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性化学习:创新型开放学习系统

 陈农 2017-12-01
2017-11-30 / 羊一瓢 / 煞根敩 ——
 
个性化学习:创新型开放学习系统
 

杨运动笔名:羊一瓢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专注思考研发个性化学习近20年


01

IIOSS体系概况


未来教育不是颠覆,应该是回归几个本质,回归教(educator)和学(educatee)的融合(merge)的本质,也就是“敩”;基于课程需求的线上(online)到线下(offline)融合(merge)的本质,综合起来也就是OEMOE学习生态环境;还有就是最重要的人的有意义的学习,个性化发展的本质;第四,就是根据时代需求的学习内容的本质,必然要着眼未来,培养知识的探索者,需要的是思维路径的培养和好奇心保护、引导。


故此,我们需要搭建一个个性化学习的综合环境,符合学习的本质,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有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可能,路径和选择。任何设定好的固定边界的环境都是不完全正确的,崇尚教育无边界论的也是不可取的,也许“动态边界”是一个确切的表达。也就是我常说的个性化的标准是标准的个性化生态环境的建构,我希望是个性化的(individual),创新的(innovation),开放的(open),学习系统(study system),故此我根据学习、阅读与实践试着建构IIOSS体系



02

s-STP关系


我们在谈人学习并且是有意义的学习,谈个性化发展并且是自发的螺旋上升式的成长,我通篇都是在以个体的人为思考主体的学习与成长的定位下展开。首先我们要考虑的应该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周期范畴内的学习周期中人与人的关系,按照现在的固有的人际关系中,一个孩子一对父母(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标准配置)及其他的家庭关系(parents);从胎教、幼教、小学、初高中、大学等的师生关系(teachers);复杂且重要的就是泛在同学关系,包含校友、同学、笔友、好友、同伴、同侪等关系(students)。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家庭关系已经融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中,从养育慢慢的融入了教育。那么现在的学习关系的描述就从原来简单的而单纯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变成现在的s-STP的立体互动关系,也就是以学生学习与成长为基本前提的,个体学习者为主体的同学、家庭、教师群体为动态主导的互动学习关系,且个体学习者永远都是学习的主体。S-STP关心融入且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


03

CIM学习环境与成长螺旋上升


在s-STP关系下,在学习与成长前提下,任何一个人的学习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任务,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从历史到现代,西方到东方,从苏格拉底、孔子、皮亚杰、弗洛伊德、贝克及布尔迪厄,你会发现在,内容、动机及互动成了螺旋式学习成长的平面基础。从发展心理学、活动理论到社会化理论构成了学习者的学习平面,皮亚杰的认知及库伯的内容,弗洛伊德戈尔曼的学习动机及情绪,社会学家贝克互动学习条件的研究,基于这些理论与思考,我建构了内容(content)、动机(motive)及互动(Interaction)的学习过程的描述,简称CIM。学习的三个维度构成了学习过程的多样化,多维度的发展型的需求。内容维度包含了知识、思维与能力,动机维度包含了兴趣、毅力及情绪管理,互动维护包含了活动、对话与合作等关键特点。


04

何为ADC


s-STP关系在CIM学习三维度环境中,每一个学习者是分布式存在的,每一个学习主体和主导者也是分布式存在的,而且是动态变化的。在CIM环境中学习者有效的基于s-STP互动的有意义的学习发生最好的节点就是课程(curriculum),提到课程,第一反应应该是学生的需求出发,也就是课程论指导教学论,而不是原来的教学论指导课程论。换句话说,个体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的发生是以课程为连接的s-STP互动的结果呈现。课程,是个广泛的概念,古今中外诸多的学者都有充分的论述,参考以施良方的《课程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参考了美国学者布鲁纳、古德莱德等人的论述基础上,我个人提出一个课程的使用操作模型,就是属性定义课程(attribute definition curriculum,ADC),假设课程是X-C,用属性进行定义,直到定义清晰为止,其中有两个变量,第一个是属性,属性包含理念、定位、目标、学法、教法、呈现形式、课堂、评价等。第二个是结构CCCL,也就是curriculum、course、class、lesson四个层次作为研发基础与分工。ADC是课程的一个开发方法,在属性的可以按照一定的判断进行讨论分析的时候,通过实践证明在最小三十个属性的情况下可以完善或清晰课程的表达,基本完成课程的分类分级。


05

CCCL解析


课程的作为s-STP关系下有意义学习的连接点,也必须是可以开发、实施、组织以及培训。故此,强调了CCCL的课程建模,Curriculum部分包含不选限于理念、标准、未来描述等定义,在这里其实就是课程规划,开发标准等;Course包含进程进度的定义、科目及文本的呈现等;Class词的本意就是组织,选择的意思,这个部分则主要表示了教学的组织、分类和选择,形成“班级”;Lesson则表达了课程呈现,互动方式及内化过程,也可以理解成为课程执行的最小单位。CCCL之间是一个完整的迭代式循环。


本建模从实际的运营实施角度来说包含四个方面,第一就是课程的研发过程及分工,第二课程绩效体系,第三就是课程实施的培训体系,最后还有就是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体系。这里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概念,就是专业专家化。




研发体系

我们先从课程开发开始谈起,用ADC的方式定义了课程,那么就是组织人员开发的过程,明确分工,按照CCCL逻辑互动循环、迭代。


绩效体系

按照CCCL逻辑组织教学,按照课程付费的原则(类似图书版税),执行严格的课程版权支付机制,在课程运营的基础上,按照课时费用的25%进行再分配。课程定价200元,学生数30人,课程收入6000元;课时25%,1500元。学程课时60,班级10,一个学习中心为例。另外,还有图书出版的版税收入。



课程培训体系

基于知识的IP设计,每一个名师也就是一个IP。师徒制度实施,课程专家的周围的人脉资源及徒弟资源是课程实施和培训的第一期学员,也就是培训培训者的过程,后续培训社会机构兼职教师及自由教师,后续发展自己兼职教师队伍,量比较大的应该是LESSON教师和Class教师。


课程实施体系

课程的实施,最注重的就是反馈,把一线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Curr-Cour-CLa-Le-CLa-Cou-Curr闭环改进。


06

6S课程与实施的对接转化及运营管理


6S,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出发建立的课程与运营对接的管理体系,其实从人的个性化发展的角度看,未来不可定义,学习不可规划而且是无边界的,但是在现实的环境下,尽量接近这个结论,那么我们就要给孩子们提供一种个性化成长的可能,也就是自己选择,我们学习规划的本质就是帮助孩子们选择,故此选择了scheme这个词可以表达这个内涵,其次就是学习方式Study,学习也不仅仅是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混合学习这么简单这么简单,课程与运营的对接也就是基于课程的定义要求采取的学习场景,比如博物馆、科技馆、比萨斜塔、教室里任何可以发生学习的有意义的场景都是可组织学习的地方,这个也就是未来学习的状态,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何组织,这一些都离不开一个“魂”,课程。换句话说,任何有意义的教和学,敩,都可以称之为“学校”,个人认为,未来学习未来学校都是当下默默的自然而然的发生的,就是从逻辑上进行了重构。第三就是学习服务,Service,服务就是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这个服务是基于课程的,从IIOSS系统的角度看,定义了学习服务教师,目的就是除了场景学习之外的过程管理和动机激励、兴趣的激发。第四个环节定位为Survey,就是学习数据的积累和呈现,通过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云数据,进行大计算,进行个性化的反馈与指导。Show,就是展示自己,也是自我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把学习的过程全程sexy的展示出来,攻克难题的顿悟,同侪学习的忘我。当然,show,其实从课程讨论开始到结果的呈现,体现在学习系统的各个环节。最后就是sales,销售,不仅仅是购买关系,而是推销与接收,也就是教和学的结果型呈现,Educator Merge Eedcatee,就是这个原理,同学之间也可以发生教和学的关系,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小老师嘛。当时为了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现在其实也是,优秀的师资一直短缺。在分布式共享经济的今天,EME可以让人体现自己的价值,最终我还是选择了Sales这个词来表示。ADC的前提下加入6S,从图上可以看出来,会自然产生交点,这我称之为“组织互动”交点。


07

DCSS,九宫格动态走班


从“组织互动”交点出发,建模了运营体系,动态课程选择系统(Dynamic Course Selection System),学习的过程也是个性化路径形成的过程。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以前的状态,我称之为“逻辑起点”,他所在的学校、家庭环境、学习特征、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进度、难度、广度及思维、能力等综合状态。根据初始状态进行预设目标,学习规划,通过分类课程的选择,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唯一的初始学程及个性化课表。一个学程结束后,进行重新设定学程,如此循环下去即可得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路径。DCSS系统核心就是选择机会和可能,给每一个孩子个性化发展提供动态的路径。系统包括了逻辑起点寻找、学习规划的方法、分类课程的规划、学程形成及个性化课表制作,一个学程结束后,进行预设目标的对比,动态评估后再次学习规划。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个体个性化与集体个性化的问题。当一个孩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课表后,根据分班的标准(捏变形馒头)匹配课程,立体匹配,形成从一对一到一对N的Class组织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定义了学习规划教师、学习服务教师及学习助理教师,配合L老师进行课程的实施,也就是CCCL体系的实施过程。经过一系列的学程后,形成每一个自己的个性化档案也就是portfolio,不可逆的文件夹。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云数据大计算,个性化的样板分析,再寻找相同的问题进行合并分析,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这些数据的有效性就是瞬间的。故此,简单的说教育大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08

Portfolio,个性化档案


个性化档案也是个性化学习与成长路径的形成过程,可以分析一个人成长的轨迹。一定基于学习环境的螺旋上升的,图示是剖面图。常说的学习大多时候说的都是个体存在的,比如学习过程的结果,心智成长的过程,与学习材料以及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还有的就是教和学,敩,的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最要考虑的就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和改变对个体学习的影响或促进。也就是说升学、学校的选择其实就是学习环境的选择以及同侪的选择。那么个性化档案对选择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个选择应该是在IIOSS中,s-STP关系、CIM学习环境、学习规划、课程选择、与学习环境的匹配等。故此,个性化档案也充分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要求,也体现了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个性化档案,就是学习过程中各种学习结果的记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环境、社群环境、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个人特长、各类课程及成绩、性格特征、思维方式等十几个方面的综合表现的分析得出的结论。补充一点,必须在一年及一年以上的学习周期上进行个性化档案的分析。


至此,简单扼要的介绍了IIOSS体系,在此体系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路径的选择性建构,也就是真正的个性化的有意义的学习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