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察哈尔为什么最能代表蒙古 外蒙古为何没有蒙古精神传承

 悠悠淘228 2017-12-03

今天接待了一位内蒙来的朋友,说到外蒙古时,他刻意强调外蒙古虽名为“蒙古国”,但他认为蒙古的精神和内涵全部都在内蒙古。

外蒙古比内蒙辽阔许多,但土地并不是蒙古精神的载体,如果是也应该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内蒙优质草场,而不是外蒙的茫茫沙漠。

这位朋友认为,黄金家族和察哈尔部才是传承蒙古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而这些是外蒙古没有的。

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和蒙古帝国的缔造者,黄金家族传承他的精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察哈尔部又有什么特殊之处,能与黄金家族并称呢?

首先说明一下,内、外蒙古并不是西方列强人为制造的,而是横亘在蒙古高原的大漠戈壁所致。大漠以北,古称漠北蒙古,也就是今天的外蒙古。

漠北蒙古大部分是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过程中,征服的突厥人、回鹘人等组成,部族成员来源比较复杂。

因得不到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漠北自古就是苦寒之地。黄金家族很少愿意被分封到那里,他们更愿意挨着长城住。

这里不光水草肥美,最重要的是方便控制蒙汉贸易。毕竟游牧民族不能光吃肉喝奶,还需要汉人的手工制品以维持正常生活。

黄金家族将汉地商品分销到蒙古各地,并从中谋取暴利,以支持奢华生活。察哈尔部就是一直维持黄金家族统治权威、垄断贸易的最有力保障。

“察哈尔”最早出现在蒙古文的《黄金史纲》中,源自于波斯语中的“卫士”,后转音成蒙古文。所以察哈尔部的前身是成吉思汗的护卫军,也是就被称为“利剑之锋刃,盔甲之侧面”的怯薛军。

怯薛军编制虽然只有一万人,但每人都出身高贵,父亲至少要是百户长这样的职位。他们除了承担护卫工作,还负责汗廷的兵器、车马、庐帐、文书等工作,既是贴身保镖,又是高级官员。

成吉思汗对护卫军非常信赖的,还曾亲自嘱咐子孙:

“从九十五千户选来的我的一万名贴身护卫,直到我的继位子孙,应当世世遵照我的遗嘱,不要使他们受到任何委屈,好好地照顾!我们这一万护卫,称为至尊的护卫。”

成吉思汗后,元朝一直保留怯薛军制度,尤其是达延汗时代。他将护卫军改名为“中央察哈尔万户”,大汗帐就置于其中。

怯薛军最初仅是维护黄金家族统治的武力担当,因享有各种政治特权,逐渐演变为一种特殊的利益集团,也就是察哈尔部。

作为大汗直属的宗主部,察哈尔部被蒙古人民视为大汗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资料显示,“察哈尔”三字在蒙古几乎等同于“国家”的概念。

皇太极完全控制蒙古的标志就是击败察哈尔的林丹汗,从苏泰太后手中获得“传国玉玺”。由此可见察哈尔部的政治地位之高。

察哈尔部此前生活在大同、张家口一带,归降后金政权后被安置在辽西,噶尔丹之乱后,他们又被陆续西迁,最远的迁到新疆伊犁一带屯田戍边。

所以说蒙古精神一直被察哈尔部牢牢地留在内蒙,这可能也是内蒙人民坚持使用老蒙文,而外蒙古用斯拉夫蒙文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