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看古人对隋末瓦岗领袖李密的面相评价,就知道他为什么失败了

 铁血老枪 2017-11-30

看看古人对隋末瓦岗领袖李密的面相评价,就知道他为什么失败了

隋朝末年,各地起兵反抗隋炀帝,当时,魏先生隐居在梁、宋交界的地方。杨玄感由于战败,他的军师李密也因此只身逃到了雁门关,脱去了戎装,改名换姓,当起了教书先生。就在这时,他认识了魏先生。一次,魏先生同他开玩笑道:“我观察先生面色沮丧而目光涣散,心神不定而说话支吾。现在朝廷正在大捕蒲山的叛乱分子,莫非你就是他们的头领吧?”李密慌忙起身,握住魏先生的手问道:“先生您既然这么知我底细,难道不能救救我吗?”魏先生眼睛盯着他,诚恳地说道:“我看先生既没有称帝的胆识同时也不具备将帅的才略,而只是一个乱世的英雄罢了。”接着就向他详细讲述了帝王将帅与乱世英雄各自成功失败的道理,最后又说:“我曾观望天象,汾晋一带已有圣人诞生了,如果你能去辅佐他,或许能够得到荣华富贵。”听完这番话,李密拂袖而去,傲慢地说:“这个迂腐的书生,我是不屑与他商议大事的。”不久,李密借故脱身往西逃走,沿途招兵买马,结果屡战屡败,后不得不投降了唐高祖李渊,不久又叛唐,最终被杀身亡。

解读

在隋末农民起义中,李密曾有些作为,但终究一败涂地,被杀身死。他的结局如此,就在于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魏先生说得好,李密既不具备称帝的胆识,也不具备将帅的谋略,只是乱世英雄,因此,最佳的出路是投靠李渊,或许能得到荣华富贵。李密却听不进去,后来虽投靠了李渊,获得了一官半职,但他总觉得自己亏了,因而叛唐,割据一方,但天下大势已归唐,结果众叛亲离,被杀身亡。李密所走的路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认清形势,正确估计自己,才能少走弯路,达到自己的目标,否则,将适得其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