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陈情表后的刀光剑影

 静雅轩345 2016-09-02

李密的《陈情表》,历来被认为是一篇“悲恻动人”的千古奇文。

我想这篇奇文除了作者狼狈不堪,所陈之情凄恻委婉,苏轼老先生的大力举荐,恐怕也是重要原因。苏子说:“读《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友。”

由李江苏海的苏轼来给李密做广告,那影响大了去了。 

歌德凭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给德国文学赢得一席之地;那么,李密凭一篇《陈情表》而立足文坛,似乎也并不奇怪。

关键是《陈情表》是否是一篇悲恻千古的文章。恰恰是在这点上,李密站不住脚。

先看当时的背景。

第一,晋武帝为什么非要让李密做官不可。

第二,李密为什么不愿出来做官。

晋武帝为什么非要让李密出来做官,这里面大有文章。

首先,中国古代以“忠孝”治天下。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此乃人之伦也。统治者作力打造“孝”,让所有的人从小就无条件听命于家长,一旦这些人长大之后,马上就“移孝为忠”,无条件地听命于皇上。奴才就是这样炼成的。封建政权也就是这样巩固起来的。 但司马氏却不敢以“忠”来号令天下。因为晋武帝司马炎自己的屁股就不干净。想当年,虽然乃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他并未面南背北。但司马炎继承父亲爵位后,却火烧屁股,立马一脚踢开魏帝,自立为皇帝,国号为“晋”。这是典型的篡权夺位,乱臣误国,如果以“忠”来治理天下,全天下的人不都要笑得满地找牙。晋武帝干脆以“孝”治天下。老子天下第一,我就是你们的父母官,你们都是我的儿孙,都要孝敬我,又怎么的。 酒池肉林的故事就来源于这个家伙,晋武帝是历史上第一个妃子超过万人的皇帝,但他还“选而不厌”,下令所有太守以下的官员,都要把适龄女儿送到宫里接受挑选,否则,杀无赦。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晋武帝每天看女人画像都来不及,每天究竟宠幸哪个妃子,简直比歌德巴赫猜想还要困难。有人就给晋武帝出了一个好主意,让他驾着羊车,羊跑到哪里,就宠幸哪个。妃子们为了得到皇帝的恩宠雨露,就在门上插上青草,引诱羊……晋武帝的类似的丑事还有很多。 天子以天下人为刍狗,天下人当然以天子为寇仇。 照理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那么,荒诞不堪的晋武帝为什么如此高看李密? 第一,司马氏夺取曹魏天下后,内部政权并不稳固,还没有到大开杀戒的时候。 第二,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才,加强对蜀地的统治。李密作为蜀国的郎署,有相当大的号召力。 第三,晋武帝还没有完成消灭东吴的大业,想通过安抚蜀国大臣的方式,诱降东吴,搞和平演变。 第四,晋朝以“孝”治天下,而李密恰好“孝”名远扬,是搞宣传的不二人选。据《晋书。李密传》记载:“祖母有疾,密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 那么,李密为什么不肯应诏?仅仅是因为祖母无人奉养吗? 那也未必。李密不肯奉诏,原因很复杂。 第一,确实是奉养祖母。李密六月丧父,六岁失母,九岁不行,常年多病,是祖母躬亲抚养。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感情不可谓不厚。此为骨肉之情也。 第二,蜀国刚刚破灭,而刘氏实为汉家正统也。孝忠总是不分家的,大孝子李密作为蜀国旧臣,不可能没有忠君之想,故国之思。女人都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文人也有节操问题。此为怀旧之情也。

第三,司马氏杀伐心太重,阴险毒辣,而招降李密心情又如此急迫,让李密无所适从。李密认为,后主刘禅是“可以齐桓”的,只不过是“未得其人”罢了,而武帝司马炎却是深藏不露,偷天换日,此种人君最难将息。此为疑虑之情也。

第四,晋朝是北方氏族为基础的政权,对南方人向来非常轻视,李密是“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更是人微言轻,基石不稳。况且又要充当太子洗马,宫廷斗争,波诡云谲。叫我如何不怕它!李密不想做政权倾轧的牺牲品。此为恐惧之情也。

第五,蜀国新亡,晋国名不正言不顺,一般来说,一个新政权成立之初,统一之时,常常是法家,而到治理天下之时,又会变成儒家。李密觉得这个时候出山,风险太大,成本太高。他还需要等待。此为观望之情也。

从历史上来看,李密的眼光是惊人的,魏晋的杀人档案,触目惊心。余秋雨在《遥远的绝响》中记载:

“何晏,玄学的创始人、哲学家、诗人、谋士,被杀;张华,政治家、诗人、《博物志》的作者,被杀;潘岳,与陆机齐名的诗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美男子,被杀;谢灵运,中国古代山水诗的鼻祖,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名句活在人们口边的横跨千年的第一流诗人,被杀;范晔,写成了煌煌史学巨著《后汉书》的杰出历史学家,被杀;嵇康,晋代最伟大的学问家,读书人的种子,三千太学生求情而不得,被杀,《广陵散》从此绝矣……”    可以列举的还有很多。但李密不在其中。李密最让我失望的是,祖母死后,他守完孝,就高高兴兴地出来做官了。后来,一直做到汉中太守,还嫌乌纱帽太小,吵着要到朝廷里做官,终于触怒皇帝,被一下子搙掉了,结果偷鸡不成,只好哭着鼻子回家了。晚节不保。由此看来,《陈情表》和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不好相提并论啊。

《陈情表》陈上去之后,晋武帝非常感动,说:“士之名,不虚也。”不仅同意了李密的请求,还赐给李密两个奴婢,还让地方官员给李密的祖母提供生活用品。 很多人认为李密文章写得高明,打动了混世魔王司马炎。我却觉得司马炎不会如此简单。司马炎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听了祥林嫂阿毛的故事,就要滴几滴猫尿,人家是政治家,是冷血动物,洞若观火。

为什么李密在蜀时就能做官,到晋时就不能做官了?这个逻辑很难说得通。李密的小九九,晋武帝还能看不出来?晋武帝重用李密,只不过是在利用他,李密不过是一个工具,一个筹码,一个道具,后来晋武帝不同意李密到朝廷做官就是例证。

而现在《陈情表》洛阳纸贵,晋武帝的孝道宣传已经是如火如荼了。更何况还能显示自己的英明和大度,这场戏如此圆满,晋武帝何乐而不为? 至于苏轼为何高看这篇文章,只要想想:苏轼屡遭放逐,流离失所,对父母不能尽孝,内心中的惨痛;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对皇帝一片忠心,却“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失落;还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弟弟的真情祈祝……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三篇文章是他人之酒杯,浇苏子之块垒,如此而已。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