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壶这么美,你竟然从来不知道!

 七彩阳光3109 2017-12-02

提到玉壶,我们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玉壶,均是高洁之物,冰在玉壶,两厢映衬,愈显纯净洁白。

玉壶也在唐诗中常常出现,但唯有这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传颂至广,玉壶冰心也成为人们形容清廉正直,品行清白高洁的常用词。

说起壶,大多数人都会想起酒壶、茶壶这些日常生活中时时都会用到的器皿。事实上,汉唐之时,玉壶便已有了特殊的涵义,它指代的是一种玉制的壶形佩饰,由皇帝颁发,其中寓有敬老、表功之意。

不但如此,古人对壶,还有一种神秘的崇慕感。《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中就叙述了东汉费长房费长房见市中有老翁悬一壶卖药,集市一完便跳入壶中。 费长房觉其不俗,便拜叩老翁并随其入壶,见壶内玉堂富丽,酒食俱备,方知老翁乃是神仙。因为这个故事,玉壶也时常被后世的文人墨客用来指代仙境。

玉壶品类繁多中国古代所说的壶,其实大致分两类:第一类是大腹敛口壶,也是中国出现最早的壶,相传黄帝时的陶正,也就是传说中制陶业的发明者昆吾制作了壶,故《说文解字》中有:“壶,昆吾圜器也”的定义。

壶字为象形字,有圆壶、方壶等造型,并无流和执柄,常见者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壶,多为酒器、礼器。此类壶从史前就开始出现,一直流行到明清,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壶最为兴盛,其壶的造型也成为后期其它类型壶的渊源。

大腹敛口壶发展到魏晋,为了倾倒方便,出现了一种加上流和柄的执壶,以后逐渐流行,从隋唐到明清越来越兴盛,魏晋以后的陶瓷器尤其常见。

但对于玉质壶来说,无论是无流壶还是有流壶,隋唐以前均不见,这可能和玉壶制作需要玉料较大,且口小腹大,掏膛工艺比一般的炉、碗、洗、杯、盘等要复杂许多,更不如青铜或陶瓷可反复试验、烧制、铸造,故即使发展到明清,玉壶的数量相比其他器皿件还是算少的。


 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例,明清时期,有流壶与无流壶加起来才有240余件,其中有流的执壶仅110件,明清又大约各占一半。这些数字也说明壶的制作比其它玉器皿件要复杂的多。

▼ 清 白玉活环仿古壶 清宫旧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目前看到最早的玉质壶,是1956年出于河南洛阳的一件唐代盘口圆腹壶,无执柄,属于第一种大腹敛口壶,这类玉壶唐宋均不多见,元代开始有所增多,明清时期数量明显多于前代,但乾隆时期此类壶多为仿青铜器的仿古壶。

第二类则是有流、有柄的玉质执壶,从开始出现就是仿陶瓷的执壶而来,其出现要晚于无流壶,目前所见最早的是宋代的传世品。唐诗中的玉壶其实指的是第一类无流壶。

▼  青玉执壶  明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随着发展明清时期的玉质执壶数量也暴增了。明代,高大且执柄常常位于腹部之上的执壶所占比例较多,但也开始多见矮小大腹、执柄下移的执壶,此类造型更接近于茶壶,估计也是受到陶瓷茶壶的影响,且造型变化多样,有莲花形,花瓣形、方壶、圆壶、六角形壶等等,有些壶身会浅浮雕阳文诗句或开光雕琢山水人物及各类花卉纹等等。但玉质质量没之前好。


特别是清代,玉执壶的造型更是丰富多彩,玉质也明显优于前朝各个时期,从材质看,有白玉、青玉、碧玉等多种,但白玉壶、青白玉壶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颜色玉壶,且尽可能选取上好的白玉制作。

▼ 白玉

▼ 玛瑙

时至今日,玉壶仍然为世人所钟爱。而它的造型,也在这么多年的变迁之中,变得愈发的丰富多彩。

玉壶产品展示

▼ ▼ 

番茄匠密语:

不得不说用名贵玉石做成的玉壶,每一把都独一无二,十分珍贵!晶莹剔透的,真是太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