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1.1阴阳神气的天命观·生命的五行之五行客观1

 钟家台 2017-11-30


第四章  生命的五行

五行的核心是“系”是“行”,是阴阳运行态势的具体化。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过去,不少人持批判态度,现在则有人吹捧西方四元素说,贬低阴阳五行。中医学的五行,本质上是生命的五行,反映了以五藏为中心的多维联系之气的因应调控机制,相生相克彼此维系,在和自然之气保持同步协调的基础上,维持生命之气动态平衡。

一、五行的逻辑意义

五行是中医气理论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有人把五行说成是机械循环论,为了满足机械循环,人为地把时间季节固定为五之数,如“硬把四季改成了五季(加了一个长夏),而五色(青、赤、黄、白、黑)也与现代三原色的说法不符合。……为了凑成五个,中医本来说的六腑之好舍去一个(三焦),七情也只好舍去两个(忧、惊)。”(《批评中医》)中医学的五行是因应协调性的重要内容,是气的相因相应规律的理论升华,不是物质仓库,更不是物质清单,不是客观事物的机械拍照。

4.1.1、五行客观

我们学习一下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的谭春雨先生,20113月中旬发表在中国中医药报上的《重探五行思想的起源建构》的两段话:

第一段: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曾就五行内涵思想的起源建构过程提出一些原则性认识:“五行的概念,倒不是一系列五种物质的概念,而是五种基本过程的概念”;“用'要素’或'元素’这种名称来解说'行’字,我们总会觉得它于义不足”;“'行’字的来源,就有'运动’的涵义”。

第二段:地阴之气在本质上没有明显的四时盛衰差别,所以理论上年周期中的任何一个时间点都适合表示土气中的地阴本象。但天阳之气始终处在盛衰变化过程之中,而四时之中夏至阳气最盛,所以五行学说特意将土气置之于夏至时节。夏至阳极阴生,所以五行学说称土气为“至阴”之气,“至”者,到达之意,“至阴”,既是强调夏至之后,由于阳气盛极而衰所致的阴气相对渐生时期的到来。

前面的一段,是说五行在行,不是五种物质,不能用元素说来解释;后面一段话,其实回答了所谓五季-长夏的问题。

理论的目的是指导实践,不是客观实际的照相。气的时空关联性错综复杂,动态变化难以尽数,中华民族的祖先非常聪明地借用阴阳五行,把生命内外、神气形态、寒暑变化等等有形的、无形的客观现象,逻辑地联系起来,以阴阳为纲纪,抽象为心、肝、脾、肺、肾五大生命系统。心、肝、脾、肺、肾是内外相关一体的生命体系,既具有自身的生命之气的特征,又存在相互间的气交联系。

心、肝、脾、肺、肾各有主应的时空和季节气候,各有不同的情志反应,各有不同的“神气”特征。生命的气化活动,有行有化有藏,升降出入密不可分,生克制化动态平衡,无不与自然之气的动态变化相关联。要理解这样的规律性,就要站在自然完整性的生命立场上,具有多维联系的客观精神,把生命看成是天地运行、气交变化的产物。显微镜逻辑的出发点都错了,如何能正确理解阴阳,理解五行。

东、西、南、北、中的空间方位,简称五方,是自然之气动态变化的空间依据。五行中的五方,不是地理方位,是北斗斗柄指向的圆周动态变化的方位。北斗斗柄的指向,在太空中旋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可分为360°。在确定了太阳升降的方位之后,根据北斗斗柄旋转的指向,形成五行的五方说。春三月,北斗斗柄指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夏三月,北斗斗柄指向南方;秋三月,北斗斗柄指向太阳降落的西方;冬三月,北斗斗柄指向北方。这样的方位变化,以我们所站立的地方为中,为基准,北斗斗柄绕着中轴旋转。中是东西南北方位的基准,没有中,就没有东西南北。

五方的形成,反映了太阳升降、寒热变化,体现了天体运行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确立了人在自然天地间的核心地位。人站的地方是土,土居中,没有地球的土的坐标,北斗斗柄指向的运行方位,就无法确定。根据五方动态变化的方位规律可以看出,五行反映的是天地六合之内(六合,东、西、南、北、上、下,人在六合之中),气的运行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天地阴阳之气,合和演化形成,离开土-地球,五行就不存在了。《素问·太阴阳明论》:“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五行,反映了中华民族关于相互关联的气的动态平衡机制的基本认识,其中就包含了生命之气、自然之气和文化之气。

五行是中华民族观天宇、感寒暑、类万象形成的,体现了中医学的生命时空观,是理论的抽象。中医认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阴阳五行运动变化的产物,所有的生命形式,都顺应天地之寒暑,因应春夏秋冬之节律,在五行的因应调节作用下协调平衡,共同沉浮于寒来暑往的生命之门。离开生命之应论五行,不是中医的五行,不具备辨证论治实践的指导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