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的父母,都装傻!

 振王府图书馆 2017-11-30




文/ 月下客



周六那天出去工作,把月宝放在了姥姥家一天,回来后发现,她拼音会默了,连加连减会算了,还会了好几个成语。


在我看来,只能用神奇二字来形容。


自己的亲孩子,我不是没教过,单是二十以内的减法就让人头疼,每次都是掰手指,每次都分不清加减号,有时候纠正她两句,她干脆就把笔一扔,不做了!


我才把月宝交给我妈一天,她就什么都会了,你说是不是神奇呢?


我问我妈是怎么教的,她笑称是我底子打得好,她不过是站在球网门口,临门一脚进了球。


于是我便暗中观察,这“临门一脚”是怎么踢的。结果发现,这临门一脚,学问还真不小。



用学拼音来举例子,我教月宝的画风是这样的:


“你看这些都是声母,这些是韵母,声母加韵母再加上音调,就可以拼出汉字。”月宝试着去拼,当然拼不好,但是我很有耐心啊!我不停地告诉她:“声母错了,不是b,是p,不是二声,是三声……三声要拐弯,拐弯的才是三声……”


我不厌其烦,月宝却不领情,一会坐到我腿上撒娇,一会闹着喝水,我就搬出圣母玛利亚的慈爱来教育她:“你看,这是你的作业,妈妈只是在帮你完成,我都还没嫌累,你怎么能嫌累呢?”


无济于事。


她重新坐在书桌前,到不了两分钟,必然“腾”地窜起来跑到厅里去,留下我一个人坐在台灯下干瞪眼。



我妈教月宝的画风完全不一样。


她上来就告诉月宝:“姥姥小时候没你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拼音也没学过,不如你教教姥姥吧!”


月宝便搬把小椅子坐在姥姥对面,一本正经地做起老师来:“小椅子h,拐棍l,两个门洞mmm……”


声母加韵母拼读的时候,自然还是会出错。但是月宝错,我妈便将错就错,甚至错得比她还离谱,月宝自然能发现不合理之处,于是大笑不已,帮着姥姥改正,一来二去,她竟然“先”会了。若是实在不会,她会迅速地“悄悄”地跑过来问我,问完后,又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回去“教”姥姥。


我妈好歹也是高中毕业,还做了多年老师,这些拼音她真的不会吗?自然不是!原来,我妈比我教得好,是因为她擅于装傻!


装傻为什么能有这么神奇的效果呢?


换位思考一下,我教孩子的时候,一副十拿九稳、什么都会的姿态,对她说话便是“居高临下”的,而我妈教孩子,先是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低到和孩子“平起平坐”,这样就更贴近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从心理上易于接受。


好的教育都是潜移默化的,潜移默化的前提便是教育双方心理距离不能太远。


从教孩子学习这件事看来,我妈更像是做教育,而我更像是教训。





装傻的第二个神奇效果就是能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我清楚地记得高中时有一位数学老师,他上习题课的时候,从来不备课,每次上课是和我们同时拿到题目,然后一起做。


我们读题的时候,他也是第一次看题,我们一头雾水的时候,他思路也不是很清晰,于是他会和我们一起找关键词、提炼信息,理思路,然后求解。


习题课上,他经常会“挂” 在黑板面前,不知道怎么讲下去,然后这位同学支个招,那位同学提个醒,大家集思广益,最后把题目搞定。


这么个不备课的老师是不是很不合格呢?


从成绩上看,他教的两个班,从来都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而且他本人还是学校里的教学名师,多难的题目送到他手里,分分钟就可以给到你思路。所以,现在想来,他挂在黑板前面,多半是演技高超的装傻。


但是这个演技派老师不但没有让学生们瞧不起,反而让大家非常喜欢,大家私底下叫他辉哥,每次他一进教室,就被大家拉到座位上问题,大家和他一起研究题目的时候肩并着肩、头碰着头,感觉就像是朋友,是兄长,他要是算错了,大家还要嘲笑他几句。


正是因为他牛,我们为了显得比他更牛,就拼命调动自己的智慧,争取能在他解题的时候,插上一嘴。一来二去,我们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就搭建得很牢固了。


后来高三换了老师,貌似很权威,擅长满堂灌,一节课45分钟,她要讲40分钟,我们题目还没搞明白,她的解题过程已经给到了,学生在下面就是不停的做笔记,至于记的什么,也不是很清楚,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最后大家高考时,不能说完全没有得益于高三的老师,但是让大家受益匪浅的还是前面那位擅于装傻的老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满足社会需求愿望的外来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能起长效作用。学习的好奇心、胜任感、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


这种内在动机,就是内驱力。



简言之,内驱力是一种大脑中的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动机。


这种需要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家长的期望,就会过于肤浅,不足以唤醒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但是如果能让他们参与竞争、获得胜任感、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够帮助别人,内驱力就会被唤醒了。



你什么时候会发现孩子特别“聪明”?


楼下有小伙伴叫他一起玩,但你要求他必须写完作业再去,结果发现他写得又快又好。

节日聚餐,孩子和表姐妹比着背诗,一人一首特来劲,你暗地里寻思平时让她背个诗哼哼唧唧断断续续,今天怎么这么出色?

还有最常见的,熊孩子一沾学习就让家长头疼,怎么聊起游戏来头头是道?

我们总是说,孩子一点也不傻,就是心思不用在正事上!

其实,正是因为那些“正事”没有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如果我们能唤醒孩子的好奇心、胜任感、互助欲这三种内在动机,就可以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变得积极主动,而且勇于克服困难。


如果你帮他复习功课时,放下凡事了然于胸的姿态,采用“讨教”的方式,让他给你讲,他就会感到自己很了不起,从而激发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这时你会发现,他搞不定的题目也会努力自己搞定。


孩子数学不好,就带他去买东西啊,帮你算账,帮你找钱,在生活中不停的满足他的成就感,他学习相应的知识时兴趣就会爆棚!


所以,下次孩子的作业再让人起急,别跟他喊了,喊也没用对不对?别忘了,聪明的父母都懂得装傻!



近期热文:

孩子,请把自己逼进“好”学校!

每一个男人都能做爸爸,但不是每一个爸爸都叫做父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