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小柴胡汤法”

 带车啊 2017-12-04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是中医和法的代表方剂,历代中医从本方中得到启发,变化出以柴胡为君药的柴胡流派,以通治各种疾病,是为柴胡派。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抓住了治病的枢机所在。我们仔细分析该方会发现,本方是由4组药物构成的:1.疏肝:柴胡;2.清胆:黄芩; 3.和胃:半夏生姜; 4.健脾:人参大枣、炙甘草。相应的主治症状也分为四类:1.肝气郁滞: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神情默默、脉弦; 2.胆腑郁热:口苦、咽干、目眩、心烦;3.胃气不和:喜呕;4.脾气虚弱:不欲饮食。根据“理-法-方-药”的学习思路,我们由“药”的层面退到“方”的层面,再到“法”的层面,“理”的层面,会发现,小柴胡汤之所以在临床上有那么多的应用机会,是因为“肝郁、胆热、胃滞、脾虚”的病机存在于很多疾病之中,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进一步思考,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合桂枝汤的结构,这是在调整枢机的同时又兼顾了太阳不开,医圣其实是在向我们示范大法,我们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其药,针对太阳不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羌活防风或者麻黄汤等;大柴胡汤是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是在调整枢机的同时兼顾了阳明的不合,也就是从胃腑延伸到了肠腑。这样,三阳的“开合枢”我们就可以具体把握,而三阳病可以覆盖的病种非常之多。

中医认为,中焦是人体最大的枢机,气的升降出入流转就落实在这个层面,枢机是什么?就是“肝胆胃(肠)脾”,这就是医圣通过小柴胡汤向我们透露出的重要信息。现在临床的疾病寒热虚实并存,非常复杂,而我们用小柴胡法就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思路清晰不乱,恐怕就是抓住了中焦枢机的关键。

咨询电话:010-5747699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