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字文小考引注

 秉烛而学者 2017-12-04
千字文小考引注(上)
周道云 考辑
国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在《千古奇文千字文》小引中说:“有朋友问我,想让孩子
了解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概及来龙去脉,让我给推荐一本启蒙的小书。我说这不难,就
推荐《千字文》如何?他说那不太简单了吗?我答:你可太轻视这篇古典名作了,它的价
值不但可以供你的孩子启蒙之用,连你老兄本人大约也还可以增长很多历史文化知识呢”!
周老先生还在自题《千古奇文千字文》中诗曰:“千字奇篇韵未消,齐梁大匠借龙雕。三
才万象指诸掌,六艺群贤根不摇。宣义童蒙渐浅陋,真书点画定风标。津沽旧号鱼盐泽,
此日人文接六朝”。此诗的前四句就是对《千字文》高度评价。
《千字文》诞生于六朝。六朝者,是吴、晋、宋、齐、梁、陈,称为南朝,若与北方
的北朝合称,则称为“南北朝”。梁武帝把书圣王羲之的墨迹搜罗罄尽,珍藏内府,人间
绝不可见,零散的手迹不忍抛弃,积存了一千个零散单字墨迹交给周兴嗣,要他把这些零
字组成文句,而且还得要有内容意义、文化知识、格律音调,让人喜欢诵读。谁知周兴嗣
这位超凡的天才,竟然把这一千个零散的单字组成了一部通古达今的奇妙之作。全文每句
四字,而且押韵,大段换韵,韵律严格。只这一层已经值得传世不朽了,哪知又加上了另
一层重大的光彩,就是这一千个右军的零字,一下子变成了一份长篇大幅的书法绝作,而
且是由右军的七代孙智永临写出全文,这篇一气呵成之作早已改变了零散字凑成的那种气
势。于是《千字文》到唐代传下来的时候,就用智永的全文临本作为标准版本。《千字文》
流传至今一千五百多年了,全书虽只用了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但却有相当的知识价值和艺
术价值。毛泽东说《千字文》里讲了天文、地理、农业、气象、矿产、特产、历史、修养,
评价很高。历代大书法家里有很多人用多种字体书写过《千字文》,成为传世的名帖。
《千字文》流传至今历经一千五百多年,在流传的过程中版本出现差异,易字五花八
门,标音乱七八糟,考究起来,原因很多。先分析出现用字混乱的原因:一是讹传,如“律
召调阳”误为“律召调阳”,因为“召”字草法与“吕”极似,自中唐怀素的小草《千字
文》开始,全都写成了“吕”字;二是避讳,如宋徽宗将“天地玄黄”写作“天地元黄”,
这是因为宋始祖名“玄朗”为避其讳“玄”字改为“元”字;三是异文,如“藏”作“蔵”,
把“秋收冬蔵”写成“秋收冬藏”;四是通假,如“棃”通“黎”,把“爱育棃首”写成
“爱育黎首”;五是简化,大陆实行简化字和归并异体字后,出现了重字,如“周發殷汤”
的“發”与“盖此身髮”的“髮”同为“发”等。六是擅改,如“鸟官人皇”改作“鸟官
羲皇”,改者以为“人皇”不如“羲皇”完备正确,所以善意地要给原文作出润色补正,
他哪里想得到,这反而是破坏了原来历史的真相。再分析标音混乱的原因:一是《千字文》
中有不少多义字,周兴嗣在《千字文》中不是取的常用义项,如“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的“并”字,字书标注有三个义项,第一义项为“并”,bìnɡ(音病,去声),合并、聚
合之义。…… 第三义项为“并”,bīnɡ(音兵平声),古州名。传抄者没有考证,只按
常用义项标音为 bìnɡ(音病),没有考虑《千字文》的整体用韵,应该取平声音兵,因为
上句“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的“青”字是平声。下句“岳宗恒岱,禅主云亭”的“亭”
字也是平声。中间的“九州禹迹,百郡秦并”的“并”字怎么会用仄声字呢?二是《千字
文》中有不少通假字,周兴嗣在《千字文》中不是取的本义项,传抄者没有考证,只按本
义项注释标音,从而出现了错误。如“临深履薄,夙兴温清”的“清”字,就不能读平声
(音轻),周兴嗣就是取去声通假“凊”(音庆 qìng)字之音义,这样才能与上句“孝当竭
力,忠则尽命”,下句“似兰斯馨,如松之盛”的韵律和谐一致。我们今天已经看不到王

羲之手迹、周兴嗣点化的《千字文》原版,甚至连智永临本也荡然无存,有幸的是,相传
智永曾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分送浙东诸寺,其传世一《真草千字文》墨迹本流入
日本,至今幸存,启功先生考证:这就是八百本之一,并有诗云:“永师真迹八百本,海
东一卷逃劫灰。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家老大回。” 下面笔者以智永所书本为依据,以
刘宏毅《千字文讲记》为蓝本,参照天秀《千字文综述》,周汝昌宣义、田蕴章习字《千
古奇文千字文》,对《千字文》流行本在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浅释略考,不妥之处,请方家
指正。
《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从第
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頼及万方”为第一部份;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
髮”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为第二部份;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
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为第三部份;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夲于农”起,至第二
百五十句“焉哉乎也”为第四部份。
《千字文》第一部分由“天地玄黄”起,至“頼及万方”止,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
地开始讲起,讲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
太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最后以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和王道政治制度作为结尾。这部分内
容既自成体系,又是下面三部分的奠基。
天地玄黃,(tiān dì xuán huáng),
宇宙洪荒。(yǔ zhòu hóng huāng)。
《幼学琼林》开篇道: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
为地。“天地玄黄”出自《易经》:“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宇
宙洪荒”出自《淮南子》与《太玄经》。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淮南子》里说“上下
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太玄经》里有“洪荒之世”之语。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
是“宇宙洪荒”。玄,本指黑色也,此指高空是青深色;黄,地之色也;洪,大也,可谓无
首、无尾、无边、无际;荒者何也,盖原始天地万物榛榛莽莽,难以形容。这两句话的意
思就是苍天是青深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有版本将“玄”字改为“元”,是宋真宗时梦其始祖名“玄朗”因避其讳,清代因避
康熙“玄烨”之讳,也改“玄”字为“元”字。
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
辰宿列張。(chén xiǔ liè zhāng)。
日月星三称三辰,月圆叫盈,日西斜时叫昃。辰是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宿指的是
星宿。星和宿的区别是单颗称星,一颗以上的一团星叫宿。每一方有七组星宿,四方共二
十八宿。把二十八宿连起来以后,看它的形状像四种动物。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 “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 “井鬼柳星张
翼轸”。列是排列,张是张布,展开挂起来的意思。这两句话就是说:太阳有正有斜,月
亮有缺有圆,满天星斗如同排列布置,张贴悬挂一般。
智永所书《千字文》“昃”为“吳”字去“口”加“日”。

寒来暑往,(hánl ái shǔ wǎng),
秋收冬蔵。(qiū shōu dōng cáng)。
“寒”是指冬天,“暑”是指夏天,寒暑说的是气候的变化,秋冬是四季的推移。“寒
来暑往”出自《易经》:“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秋收冬藏是省略句,全称是“春
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就是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
天里忙着储藏。
智永所书《千字文》“来”不作“來”,“藏”作“蔵”。
閏餘成嵗,(rùn yú chéng suì),
律召調陽。(lǜ zhào táo yáng)。
“闰余成岁”语出《尚书》“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月亮一周平均是 29 天多一点,
一年加起来是 354 天,阳历又是 365 天,中间差了 11 天,这就叫闰余。一年相差 11 天,
三年加起来就差了 33 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后,六月
份就要下大雪了。怎么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
“闰余成岁”就是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总算能
对上了,但是历与二十四个节气,是不是能够相配?这就要用律吕来调整了。何为律吕?
律吕就是用来协调阴阳的一种设备。黄帝时代的伶伦,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长的九寸,
最短的四寸六分,然后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插
到土里,竹管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这种飞灰叫暇莩,把这些管埋好后,拿布遮蔽
起来,用它来候地气,到了冬至的时候,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
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个时间就是冬至。十二根管分成六阴、六阳两
组。六根单数的属阳,叫六律;六根偶数的属阴,叫六吕。“召”就是感应的意思。“律召
调阳”就是用六律来调节节气。中唐之后,由于传写之误将“律召调阳”误写为“律吕调
阳”,以讹传讹,影响甚大。从文义讲,“律”是调阳,“吕”是调阴,不能说律和吕都
是调阳,且“律吕”与上句之“闰余”也不成对偶。
“余”和“岁”有多种写法,智永所书《千字文》分别为“餘”和“嵗”。
雲騰致雨,(yún téng zhì yǔ),
露結為霜。(lù jié wéi shuāng)。
以上是谈了寒暑之后谈岁时,这里接着谈气温。何为“云腾致雨”?传统科技认为,
“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露结为霜”出自《易经》“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
这两句说明云雨霜露自然现象的形成,由于气温变化,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
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云腾致雨”的“雲”字与后文“禅主云亭”中的“云”字,实行简化字后,并用为
“云”,两者相同,应注意区分。
金生麗水,(jīn shēng lì shuǐ),
玉出崑崗。(yù chū kūn gāng)。

劒號巨闕,(jiàn hào jù què),
珠稱夜光。(zhū chēng yè guāng)。
以上十句是谈开天辟地后的天时,下面接着谈地利。地利言土地生产的财富,当时认
为最珍贵的就是金玉珠宝。“金生丽水”是说黄金产于丽水,就是云南的丽江,所以丽江
自古就被称为金沙江。“玉出昆岗”是说玉产于昆岗,昆岗指昆仑山,昆仑山以出产美玉而
闻名,是古代中国采玉的主要矿脉。这两句就是说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 “巨阙”是宝剑名,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位著名的铸剑大师叫欧冶子,他
平生铸了五把最有名的宝剑,其中三把是长剑,两把是短剑。长剑的头一把就是巨阙剑,
第二把叫纯钩剑、第三把叫湛卢剑。两把短剑就是莫邪剑和鱼肠剑,三长两短五把剑全都
锋利无比。因为宝剑里面最有名的是巨阙剑,所以后世多以“巨阙”作宝剑之通称,这里
作为宝物的代称。“珠稱夜光”是说珍珠里面最著名的是夜光珠,但也只是传说,没有人
亲眼见过。《淮南子》上有“蛤蚌育珠”的故事“要在月圆之夜,皓月高悬,海面上风平
浪静。这时,蛤蚌的贝壳打开了,对着月亮,开合收放,吸收月华之光,那颗珠 ,慢慢地
越养越大”。
“玉出昆岗”的“昆”字与后文“昆池碣石”中的“昆”字,“劒号巨阙”的“巨”
字与后文“鉅野洞庭”中的“鉅”字,实行简化字后,并用“昆” 和“巨”,两者相同,
应注意区分。“剑”有多种写法,智永所书《千字文》作“劒”。
菓珎李柰,(guǒ zhēn lǐ nài),
菜重芥薑。(cài zhòng jiè jiāng)。
在地利中,先谈了金银珠宝,下面又说到植物了。水果里面的珍品是李子和柰子;蔬
菜里面最重要的是芥菜和姜。李子和柰子属于同科植物,都能够“和脾胃,补中焦”,芥
菜和姜都是味辛,能开窍、解毒,都能排除人体的邪气。《神农本草经》说:“芥味辛,
除肾邪,利九窍,明耳目”;“姜味辛,通神明,去臭气”。二者都是蔬菜中解毒调味的
珍品,所以说“菜重芥姜”。
智永所书《千字文》“果珍”作“菓珎”。
海醎河淡,(hǎi xián hé dàn),
鱗潛羽翔。(lín qián yǔ xiáng)。
这两句很好理解,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长鳞的动物在水里潜行,长羽毛的动物
在天上飞翔。这里以鳞概括了水中的鳞甲动物。以羽代指空中飞翔的禽鸟类动物。到此为
止,描画出了开天辟地之后,天时与地利的概貌。有了天时与地利,还必须要有人事,这
样才构成天、地、人三才之位。下面接着就是谈人事了。
智永所书《千字文》“潜”字为“潛”字右边日字上再加一横。
龍師火帝,(long shī huǒ dì),
鳥官人皇。(niǎo guān rén huáng)。

中国历史上向来尊崇三皇、五帝,把衣食住行一切人民的文明幸福生活,都归功于他
们。所以,谈人事,必须先谈三皇、五帝。“师”是官名,龙师指伏羲,号太昊,古时黄
河出一个马头、龙身的怪兽,毛有斑点和花纹,伏羲见到以后受到启发,划出八卦,因为
伏羲见到了龙马,于是用龙来给百官命名,如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等,故把伏羲叫做
龙师,他是三皇之首,这里代表伏羲、神农和黄帝三皇。火帝是指发明钻木取火的神农氏,
号炎帝,两个火字为炎,故称火帝。鸟官指黄帝的儿子少昊,因为学会了太昊伏羲氏的学
问,所以人称少昊氏。那个时候是太平盛世,有凤凰飞来,他手下的文武百官都用鸟来命
名。如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鸣鸠氏司马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等,
所以称他为鸟官。因少昊是五帝之首,这里代表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人
皇指远古轩辕黄帝,到了黄帝时代,人类文明文化基本形成了,下文“始制文字,乃服衣
裳”就是列举的两个例证。
智永所书《千字文》“龍”字右上无“卜”,“師”字左上无撇,是历代书家增笔减
划之法。
始制文字,(shǐ zhì wén zì),
乃服衣裳。(nǎi fú yī shāng)。
相传上古时期,黄帝手下有六个大臣,各有贡献:仓颉造字,伶伦造乐,胡曹作衣,
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作医学。这里用仓颉造字、胡曹作衣代表黄帝时代完成的
包括指南车、历法、舟车在内的传统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服”即穿着,上为衣,下为
裳。
推位讓國,(tuī wèi rang guó),
有虞陶唐。(yǒu yú táo táng)。
推的意思是辞让,推位是把自己的位子委与贤人。让的意思是禅让,禅让是把统治权
让与能者。“推位让国”是连位子带权力一齐交出来,毫无保留。有虞、陶唐说的是五帝
里面的最后两位,“有虞”是舜帝,号有虞氏,故人们称他为虞舜。“陶唐”指尧帝,因
为他的封地在陶和唐,所以叫他唐尧。尧到年老时,把君位禅让给了舜,舜老了又把君位
禅让给禹。按照先后排列,应该是先“陶唐”,后“有虞”,由于押韵关系,故而倒置。
有版本将“让”字改为“逊”,是避神宗生父之名“允让”之讳,
智永所书《千字文》“国”为“國”中“或”内去“口”加“厶”。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
周發殷湯。(zhōu fā yīn tāng)。
周发说的是周武王,姓姬名发,故称周发。他讨伐暴君商纣,建立了周朝,是周朝的
第一位君主。殷汤说的是成汤,姓子名履,他讨伐夏朝暴君桀,建立了商朝,因为他是商
朝的第一个君主,年号成汤,故称商汤。后商王盘庚迁都殷,故称殷汤。“汤武革命”,
以暴力手段推翻暴君的统治,打的旗号都是“吊民伐罪”。“吊”的意思是慰问,“吊民”
就是安抚、慰问无辜的苦难百姓。“伐”是讨伐,讨伐罪恶的统治者,就是“伐罪”。两

句话的完整意思是:商汤和周武王为了拯救人民,安慰无辜的百姓,向暴虐的夏桀、商纣
进行讨伐问罪,推翻其政权而代其帝位。
有版本将“殷”字改为“商”,是避太祖匡胤之父之名“弘殷”之讳,
智永所书《千字文》“吊民伐罪”的“吊”不作“弔”;“周发殷汤” 中的“殷”
字为左边上“卜”中“日”下“廾”,右边为“殳”;“發”字中“殳”换为“攵”。该
“發”字还与后文“盖此身髮”中的“髮”字,在实行简化字后,并用为“发”,两者相
同,应注意区分。
坐朝問道,(zuò cháo wèn dào),
垂拱平章。(chuí gǒng pián zhāng)。
“坐朝问道”始于秦,在此之前称立朝,后写为“莅朝”。君臣上朝都是站着,没座
位,从秦始皇开始坐朝问道,君臣都是坐着,共商国事。“道”是指包括天、地、人三才
及万物的总规律,大道理。“垂拱平章”的意思是垂依拱手, 天下太平。语出《书经》“纯
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是垂挂,把上衣挂起来就叫垂衣。拱手是行个拱
手礼,这里既有帝王临朝,不论端立端坐都是垂衣而拱手,即姿态气度都是十分之庄重、
敬谨之意,也有表示不不用花什么气力就天下太平,无为而治了。平章是辨别彰明。《尚
书》里有“平章百姓”之语。平(音骈)的意思是公平正直,章通“彰”,有彰明、显著、
鲜明的意思。这里包含着参与、讨论、决策、处置、措施等等为政的诸多程序手续。这两
句话的意思就是:君主坐朝临政,与群臣共商国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
绩彰明。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朝”字左上“十”改作“亠”;“垂”字是将底部“一”
换为“凵”;“章”字中竖穿入曰内成田状。
愛育棃首,(ài yù lí shǒu),
臣伏戎羌。(chén fú róng qiāng)。
爱是爱护、珍惜。育是抚育、养育。“棃”通“黎”。“棃”字本身又有黑色之义,
所以黎首代表黑头发的广大民众。文义从黍,有众多的意思。臣是臣服、接受的意思。伏
是低头、顺从。戎羌代表了四方的少数民族,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简称。这两句
话说的就是:对黎民百姓一是爱护,二是养育,四方的少数民族都心悦诚服地感化归附。
遐迩壹體,(xiá ěr yī tǐ),
率賔歸王。(shuài bīn guī wáng)。
遐是远,指边疆;迩是近,指靠近中央的地方。“遐迩一体”是指把远近地方的各族
人民,视为一体,“率宾归王”出自《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賔”同“宾”。“率宾”等同于“率滨”,是四海之内的意思。整句话是说普天
之下,远近统一,四海的百姓都拥护、归附于中央王朝。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迩”字不作“邇”;“壹”字不作“一”; “賔”不作
“賓”。

鳴鳳在樹,(míng fèng zài shù),
白駒食塲。(bái jū shí chánɡ)。
化被草木,(huà bèi cǎo mù),
頼及萬方。(lài jí wàn fāng)。
凤凰、麒麟和龙是历史上记载的珍禽善兽,只有在仁义道德的太平盛世才会出现。周
朝兴起的吉祥标志就是“凤鸣岐山”。凤凰中雄性的叫凤,雌性的叫凰,古有三凤求凰的
典故。白驹是小白马。“白驹食场”出自《诗经》,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之诗句。“场”,
这里不能读成去声,即场所的场,是平阳。朱熹集传:“场,圃也”。毛传:“春夏为圃,
秋冬为场”。古时场圃同地,春夏为圃,秋冬把土打结实为场。“化”是教化,“被”是
施加、覆盖的意思。“頼”同“赖”,是幸蒙、依赖的意思。万方不仅仅指人,泛指一切
众生。这四句意为: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唱,小白马在草场上悠然地食草。圣君的教化
啊,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王道的恩泽啊,遍及万方的众生百姓。
有版本将“树”字改为“竹”,是避英宗之名“曙(与树同音)”之讳。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场”字不作“場”、“頼”不作“賴”。
第一部分讲了天文地理、气象物候、人类社会的出现和中国最早的政治制度。接下来
的第二部分,从“盖此身发”起“好爵自縻”至,谈的是儒家之伦理道,具体而言就落实到人
了,因为天地人是三才,人顶天立地,是世间最重要的。
盖此身髮,(gài cǐ shēn fà),
四大五常。(sì dà wǔ cháng)。
恭惟鞠養,(gōng wéi jū yǎng),
豈敢毀傷。(qǐ gǎn huǐ shāng)。
“盖”是发语辞,“身发”指身体。四大是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五常就是“仁
义礼智信”。“恭”是恭敬、谦逊,“惟”是惟谨、顺服的意思。“鞠”和“养”的意思
一样,都是抚育、长养的意思,例如《诗经》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
我育我”。孔子在《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四句话的意思
就是:人的身体发肤,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物质构成的;人的思维意识,是以仁义礼智信五
常为准则的。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盖”不作“蓋”;“发”字是上“髟”下“火”。前文已
注“周發殷汤” 中的“發”字还与本文“盖此身髮”中的“髮”字,在实行简化字后,并
用为“发”,两者相同,应注意区分;“毁”字左边是上“旧”下“土”。
女慕貞絜,(nǚ mù zhēn jié),
男效才良。(nán xiào cái liáng)。

“贞”字的本义是正,甲骨文形从卜从贝,上古卜卦,问事之正不正,就曰问贞。后
世假借为端方、正直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意志操守坚定不移。《易经》中称“元亨利贞”,
为乾之四德。“絜”通“洁”。是干净、没有污染的意思。“女慕贞絜”是说女子应该追
求的是保持自己内心方正的品性和外在洁净的品行。同样,对男子的要求也有两条,才与
良。“才”不是狭义的文学艺术的才华,而是指一个人的天赋、智慧、特长。“良”是指
一个人道德质量和作为。“男效才良”是说男子应效法德才兼备的贤人。也就是说,男女
虽然有别,而修身都是同样必要的。
“女慕贞絜”的“絜”字与后文“纨扇员潔”中“潔”字是有区别的, “絜”是
静也、清也、齐也、结也、约束也,而“潔”是清也。前者无“氵”,后者有“氵”,实
行简化字后,并用“洁”,两者相同,应注意区分。
有版本将“贞”字改为“清”字,是“贞”字与仁宗之名“祯”同音而避其讳。
知過必改,(zhī guò bì gǎi),
得能莫忘。(dé néng mò wánɡ)。
“知过必改”语出《论语》“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自己的毛病、缺点
总也改正不了,这是孔子每天都在担忧的。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知道了自己的过
错就一定要改正。再看“得能莫忘”“得”与“德”二字通假,很多书家把“得能莫忘”
解释为别人的德能不能忘记,自己的德能也不能够忘记。如果这样理解,“得能莫忘”的
“忘”字应为忘记、不记得之义,当读去声无疑。这里笔者暂且把要讨论的问题搁到一边,
先看一看《千字文》的押韵,从“天地玄黄”到“诗讃羔羊”是押下平声“阳”韵;从“景
行维贤”到“去而益咏”是押去声“敬”韵;从“乐殊贵贱”到“好爵自縻”是押上平声
“支”韵;从“都邑华夏”到“岩岫杳冥”是押下平声“庚”韵和“青”韵;从“治夲于
农”到“解组谁逼”是押入声“职”韵;从“索居闲处”到“凌摩绛霄”是押下平声“萧”
韵;从“耽读翫市”到“捕获叛亡”是押下平声“阳”韵;从“布射辽丸”到“愚蒙等诮”
是押去声“啸”韵。结尾的“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个虚字用今天的读音去读会觉得不
押韵,其实古音“者”字发音就像“楂”,“也”字发音就像“哑”,也是押韵的。不言
而喻“得能莫忘”的“忘”字如果读去声,就违背了用韵最基本的规则----出韵了,难道
周兴嗣这样的天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么?答案是肯定的:不会。笔者认为在这里“忘”
应读阳平,通“亡”,取终止之义。见《集韵》:忘,武方切,平阳。这样就好理解了,
就是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罔談佊短,(wǎng tán bǐ duǎn),
靡恃己長。(mǐ shì jǐ cháng)。
“罔”和“靡”都是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性动词,相当于勿、莫的意思。“靡”字
的本义是无、没有,读第三声。“佊”同“彼”。智永所书《千字文》本作“佊”,有的
版本直接把“佊”改作“彼”,这是不当的。“恃”在这里的意思是依仗。这两句话说的
就是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
信使可覆,(xìn shǐ kě fù),
噐欲難量。(qì yù nán liáng)。

信是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一。“信使可覆”出自《论语》“信近于义,言可
覆也”之句。这里是倒装句,为强调“信”字,将其倒装在及物动词“使”的前面。意思
是:说过的话要兑现,要能经得住反复考验。“覆”字的本义是翻转、倾覆的意思,此处
的引申义为审察、核实、检验。“噐欲难量”是说,一个人做人处事,心胸器量要大,大
到让人难以估量才好。
智永所书《千字文》 “器”作“噐”。
墨悲絲淬,(mò bēi sī cuì),
詩讃羔羊。(shī zàn gāo yáng)。
典出《墨子》与《诗经》。“墨”指的是墨子,“淬”,染也。《墨子》一书中有个
“墨悲丝染”的故事。话说墨子有一次路过染坊,看到雪白的生丝在各色染缸里被染了颜
色。任凭你怎样漂洗,也无法再将染色丝恢复生丝的本色了。墨子悲泣地说:“染于苍则
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这个故事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丝一样洁白,一旦受到污
染被染了色,再想恢复本性的质朴纯洁,已经不可能了。“诗”指的是《诗经》,《诗经》
里有“羔羊”一篇,赞美了小羊羔毛皮的洁白。意思与墨子说的差不多,也是感叹人的本
性像羔羊的皮毛一样洁白柔软。人应该永远保持这种纯善的、没有污染的本性才好。这两
句话的意思就是: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因有《羔羊》一篇而被传颂四海。
值得注意的是,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淬”字是左边“氵”右边上“九”下“十”,
上“九”下“十”是“卒”的俗写,在《千字文》的传抄中,有人不能分辨上“九”下“十”
是“卒”字,误认为是“染”字缺了一撇一捺,加之改成“染”字正好与墨子之叹相合,
便将“淬”写成了“染”,这是一个错误。“讃”不作“赞”。
景行維賢,(jǐng xíng wéi xián),
剋念作聖。(kè niàn zuò shèng)。
《诗经》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说的是贤德之人,德如高山人人敬仰,行如大
道人人向往。“景行”是景仰效法,景字的本义是日照高山,有高大、光明的意思。“维”
同惟。“克念”是指能够在心中思念。战胜自己为贤,再能成就他人方为圣。《尚书》有
“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之言。庄子用“野马”来形容人狂奔不已的念头和思想,
这里的“狂”字就代表了我们凡夫俗子。人如果能够克制住自己狂乱的思想和私心杂念,
凡夫就能变成圣人。同理,放纵自己的心念,圣人也会退化为凡夫。这两句是说要景仰效
法的惟有圣贤,能够念念不忘于圣贤,才有可能入于圣贤之列。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景”中“口”为“曰”,“克”作“剋”。
徳建名立,(dé jiàn míng lì),
形端表正。(xíng duān biǎo zhèng)。
“徳”同“德”,“德”与“名”是一对,名是名利的简称,“德”是因“名”是
果,德建才能名立,因好果必好,这是自然的道理。“形”与“表”又是一对,“形”指

的是人的整体形态,身心两部分。心正才能身正,身正了仪表容貌自然端正。这两句话的
意思就是德行建立起来了,声名自然会树立;心行举止端庄了,仪表自然就会端正。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的“徳”不作“德”,“建”为“聿”加“辶”。
空谷傳聲,(kōng gǔ chuan shēng),
虛堂習聽。(xū tang xí yǐn)。
禍囙惡積,(huò yīn è jí),
福縁善慶。(fú yuán shàn qìng)。
“空谷”指深幽空虚的山谷。“传声”是从那里发出的声音能反响的传续下去。“虚
堂”是高而空的堂室。“习”是接二连三的重复。“聽”,笑貌义。音为上声“引”,不可
读作平声“厅”,否则就与上句“形端表正”和下句“福縁善庆”韵律相悖。《易经》“积
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庆”是吉祥、喜庆。“有余庆”是福泽绵长,
这是积善的回报。“有余殃”是灾祸不断,这是积恶的果报。这里重点讨论了善与恶、福
与祸的因果关系。善恶是因,福祸是果。祸与福是一体两面,相对共存的关系。不想要祸
就别让福发展到极点,老子不是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话吗?人为什么
会有祸?因为恶积,是小恶的不断积累。为什么会有福?因为积善。所以“福将至,观其
善必先知之;祸将至,观其恶必先知之”。善恶的积累过程就是事物的量变阶段,这个阶
段还可以自己控制。一旦到了祸福临头的质变阶段,就非人力所能控制了。有人会问,为
什么前面两句话,由“空谷传声”又突然转到“善恶祸福”上去了呢?表面看起来,好像
二者之间没有联系,其实前后四句在语义上是紧密相连的。“空谷传声”传出的是谁的声
音?“虚堂习听”听到的又是谁的欢笑声呢?都是发声者自己发出的声音。如果不出声,
哪里会有“传声”和“习听”呢?人的祸福都是自己招感来的,就像自己在山谷中呼喊,
听到的是自己的回音一样。一切因果都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所以《太上感
应篇》的第一句话就是“祸福无门,惟人自招”。此外,太空有凸透镜的放大效应。在山
谷中发出的声音和听到的声音不一样,被放大了很多倍。同理,一个人造的善恶之因很小,
但变成果报的时候会放大不知多少倍。明白了这个宇宙的基本定律,我们就再也不敢起恶
念、做坏事了。相反,举手之劳的小善要多做,因为将来的福报会成倍数地扩大,好像高
利率的储蓄存款一样,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以上四句话连起来,完整的意思就是:空旷
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欢悦声非常清晰。祸害是因为多次作恶积累而成,
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
智永所书《千字文》中“谷”不作“穀”;“傳”字为去掉“寸”上一横一点;“聽”
去掉“心”字上一横;“因”为“囗”中加“工”;“缘”作“縁”。
尺璧非寳,(chǐ bì fēi bǎo),
寸隂是竸。(cùn yīn shì jìng)。
《淮南子》上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璧的本义是平而圆、中心有孔的
玉环,后世将上等的美玉称为璧。直径一尺长的璧是非常宝贵的,古有“和氏之璧,价值
连城”的故事。但是这里却说“尺璧非宝”,这是与光阴比较而言的,与光阴相比,一尺
长的美玉也不是宝贝,但是片刻时光却值得珍惜。古人为什么将时间叫做“寸阴”呢?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