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卫国的公子州吁杀死卫国君主卫桓公,然后自己自立为国君。 早在卫国还是卫庄公(公子州吁的父亲)在位期间,卫国的大臣石碏就劝说过卫庄公,提出了“六顺”和“六逆”,认为如果不对公子州吁加以遏制的话,将来迟早有一天,公子州吁会让卫国发生动荡。 卫庄公没有采纳石碏的意见,终于,卫庄公死后,事情如同石碏预料的一样,公子州吁果然篡位了。 虽然公子州吁当了国君,但是,石碏对他是很不服气的。因此,推翻公子州吁的统治, 当然,这一切只能秘密计划。 而公子州吁虽然做了国君,但是,国内果然动荡起来了——毕竟,他的君主地位来的不光彩,谁都不服他。 慌乱中的公子州吁只好让石碏的儿子石厚问计于石碏:如何能让卫国稳定?石碏给他出主意:如果你能得到天子的承认,那公子州吁的君主地位就合理合法了。 石厚接着又问:那如何才能得到天子的承认呢? 石碏回答:陈国君主让天子很喜悦,如果你和州吁去找陈国君主帮忙向天子代求,此计可成。 石厚急忙把这个主意带给了公子州吁。 而同时,石碏给陈国君主陈桓公送去密信,密信提到:公子州吁和石厚杀害卫国君主,罪孽很大,希望陈桓公能除掉这俩人。 最终,当石厚和公子州吁到了陈国那一刻,便成了陈国人的囚徒,最终,他俩相继被杀了。 石厚是石碏的儿子,为了除掉公子州吁,不惜把自己儿子搭上,因此,有人评价石碏此举是“大义灭亲”——这个成语也源自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