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探」上映10周年:神作依旧是神作

 yushi823 2017-12-03


小心,不要盯着我看。




2007年的今天,11月29日,一部名为《神探》的电影在香港正式上映。


这部电影收获香港票房1105万港币,排名2007年香港票房榜第8名,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神探》以警匪片类型为外壳,围绕一个案件展开情节:一晚,高志伟和搭档王国柱追查偷井盖的一个南亚人,结果在半路上高志伟摔了一跤,自己的枪被逃跑的南亚人拿走。


对警察来说,丢失警枪需要受严厉处分。为了不花档案,高志伟杀死搭档王国柱,并迅速夺走其枪,精心策划了一出又一出案件。


高志伟在分局里把抢号改掉,暂且作缓兵之计


▲之后又用王国柱的枪犯案两起,杀死数人,给人以南亚人偷王国柱枪进行抢劫的错觉


调查王国柱死亡原因的何家安,请来“神探”陈桂彬协助办案。两人在一步步的查案过程中迷失了自我,最后一心破案扬善的陈桂彬没有控制住自己,一枪毙了高志伟。而身为警察、本应代表正义的何家安,却举枪杀死了恩人陈桂彬


案件并不复杂,甚至在中间段就已经把案件始末全盘托出,但其设定上的百转千回,实在是让初看的人摸不着头脑。也有人称《神探》为中国版的《盗梦空间》,可见其烧脑程度。


@润物:这相当于上一堂逻辑分析能力课,短时间内很难彻底弄明白,但一旦全都懂了,很震撼。


影片在2007年一经推出,结尾的换枪迷局便引发讨论热潮——警长何家安究竟应该如何换枪,才可以写好一份报告?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众多网友献智献力。


有一说,是诬陷陈桂彬;另一说,是何家安要杀死自己的女朋友,才能自圆其说;还有一说,这就是一个没有出路的迷宫,何家安永远无法找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10年前,1小时23分钟后的4分钟换枪情节,似乎夺走了前面80多分钟的所有风头。


@晚安小姐:第几个自己,结尾看的一阵凉意。

@暹罗copen:结尾两分钟乃精华所在。

《神探》是否为神作?作为银河粉的小十君,当然会给出一个肯定的回复。


这部韦家辉回归后的第一部作品,让银河重焕“神”机,而这部电影蕴含的银河气质也实在是独一无二。


银河映像两大巨头——韦家辉与杜琪峰


若没有强健的胃口,初看《神探》一定难以消化那铺天盖地的信息量,更容易醉心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天才想象力。


电影开场便触目惊心,陈桂彬情绪激动,刀向猪身砍去

 

陈桂彬割下血淋淋的右耳,送给做人一向坦荡磊落的警长▼

 

七鬼具像化初现,吹口哨走在大街,诡异之感油然而生▼


正装女鬼站着尿尿,违和之中又流露出一丝性感▼


不过这里的百般心机,无论发挥到怎样的极致,都无法超越1999年《枪火》里可爱的小把戏。


枪火》里为人津津乐道的吹烟花和踢纸团片段


《神探》的影像风格一如既往的黑、硬、冷,对光线与阴影应用自如,整个世界鬼影重重,人心惶惶。


众多特写镜头,企图让观众走进人物阴冷潮湿的内心

 

充分利用广角畸变镜头,还原出神探不被接纳的畸形个性


各种小聪明,风格化影像——再用这两大银河特色堆砌起《神探》的89分钟,那也不过是银河映像又一次的自我重复。


银河忠粉已对杜琪峰的电影规则再熟悉不过——情谊利益,政治明喻,拉风造型。还有那些黑社会,真心英雄,机动部队,放逐的枪火,杜琪峰都信手拈来。


 

而银河一些特立独行的“神”片,《一个字头的诞生》《两个只能活一个》《大只佬》,多由韦家辉编剧。


神神叨叨地探讨爱情、宿命等关乎个体命运的各类命题,所以才能不落入兄弟情义、酷酷世界的窠臼。



《大只佬》: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很多所谓的神作,抛去一望便知的风格化影像与小聪明,只顾提出一道难以解答的智力谜题。如此便被尊为“神作”,实在是不够妥当。


毕竟要能配得上“神作”称号的作品,必定值得一刷再刷。


而由韦家辉2007年回归后编剧的《神探》,神”就神在这个诡谲多变、意味深长的剧本,十年后重温,依旧能带给观众全新的思考。

 


故事由一个简单的案件构成,庞大而细致,人物形象也独立又丰满。


陈桂彬(刘青云 饰),介于天才与疯子之间的一代神探,据称可以看到别人心中的“鬼”,同时可以通过还原犯罪现场的方式来破案。


他行为处事一向我行我素,与周遭一切格格不入,由此被警局革职,与妻子离婚。



张美华(林熙蕾 饰),西九反黑组警察,曾与陈桂彬相爱,最后因无法忍受他的“不正常”,而选择与其离婚。



西九重案组何家安(安志杰 饰),内心懦弱无力,一遇到危急情况便乱阵脚,内心有一大一小二鬼,一个懦弱一个冷静。


小警察高志伟(林家栋 饰),偷鸡摸狗好吃懒做,内心有鬼七只,杀死自己的搭档王国柱后精心策划两起抢劫案,杀人无数。


他们二人本质类似:为了升职加薪,为了不花档案,屈从于内心的懦弱,用重重谎言包裹现实,在乱象之中只求自保。



不少人诟病《神探》的“鬼”设定过于俗套,与心理学里的多重人格如出一辙;高志伟衍生出的七鬼,又与天主教里的人性七宗罪过分雷同;神探陈桂彬的识鬼能力,明显模仿各种文艺作品(比如《第六感》)里的人物设定。

 

然而,重温以后才发现,《神探》剧本的一大神妙之处,恰恰是在对于“鬼”推陈出新的设定上


这部电影里的鬼以人形存在,每一种鬼对应人的一种特质,可以代表善良可以代表邪恶,而最有趣的一点是——鬼可以脱离本体肉身而独立存在


所以影片中段,陈桂彬才会在树林里撞见了一脸纯良的迷路高志伟,七恶鬼占据高志伟内心,不愿意受本体良心打压,遂将其遗弃在这深山老林之中。


隐藏在高志伟内心,代表良心的“鬼”


和张美华离婚后,在陈桂彬眼中,他依旧和“妻子”(仍由林熙蕾扮演)一起生活,这个“妻子”只有他能看见,其他人无法看见,这其实是前妻张美华遗弃的鬼(也有一说是陈桂彬精神分裂臆想出的一个存在)。在陈桂彬的幻想中,她深爱陈桂彬而不愿意他受伤害,多次告诫他远离恶鬼。



只是现实中的张美华,为了能步步向上爬,早已化身成另一只鬼——自私自利,对陈桂彬失去了同情与爱,只贪图利用他的本领来破案。


在他人眼中,现实中的张美华依旧是林熙蕾的模样,只有陈桂彬看见的是这只自私“鬼”(陈慧珊 饰)



同时,人心中鬼的数量并不固定。在特殊情境下,人内心里的鬼会被激发出来。


陈桂彬就是利用这一点,激怒高志伟,之后发现高身上有七只恶鬼。


▲此处肥雪表情瞩目


《神探》之中的鬼”,并非中国古典故事里“神”的对立面,而是对人心深处暗黑邪恶的比喻


人们走入利欲熏心的社会,磨去难以通融的棱角,开始一笔一刀,刻出冷面无情的一张张面具——或自私自利,或汲汲名利,内心不再有阳光照进。


为了在这世上生存,柔软善良的本体尽可抛弃,单纯美好的回忆也可忘记。


高志伟,何家安,张美华,多少人借成熟之名,头也不回,携手走向暗黑深处。独留主人公陈桂彬形单影只,拼了命要往光亮处走。


在便利店买东西,听到小女孩内心的恶鬼引诱她偷口红。碰到这样一个和自己毫无瓜葛的陌生人,他也会立刻放下报纸,扔了东西过去。



老婆张美华觉得他不可理喻,怒而离开便利店。她说只有他能看得到那些鬼,而其他人只会觉得他是个神经病。


他向不理解自己的老婆解释:那个孩子还这么小,还有得救啊。



这个还有得救,那个也有得救,每一个人他都想拯救。


陈桂彬自始至终都将自己定义为一个救世主,他看到了身边人一个一个异化的过程,所以想要凭一己之力阻拦洪流。


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在影片开头救了一个孩子,挽留住一丝善意;但在结尾处,也是一个孩子(何家安的恶鬼),用子弹结束了他救世主一般的一生。


尚在人世时,他总是与周遭格格不入,手插裤袋,身影落寞,走起路来却俨然一副少年模样。



这个不为世人理解的疯子,企图力挽狂澜的理想主义者,在人间行走捉鬼的钟馗式人物,即使是在被砸得头破血流之时,都能兴奋地笑出声来——因为离真相又近了一步。


只是,当他把枪指向高志伟的头时,他回想起了之前的种种,回忆起张美华对他说的那句:“全世界人心里都有鬼,只有你没有,那就是你有问题!”


他忽然觉出了自己的可笑:以他为圆心画出的这一小片天地里,每个人内心的良善都已被懦弱、贪吃、暴力等等腐蚀。他一个人无论如何拼命,也只能助那便利店的孩子一时,无法阻挡恶之花的生生不息。


曾经,他对当一个好警察满怀信心,希望用自己的微弱力量张扬正义,却发现自己终究抵不过人性。



更重要的是,他忽然明白了,每个人心里面都有“鬼”。而自己也并非救世主,不过是一个善与恶共存体内的人。



“放下枪!你开枪就跟其他人没分别。”


“我也是人,为什么要有分别?”


在这善恶争锋的一念之间,他动摇了,就此心生鬼胎,扣下了板机。



用邪恶枪击邪恶,自己内心生鬼来杀死其他鬼。正义与善良究竟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陈桂彬临死前的那个眼神,有疑惑、孤独、震惊……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这个一黑到底、悲剧收尾的剧情设计,让看到最后一秒的观众心生凉意。


韦家辉用这个奇巧的剧本,道出他对人性的悲观看法:即使一心向善,在极端情况下内心都会衍生出鬼”,全为自己而活。如此,才能变成一个心有私欲的正常人,从此心安理得在这世上存活。


然而,仍有像“神探”这样的人,甚至可以为了救陌生人,用螳臂之力当车,最后悲剧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看似可笑愚蠢,但这份善意实则珍贵。


 

2007年看这一部《神探》,多数人记住的是那些悬疑情节,是其中的惊悚元素,是当时为了解开结尾疑团耗费的心思。


但解开了结尾的所谓疑案,似乎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张美华会对陈桂彬“只有你没有(鬼),那就是你的问题”,不懂他开枪前的那一段自言自语,更难以参透他临死前眼神中的那一份复杂纠结。



2017年,《神探》上映十年后再重温,才终于明白:这个剧本并非在考验观众的智商,而是借这样一个悬疑故事,引领我们走入人性的阴暗一面,思考善恶之间的界限。


借此在每个观众心中留下了一个永恒的疑问——


在漫长一生中,在遇到每一个艰难的道德抉择时,究竟是选择从恶如崩,顺应恶之潮流;还是坚守自我,为那脆弱不堪的善良铺路?


十年后的你,是否已经有了一个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