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会玩的孩子更有出息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大宝

2017年1129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玩耍精神》。

这本书是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彼得·格雷所写。通过对“玩耍和学习”进行一连串的研究和省思,作者颠覆了正统学科教育的观念,探讨我们应该如何重新思索孩子学习的方式,鼓励孩子发挥好奇心、爱玩乐和交朋友等天性,以及如何透过玩耍来激发孩子最大的潜能。

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书中关于玩耍的三个重要内容,分别是玩耍精神、复杂的过家家和混龄游戏的价值。

玩耍精神

随着现代教育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于成绩这个可量化的指标越来越重视,班级里面有成绩表,学校之间有排名,甚至连国家之间都有顺位较量。2013年,丹麦一家电视台制作了一档四期将近四个小时的节目,讨论了中国和丹麦的初三学生在阅读、数学和英语等科目上的成绩,引起过不少的讨论和争议。

争议的焦点就在于,我们是不是忽视了那些很难或无法衡量的内容,比如孩子通过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并由此做出的反应和发出的信息。这跟那些纯粹为了应付考试,然后很快就遗忘的知识大有不同。

在一本非常权威的关于美国儿童玩耍历史的书中,霍华德·舒达夫指出,这种不能量化的能力和认知来源于孩子的“玩耍精神”。它的本质是远离成人,与其它小孩一起玩,孩子们才能学会自己做决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及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等。简言之,玩耍是孩子们学会独立生活的前提和手段。

在规则型游戏中,孩子作为掌控局面的主体,他们会通过制定并遵从规则、努力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平等相处来维护游戏环境;在户外玩乐中,他们会通过树、双杠和球场等场所锻炼身体,凭借奔跑、跳跃和快速反应等形式完善身体协调性……最终,他们从丰富多样的自由玩耍中,了解自己并试着掌控生活。

复杂的过家家

在玩耍的众多形式之中,有一种游戏自带社交性,它就是角色扮演,俗称“过家家”。说它具有社交性是因为玩家只要觉得不开心,就可以随时退出。所以为了让游戏能玩下去,孩子们都会学着照顾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以及协商解决不同的诉求。

研究学者汉斯·福斯观察了两个5岁和一个4岁孩子玩过家家游戏。她们协商解决了服饰、角色定位及故事场景等问题。在游戏中,她们尝试自我主张、协商及妥协。其中一些环节还强化了她们对真实世界中一些风俗和规矩的理解,比如两个5岁孩子都想当妈妈,但她们认为“一个人只有一个妈妈”,于是其中一个妥协做了后妈。还有像“晚会一般几点开始”这样的信息交流和碰撞贯穿于游戏始末。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俄国心理学家列弗·维果斯基研究了一对5岁和7岁亲姐妹的案例。当脱离生活扮演姐妹时,她们比真实生活中有着更多的自控,并更遵守规则。因为,只有通过协商和妥协才能达成一致;必须克制冲动,才能让她们都向往的故事情节得以继续。这就是过家家的魔力所在。

一些相关研究和短期实验表明,相比于较少参与社交类游戏的孩子,较多参加的显露出了更多同情心,能够更好理解别人在想什么或想要什么。此外,许多在幼儿园进行的实验都表明,被额外允许多参加一些社交性游戏的孩子,在需要社交能力的活动中表现更好,并且与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更突出。

混龄游戏的价值

研究表明混龄游戏在质量上与同龄游戏大不相同。由于玩伴之间年龄、体型和力量差异明显,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没什么意义,所以竞争性不高。但这又给予了游戏参与者不同的定位和要求,所以培育性更强。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年级和班级,而班级是由年龄相仿的孩子群体构成的。因此,在学校参与混龄游戏几乎没有可能。这时候给孩子自由玩耍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001 对年幼儿童的价值。自然的成长过程就是向前看,看向那些在我们前面,但又不是遥不可及的人。在混龄环境中,年幼儿童通过观察、模仿年长孩子的言行举止,即便并不与他们直接互动,也能从中学习。在观察和思考过程中,他们可以了解这些活动是怎么完成的,并想要尝试。尤其是大孩子的游戏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一旦做到就会备受鼓舞。不仅如此,在接触大孩子更为熟练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后,他们不仅能扩大词汇量,而且可以增强思考能力。

002 对年长儿童的价值。在人类本能和人文传承的驱动下,和年幼儿童的互动中,大孩子们获得了情感关系中成熟角色的体验,混龄游戏让他们得到锻炼的是领导和关怀能力,这一点对于没有弟弟妹妹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在游戏中,为了回答年幼儿童的问题或者传授游戏规则,他们不得不思考自己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什么,并尽可能用清晰的语言来回复。这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考力、同理心和责任感。

因此,在混龄游戏中,二者都能从中获得和同龄孩子玩耍时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这就是混龄游戏的价值。

总结一下,学习可不只有一种方式,大人千万不要认为只有增进分数的手段才是教育。孩子可以自由玩耍的时间就那么几年,如果用兴趣班和学习班填补了课余时间,他们很可能就错过了自我挖掘的机会。父母对待孩子最好有点“玩耍精神”,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自我教育,并且享受童年乐趣。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我们在“剽悍晨读”读得愉快,玩得开心,留言区见!

参考书目:《玩耍精神》[美] 彼得·格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