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水淹开封之谜

 南海老强 2017-11-30

2007年10月17日  15:23:35    杭州网

开封“城摞城”奇观引起世人瞩目,造成这种独特现象的原因是洪水灾害。洪水淹没了原来的城池,泥沙把建筑物及城墙深埋地下,新的城市就在上面重建起来,形成了“城摞城”。开封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水灾害发生在明崇祯十五年(1642),这次洪水把明代的开封完全摧毁了。这场劫难是如何发生的呢?

李自成三打开封

明末水淹开封这场灾害的由来,还要从李自成(闯王)的农民起义军三打开封说起。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各地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李自成于崇祯二年(1629)参加起义军,后被推举为“闯王”。崇祯十三年(1640)李自成率部进入河南,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广大贫苦农民拥护,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崇祯十四年(1641)一月,李自成率农民军一举攻克洛阳,杀了福王,声威大震。二月初,李自成趁明军惊魂未定之时,长途奔袭,意图一举攻下河南省城开封。但是,农民军在开封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顽强抵抗。封藩开封的周王接受了洛阳的福王因贪婪吝啬而招致城破人亡这个教训,出重金悬赏守城将士。开封守将高名衡、刘永福、王燮、黄澍等人竭尽全力抵抗,使攻城的农民军受到重创,李自成也被箭射伤左目。农民军奇袭失败,激战7天后,于二月十九日撤兵。这就是李自成一打开封。

李自成撤离开封后,继续在河南各地纵横驰骋,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农民军得到发展壮大。当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农民军第二次围攻开封,但在开封再次遇到了顽强抵抗。巡抚高名衡、推官黄澍等人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召募市民及河南各地逃来开封的士绅子弟,编成队伍,与官军一同守城。这次战斗空前激烈,农民军用大炮轰城,城上守军也用大炮还击,双方死伤惨重。农民军采用挖地道至城下埋炸药爆破等方法,炸毁了多段城墙,守军拼死抵抗,农民军仍无法攻入城内。经过春节前后20多天激战,次年正月十五日,李自成再次撤军。

李自成二次撤离开封后,继续转战豫东,接连攻克陈州、太康、睢州、宁陵、考城、商丘、杞县等地,势如破竹,攻无不克,兵力迅速扩大,号称百万之众。四月底,李自成挥师再次包围了开封。

这次李自成吸取了前两次失利的教训,采取了围城打援和围而不攻的策略。五月下旬,农民军在朱仙镇一举击溃了由丁启睿、左良玉等率领的10余万明朝援军。自此,各路援汴明军畏战不前,开封被团团包围,成了一座孤城。这次围困一直持续了四个半月,虽然没发生大的战斗,但城内既无粮草,又无救兵,疫病流行,军民饿病而死者十之一二,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九月十五日黄河决口,十六日洪水入城,开封城内一片汪洋,数十万居民被淹死十之八九,只有周王及少数官员军士驾船逃生,城外农民军也淹死甚众,只得撤离。这次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堪称经典的重大战事竟以这样的方式宣告结束。

黄河决口的原因

关于这次黄河决口的原因,各种史籍记载不同,颇多歧异,概括起来有以下五种说法:

一、天灾说。原因是黄河发洪水,自然决口。

二、农民军掘河说。农民军久攻开封不下,无计可施,所以掘河灌开封。

三、官军掘河说。开封城池坚固,城外一马平川,官军掘河淹农民军,以解开封之围。

四、官军、农民军先后掘河说。官军于6月先掘黄河,农民军随即另掘一口,当时水量不大未成灾,到了九月,黄河发大水,从这两口决出,造成淹城之祸。

五、六月间双方掘口后,九月份农民军再掘黄河,最后一次掘口引发洪水成灾。

以上五种说法中,持天灾说者较少,历来不被史学界采信。对第四种说法,即官军、农民军六月先后掘河,造成九月大水淹城之说,经史学界一些人研究,被许多人认同。但是经笔者对以上各种说法对比分析和研究,认为官军掘河才是造成这场惨祸的原因。因为多种史籍对官军掘河的时间、地点、动机及策划实施过程叙述得比较详细,灾祸发生后,明廷对此事的廷辩及调查均有案可查,具有可信度。

洪水淹没开封的经过

黄河决口百姓遭难

李自成农民军于崇祯十五年(1642)四月底第三次攻打开封,采取了长期围困的策略,开封城处于孤立无援、坐以待毙的境地。守城将官认为开封城墙高大坚固,而开封城外地势平坦,李自成军老营驻地阎家寨地势较低,处于旧时黄河决口水流的故道,一旦黄河决口,将淹了农民军而城池无忧,能解开封之围。于是就策划了一场掘河水淹农民军的计划。

首先提议掘河的是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城内的巡抚高名衡和推官黄澍先做掘河决定,差人潜渡黄河以北,约定驻在北岸的巡按御史严云京去掘黄河。一说是严云京先有掘河打算,差人潜入城内征得高、黄等人同意后,策划并实施了掘河。因为当时开封被围,城内大批人马无法出城,所以掘河计划的执行者是严云京无疑。掘河的时间在六月底,掘河的地点有三种说法:一为朱家寨,一为狼城冈,一为黑罡口(今黑岗口)。是时严云京派卜从善率兵乘船渡河至南岸,掘开了黄河堤防。因当时黄河水量不大,河水虽然流出一些,既没有淹了李自成军,也没有淹了开封城,只是把原来干涸的护城壕沟灌满,给官军守城加了一道屏障。

以后,守城明军又苦苦支撑了两个多月,就在快撑不住的时候,黄河涨了大秋汛,到了九月十五日,黄河从六月底所掘之口决出,水势迅速扩大,波涛汹涌、势不可挡。十六日洪水首先冲开曹门,然后四门皆被冲开,开封遭受灭顶之灾。开封城被淹之后,洪水几乎与城墙齐高,城内一片汪洋,水面上只看见钟鼓两楼及延庆观,还有周王府、大相国寺的殿脊。周王及宫眷数百人,在一些官兵护送下,乘早已准备好的船只逃出开封。城内数十万居民,除少数人爬上高地、高房获救外,其余绝大部分淹死水中,其状惨不忍睹。

洪水淹了开封之后,滚滚向东南方向奔去,注入涡河、淮河,沿途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大片土地被淹,数百万人口受灾。这次决口正值兵荒马乱时期,堵口及救灾工作无法进行,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巨大,无法估量。5年后,清顺治四年(1647)决口才被堵塞。

明廷对决河事件的处理

水淹开封之后,当年十一月,开封府推官黄澍逃到北京,给崇祯皇帝上了一道《守汴至苦疏》。崇祯非常感动,准备对守汴有功的高明衡、黄澍等人进行奖励提拔。这时朝中官员对洪水淹汴的真正原因及造成的巨大损失非常清楚,当时就有人在朝中弹劾黄澍等人。

给事中陈燕翼在朝廷上说,决河是黄澍的主意,淹城损失巨大,应该予以惩治。能言善辩的黄澍承认了决河之议,但却把责任推到了执行掘河计划的严云京身上,并说“严云京尝疏请决河”,即严云京掘河前曾经给朝廷上疏请示过,这样就令崇祯皇帝对此事不好表态了。崇祯最后说“孤城死守,降水天灾,堤决事不复较”,把责任推给天降洪水,不再追究掘河之事。他不但不追究责任,还给高、黄二人升了官,升任河南巡抚高名衡为兵部右侍郎,升任黄澍为御史。高名衡心灰意冷,称病辞职未赴任,黄澍欣然赴任。

因为决河造成的损失惨重,民愤太大,到了崇祯十六年(1643)初,朝中许多官员如史可法、光时亨、李永茂、刘昌等人纷纷再次上疏,请查处决河之罪,并把矛头集中到严云京身上。三月初一,崇祯皇帝下了一道措辞严厉的圣旨:“严云京现在何处?勘察河决原因,已有屡旨,如何尚未奏报?着严催回奏。”令河南巡按御史苏京对河决原因进行调查,据实回奏。经过苏京的调查并回奏朝廷,确认严云京掘河是造成水淹开封的“祸本”。但这时明朝崇祯皇帝内外交困、朝不保夕,已顾不上处理此事了。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朝灭亡。严云京等人逃脱了明廷的惩处。

开封这场浩劫已过去了360多年,但它给我们造成的伤痛永远也无法消除。昔日繁华的开封掩埋在黄沙之下,开封数十万无辜生灵葬身鱼腹,成了千古冤魂。明朝官僚的自私、无知和愚蠢是造成这一灾难的主要原因。今天的开封人要记住这一沉痛的历史教训,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黄河,保护黄河堤防,让子子孙孙和平幸福,永远安居乐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