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瞰·珠海微信系列06 | 珠海香洲港:永远在出发,永远在抵达

 格格巫 2017-11-30


一千两百年前,夜泊在枫桥的诗人张继,写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名句,从此,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夜半钟声这些充满诗意的意境,便与客舟、港口、码头捆绑在一起了。

一百零八年前,位于珠海发源地香洲湾的香洲渔港开埠,自此陪伴珠海从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发展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都市,陪伴一批批的船只与游子晨发暮归。

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随着城市的发展升级,香洲港迎来全新的命运。自2016年3月起,香洲港外贸码头正式关停,香洲港货运码头正式完成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载入珠海口岸建设发展的史册。未来,这里将呈现以贝壳歌剧院为视觉核心的新香洲港,百年港头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港口,码头,潮起潮落人来人往,这个百年港口总是永远在出发,永远在抵达,永远在相聚,永远在离别。

瞰·珠海微信系列第六站,我们一起来回顾香洲港的百年历史,以此为念。

零 
     陆




珠 海 香 洲 港:永 远 在 出 发,永 远 在 抵 达



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的香洲港,位于珠海市东海岸港口路,凭海临风,邻情侣中路,秀雅恬静,隔海远眺万山岛、桂山岛、担杆岛、东澳岛,是珠海市唯一以海岛业务为主的港口客运站。百年香洲港浓缩了这座城市的成长记忆,也将参与这座城市不断更新升级的未来。







香洲开埠(1909年)

宣统元年,“城市”珠海方开始发端,香洲开埠。

清宣统元年(1909),伍于政等爱国华侨在香洲开辟商埠,荒凉的海滩成为热闹的小镇,“城市”珠海方才开始发端。香洲开埠后,朝阳路(当年建埠公所直街大马路)和香埠路一带渐渐开始抹上城市的面容。香洲开埠,开放的正是如今香洲渔港所在的香洲湾。

上世纪香洲船厂新船落水盛大场面

1954年,珠海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关于在万山、东澳、高栏等地建立台风警报站和在后环、外伶仃等地修筑船只避风塘”的提案。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在香洲、湾仔、唐家及部分海岛建好了渔船避风塘和台风警报站。

1957年,渔港开始动工。1959年完成时,筑造了一条600米长的防浪堤和一个长达150米的渔用码头,是经国家农业部公布的全国重点群众渔港。《珠海市志》显示,最早的香洲渔港“可供避风面积1000万平方米,可停泊渔船2000余艘”。

上世纪的湾仔沙与野狸岛

1960年,在如今岸边的海景豪宅,曾经是香洲船厂和香洲船排厂。

1961年珠海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们提出了“关于在香洲修建一‘丁’字码头”的提案,1963年便建好交付使用。

20世纪70年代末香洲造船厂


香洲渔业大队喜获丰收(1976年)


香洲朝阳市场(1979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洲渔港一角



香洲全貌(1980年)

1984年,政府开始实施包船到户政策,很多渔民和自己亲戚合资或贷款购买一些旧渔船,自负盈亏进行作业。几年后,不少渔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干脆自己购船经营。

上世纪末香洲渔民


1986年的珠海香洲港

1998年的珠海香洲港



香洲港全貌(2000年6月)


2016年3月,按照市政府的有关方案,香洲渔港将搬迁到洪湾码头。搬迁后,该区域将建成以珠海歌剧院为视觉核心的新香洲港,配合“一院二馆(珠海歌剧院、珠海市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以滨海艺术景观建设为中心,打造世界级旅游亮点。

至此,香洲渔港完成它“前生”的历史使命,写进这座城市永远的记忆。




新旧珠海


一座城有了港口,就在空间上丰富了起来,在心理上复杂起来,港口是一种过渡,是告别,是联通,是空间的割裂处,是人间的缝隙,是日常生活里扣人心弦的刹那,通过一个港口,不只意味着物理意义上的位移,更是心理上的位移。

港口不是长住之地,不是久留之所,港口是动荡之地,是生活的海平面上,偶然露出的礁石。有了港口,即便在城市行走,也像是旅行。



百年岁月,它已流淌进这座城市的血夜里。香洲港是属于这座城市的幸运,浩荡的江海,更是这座城市的福祉。未来时光,香洲港必将继续涌动与这座城市共同的记忆与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