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孩子都是这样骗出来的,老师家长都应该好好看看

 明宁轩 2017-11-3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看惯了繁花落幕,看惯了春花秋实,从而我们期待平平淡淡。我们讨厌欺骗,喜欢真实。为什么不同的父母会教导出不同的孩子,不同的老师会教导出不同的学生,因为,教育就是一门艺术,而在教育这门艺术中尤其是“欺骗”艺术运用的好坏就决定了教育的成败。那么,如何运用“欺骗”这门艺术,从而让我们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案例:

案例1:

邻居大伟妈妈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每次开家长会是大伟妈妈最怕的一件事,国为每次老师都会点名批评大伟,而妈妈回来后对着大伟就是一通大骂:今天老师又批评你什么什么了,你怎么那么不争气啊......我就对大伟妈妈说,你不能和孩子这么说,你应该要学会欺骗孩子。

又一次家长会后,老师说大伟只能在凳子上呆3分钟,然后就闲不住了。妈妈回到家后,就对大伟说:“今天家长会老师表扬你了呢,说你以前只能呆1分钟,现在能够呆上3分钟了,进步很大呀。”大伟听后也非常高兴,渐渐的,大伟能够在课堂上呆住了,从5分钟、10分钟、20分钟,再到整堂课都能静下心来了。而每次妈妈都会“欺骗”大伟说,老师又表扬妈妈了,就这样,妈妈一直用这种欺骗的方式把大伟骗进了初中、高中再考进了北京大学。

案例2:

一位在小学当教师的朋友告诉我一个案例,他班上有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特别差,每次考试都只能考几分,有一次,孩子考试只考了8分,老师就问他,你为什么考不好呢,孩子直接说,我对数学不感兴趣,而这位老师的回答也是充满了“欺骗”,“你不感兴趣都能够考8分,要是你再稍微学习一下的话,肯定能够考得更高一些”。在下一次的考试中,这个孩子果然就考了15分,于是老师又对他说“你看,你还没怎么努力呢,就差不多比上一次成绩提高了一倍,下次再努力点的话,一定可以考得更好”。就这样老师一次次的“欺骗”让孩子的成绩从8分、15分、25分、45分、60分到最后每次考试没有低于90分的。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家长、老师不用“欺骗”的方式让孩子重拾信心的话,也许这两个孩子的人生将会发生改变。所以“欺骗”是一种艺术,一种教育的境界,如果能够灵活的运用欺骗这门艺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能够事半功倍。

善意的欺骗我们可以按照发下几个步骤来执行:

一、认为:

当我们经常从我们嘴里蹦出赞美孩子优点的话语里,孩子会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人。

二、行为

当孩子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一个爱学习、爱劳动、乐于助人时,孩子往往就会朝着这方面去努力,哪怕他本来不爱学习,但经常有人说他爱学习,那他在这人面前装也会装成一个爱学习的样子,赞美的时间越长,他坚持的时间就越长。

三、成为

这个时候,当他坚持做一些事情已经成为习惯的时候,就不在是装了,他自己都会认为自己本来就是这样的人,本来就爱学习、爱劳动、乐于助人。于是,他就真的变成了这样一种人了。

要想运用“欺骗”的方式教育孩子,最高境界就是,首先自己要相信孩子是那样的人,他才会变成那样的人,然后要让孩子相信自己也是那样的人,这就成功了。各位家长,你们在教育过程,有“欺骗”过孩子吗?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