活压力仍在不断涌入。

在天通苑,外来人口一直都是主流群体,生活其间的70万人里80%左右是租客。天通苑和燕郊、回龙观一样,是著名的“睡城”之一,每天清早黑压压的人群像潮水一样退去,晚上又潮水一般涌来。白天马路上很少见到年轻人,多是遛狗的老人。这里以往因为偏远被人叫作“天通镇”,现在又有一个新的称号“天堵苑”:早高峰巨堵,晚高峰疯堵,假日前后爆堵。只有剩下的时间相对是通的。

据一项调查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6年天通苑有车族比例从57%下降到47%,已婚人群从77%下降到70%。这表明天通苑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群外流现象明显,一些人视其为北京生活的跳板,先立足,之后再找机会撤离。

对生活在其间的人而言,无论是有房者还是租房者,天通苑都像是“最后的堡垒”,前者的心理是“大不了以后就在天通苑住”,后者则想着“还好有天通苑可以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