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金铜镜上的道教文化

 芝润斋 2017-12-03

宋金铜镜为何多道教纹饰

宋金铜镜上的道教文化:炼丹作法 降妖除魔

陆晓洪藏品

这面镜子为八角菱花型,一位道人头戴逍遥巾,身后侍立两个道童。左手边有一卧虎,右手旁有一坐龙。半空中显现五位天兵天将,手执兵器,神态栩栩如生,氛围奇特神秘。那么这样的场景是在表现什么内容呢?这要从宋金时期道教思想的流行说起了。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是在古代鬼神崇拜的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宋金时期,直至南宋灭亡,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百姓感到生命无常,恰好为宗教的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道教各派趁时而起,发展到了鼎盛期。道家长生不死的思想深入人心,在社会各方面都有体现。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在铜镜上出现了众多与道教相关的纹饰。

铜镜本身就是道教的重要法器。镜乃金水之精,内明外暗,若有神明,故能“避邪除恶”,在“修炼”和“作法”中有很多用途。道士借铜镜进行修炼的活动统称为“镜道”,认为可以运用镜子的成像原理,以物与像的虚实互化来实现与道教最高法则“道”的融合。宋金铜镜在墓葬中多有出土,一是因古人“事死如生”的观念,二是因铜镜本身有“镇煞”的作用,故而多悬挂在墓室顶部以“镇墓辟邪”。

铜镜对道士炼丹过程的展示

宋金铜镜上的道教文化:炼丹作法 降妖除魔

陈宏君藏品

这面镜子圆形,镜缘四周云雾环绕,道士曲腿坐压在两个小鬼背上,浩气凛然。身前两把法剑降服住龙虎,水中玄龟口吐火焰烧炼丹炉。纹饰非常少见,而且这镜的镜钮是方形的。应是象征着道家的法印。所谓法印,就是“道家以行法时所用天、真、仙、圣之印玺,名为法印。剑和印,正是道士降妖除魔,作法修炼所用的最重要的法器。这镜内容也是描写道士降妖捉鬼,修炼金丹的场景,场面宏大雄奇,特别是对道士神态的刻画很精妙传神。

宋金铜镜上的道教文化:炼丹作法 降妖除魔

上海博物馆藏品

上图是上海博物馆的藏镜。 一道士曲腿端坐在岩石上,旁有道童服侍,水中一玄龟吐火烧炼丹炉,前面一把法剑插在土中,剑身围绕着一道符篆。前端有一神人手执大刀,说明符箓已经召来天将了。符篆通常表现为符号、图形,是天神的文字,一般书写于黄色纸、帛上。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魔,治病除灾。可以说,宋元以前,符篆道法是道教的主流。金元之际,擅长符篆的正一道在南方与之鼎足而立。故而符篆图案,也经常在宋金道教题材镜子上出现。以上各镜,通过龙虎,法剑,鼎炉,符篆等物,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道士修炼金丹的功法和过程。

铜镜对道士作法的展示

宋金铜镜上的道教文化:炼丹作法 降妖除魔

陆晓洪藏品

再看首图,在左边的半空中,有五位披甲执兵的天兵天将,这是何寓意呢?

古人凡有患病、家遭灾祸等不祥之事,常归诸于鬼神妖精作怪,便要请法师前来捉拿降服。简单捉妖术是以符咒镇压,谓能使之现形被擒拿。而复杂的收妖术便须结法坛,由法师召遣神将捉妖。宋以后雷法盛行,法师多召雷部神将执行捉妖。捉妖的科仪排场盛大,过程充满戏剧般的表演。

宋金铜镜上的道教文化:炼丹作法 降妖除魔

马臻杰藏品

上图是这类镜中图案最丰富的,虽然只有半块,但主要的纹饰都幸运的保留了下来。镜中水里垒起三层高台,台上丹炉正在炼丹,四周插下四把法剑,悬挂两面铜镜,以镇煞辟邪。龙虎降伏分列左右,一道士手执法剑坐在岩石上,身后两位天将拿着兵器护卫。旁边应有四字铭文,可惜只残存两字,而且镜钮是少见的方型。

以上这些铜镜的内容,正是在不同场景下,道士修炼金丹和作法召将的描写。

这些镜子的纹饰内容,正是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的体现了道士修炼金丹仙药,召将作法,降妖除魔,得道成仙的方法、过程和场景。宋金时期这类纹饰的镜子,布局精彩纷呈,纹饰神秘奇异,人物神态生动逼真,因此深受藏友喜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