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记》之秦始皇本纪—毁誉参半,千古一帝

 金色年华554 2017-11-30

秦始皇本纪开篇介绍了嬴政的出身,可是我的脑子里总是有寻秦记的影子,项少龙、赵盘、善柔、琴清、乌廷芳总是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很多时候我能更愿意去看野史或电视剧,因为他们更有趣,正是太枯燥了。是的,我承认正史确实很枯燥,秦始皇本纪很多的内容就是什么时间,谁干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结束,太无趣了。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看正史而愿意看类似《明朝那些事》的小说或《寻秦记》之类的影视作品的原因吧。


千古一帝始皇帝嬴政

尽管很多人一直称秦为暴政,秦始皇为暴君,我曾也深以为然,但是自从看了孙皓晖先生的大作《大秦帝国》后,对我常年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认识产生了怀疑。很多时候我想看待先人的做法也要首先从人性出发,因为不管这个人多么伟大,他首先还是一个人,而不是神,很多做法如果违背人性那么就有很大的可能是虚假和杜撰的故事。

“读史、辨史、用史”是我个人总结的三个阶段,这个方法同样适用于读书和很多事情。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目的,这个用不仅限于方法更是提升认知,形成格局并不断突破破局的前提。

嬴政十三岁继位,这个年纪还不足以控制百官,因此需要倚重重臣或者说权臣才行。这时候文有吕不韦为相,武有蒙骜、王倚、麃公等为将军,还有太后辅政,这就是始皇帝的班底。依靠这些人的辅佐,始皇帝稳定了局面,但这些人也成为了始皇帝日后亲政的障碍。纵观秦始皇未亲政前的做法,我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启示,所谓帝王之术就是要保持平衡,不能让大臣的权力过大,要制衡才便于帝王的统治。否则一旦出现权臣权倾朝野的现象,那基本上改朝换代的日子就不远了。

在我的心目里秦始皇不仅不是暴君,而应该称之为千古一帝,这个第一远比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来得实在有力。下面谈点自己浅薄的认识:

一、韬光养晦,制衡权臣

秦始皇封了两个侯,一个文信侯,一个长信侯,封吕不韦为文信侯还说的过去,毕竟人家是相文官之首且有大功于秦。但是封嫪毐为长信侯就有点不明就里了,于是很多人会说因为嫪毐和太后有染。可能这确实是原因之一,但在我看来这是始皇帝制衡权臣的妙招。有句俗语说的好“没事了就寻事,有事就不生事。”始皇帝这里给吕不韦找了个事,封了一个明显不如他的人制造了一个对手。这样做有几个目的:

其一 麻痹吕不韦,说明自己没有识人之能,连嫪毐这样的人也能封侯,对自己放弃戒心。

其二 嫪毐不能成大事,但可以搅局,把水搅浑,打乱吕不韦的分寸,给始皇帝培养自己亲信势力的时间。

其三 两个人之间可以制衡,谁要获得更高的话语权都得来找皇帝,君权的地位不受影响,避免了权臣权倾朝野的现象发生。

其四 这两个都不是善类,让他们党同伐异,自己好从中取利,休养生息。

吕不韦为文信侯,嫪毐为长信侯,这两个后来都成为了反面典型,被始皇帝拿来做反面的教科书。他们成为反面典型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威胁到了君权,过句话说就是威胁到了嬴政的统治。


嫪毐还挺帅



吕不韦手握虎符也不能成事

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秦始皇有一个弟弟叫做成娇,被封为长安君,有兵权,因佣兵叛乱被杀,他的死进一步巩固了始皇帝的统治地位。

说到这个成娇有点奇怪的,他造反的时机就很奇怪,是在他出征赵国的时候,而且迅速被诛杀。我想说的是他为什么要造反呢?最容易成功的应该是宫廷政变吧,跑出去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太低,将士的家人都没有随军,大家都关心自己家人的安危,谁会死心塌地和他一起造反呢?

既然不符合常理,那么距离真相就更近了一步。成娇不管造反与否都要死,因为他是秦始皇亲政的一大障碍,他犯了死罪。没准就是成娇身边将军直接手起刀落,了解了这位可怜的皇弟。

三、焚书坑儒,欲加之罪

焚书坑儒是作为证明秦始皇残暴的一个重要佐证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然而事实到底如何?正史记载坑杀的不过几百人,这比蒙恬坑杀的几十万人不知道差了多少,就是和明代的朱棣也没法比。再看看秦始皇杀的是什么人,是一些方士说白了就是算命求长生的江湖骗子。再看看焚书,确实是焚了,但也仅限于一些来源不明的列国史记和民间的诗书,对于诸子百家的学说并没有什么影响。这个比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温柔的多了,至少只是焚书而没有搞文字狱焚人!

这种做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防止思想意识的混乱,有利于思想上的统一。

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适应郡县制,都江堰水利工程,修筑万里长城。如果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就是创新吧,而且这个创新是全方位的。汉代承袭了很多秦代的创新,但自己并不承认,这让我想起了隋炀帝杨广和李世民。

至于创业,文臣武将跟随秦始皇的步伐,实现了统一不就是创业吗?这个业是国家的春秋大业,而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做生意搞投资,他们都信任嬴政,于是他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帝国,做成了真正的大业。

真相总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沉睡,只有深挖才能还原本来的面目,不盲从,不追随,不偏听偏信,慎之审之。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