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菊东篱下 悠然望南山 ▲一闻

 一闻347 2017-11-30


    ——《饮酒》(之五)的自画像     一闻

 

饮酒》,是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创作后又写的一组诗……

这组诗的诗题名为《饮酒》,其实意不在饮酒”,只是借“饮酒”抒怀而已,跟那些借“饮酒”提倡所谓“酒文化”,以豪饮为气派的隐君子们是有质的区别。

下面这首——饮酒》组诗中的第五首,也最能代表诗人的思想情趣和追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全诗五联,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两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提出了一个哲理性的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两联的意思是说,居住在人世间却可以感觉不到人世间的喧闹,试问这是为什么呢?哦,那是因为抛弃了功名利禄的思想,内心能保持平静,所以才会像生活在十分边远僻静的地方一样。

第一联写没有名利观念对平静心境造成的破坏;第二联说明使心境平静的原因是由于远离名利思想。

结庐”,是聚居的意思,“”,房舍;“车马”,这里是用来借指那些官场人物和庸俗的读书人;”,搅扰的意思;“心远”,使心中远离名利观念,“”,是使动用法,即“使……远”。

从内容上来看,开头两联诗人用自问自答提出了哲理性问题,要表达的意思则是对名利思想的厌恶和对闲适恬静生活的追求。

第二层也是两联,写赏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两联构成了两幅画面:前一幅是采菊图”,后一幅是“飞鸟图”。

正当诗人陶醉在东篱下”“”“”之时,偶一抬头“南山”便收入眼帘。“悠然”,是闲适,不经意的样子;“南山”,这里是指江西省的庐山。这是前一联“采菊图”的内容。在这一联中,诗人以菊之秋后经霜不凋,一枝独秀的品格来自喻,表达了他恬淡、清高和超尘脱俗的思想;而悠然见南山”一句,则传神地勾画出了诗人怡然自得的神情、心境和意趣。

正因为这样,这一联便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后一联是对南山”傍晚秋色的描写,是一幅绝妙的“飞鸟图”。“”,是好的意思,虽然是个模糊概念,词义比较抽象,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开阔的想象空间。而飞鸟相与还则使人联想到《归园田居》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和“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之句,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旨在表达厌恶污浊的官场,追求大自然美好的环境。可见诗人借“飞鸟”这一眼前景物仍然在于自况

以上两联,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写景,其实是在写人。诗人通过采菊图”和“飞鸟图为自己绘了一幅肖像画:神态自若,悠然自得;内心恬淡宁静,功名利禄弃之殆尽,追求着园田生活愉快的隐士。这幅自画像,恰好为前面“心远”一词作了形象的注脚。

第三层,最后一联,是全诗的归结: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是代词,代上面那幅自画像真意”,指人生的真谛。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呢?

诗人避而不答,以欲辩已忘言”来宕开。

人们也确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心灵有所感触、领悟,却悠然地忘却了,或者难于运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这里诗人却是一个遁词,因为在那个政治黑暗的时代,诗人不能说穿,所以只能用欲辨已忘言”来推托。但是我们从画中还是可以体会出诗人对人生真谛的理解,那就是涉足官场,追名逐利是痛苦的渊源;远离官场,投身自然,在园田生活中寻找自由、恬静和安乐,这就是深含的哲理

由上可知,全诗三层,以哲理开篇,以哲理终卷,中间一层似为写景,实为画人,画的是这位中古诗人陶渊明他自己。

因此,由上可以这样说,《饮酒》(之五)这首田园诗实际上是诗人陶渊明的自画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