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别让你的欲望裹挟你的孩子

 易经即二进制 2017-12-04


为母不易的三个故事




嘉心自从当上妈妈就没少操过心,从奶粉什么牌子好,到纸巾哪种柔软卫生,更别提上什么早教班,几岁学什么知识最合适。小孩今年4岁,她给报名了小提琴、英语、绘画。这孩子扭捏,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外向,嘉心决定让他参加英语班周末举行的英文诵读展示,让孩子锻炼锻炼。嘉心在家里陪着孩子背诵,孩子学东西快,听一两遍就都会了,嘉心再指导孩子加上相应的表情,孩子的表演让爷爷奶奶爸爸和嘉心都很满意。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轮到嘉心的孩子上台的时候,孩子不愿意了,嘉心使劲鼓励,孩子倒还哭起来,最后嘉心把脸一沉,孩子终于同意让嘉心陪着一起上台。要能有在家表演的水平多好啊,嘉心感到挫败。


三十出头的晓丽,如今怀上了第二胎。她精心呵护的脸蛋还是那么美,身材还是那么匀称,真看不出来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小被家人宠爱着长大的她,大学毕业后跟家里物色的如意郎君恋爱结婚,孩子出生后有保姆和家人帮着带,她也学各式先进的育儿理念用于指导保姆和家人,如今老大7岁,刚刚送到本市最好的私立寄宿制小学。怀着第二胎的她,定制了营养学课程,请了私人健身教练,在她看来女人嘛最重要的还是要负责美美的。可就在前几天,她发现自己竟然有了一根白头发,现在明显没有怀老大的时候气血好了,赶紧让阿姨炖燕窝。


曾女士今年退休了,从春天开始就没闲着,每个艳阳天都去看花,樱花、梨花、郁金香、薰衣草……跟老姐妹们一起在花海中徜徉,在春光中陶醉。只是总免不了有人要问:你女儿处对象了吗?曾女士的女儿两年前离了婚搬回娘家来住,之前交往了朋友还会说一下当然也都是些没有正形的,被曾女士反对了几回也不说了。曾女士四处物色,好不容易朋友介绍了一个各方面条件挺好的男青年,女儿竟然不去见面,说什么之前的婚姻失败都怪曾女士。曾女士现在一看见女儿就觉得心头发紧,忍不住叹气,女儿干脆早出晚归,母女俩连面也不必碰见了。


嘉心、晓丽、曾女士,她们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妈妈们;妈妈们的故事,每天都在无数次地上演。

嘉心希望孩子能够出色地当众表演,当孩子不愿意或没能满足嘉心的愿望时,嘉心那阴沉的脸色无疑让孩子感到害怕,于是孩子一边哭啼着一边努力去迎合妈妈,他完成了那个表演,也没有完成。“美”是晓丽的终身事业,即使已为人母,孩子并没有成为她生活的重心,她把更多的爱和关注给了自己。她那7岁就被送去寄宿的小孩会不会特别孤独,或者他从小就已经习惯了即使母亲在身边,爱也并不真的在。曾女士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错,当年自己不也是在父母的物色下嫁的人,这都三十年了不也挺好。女儿整天不愿意相亲,女人的黄金年龄就这么几年,不赶紧结婚,那要等到什么时候生孩子?往后的事情,曾女士想起来就心烦。



在三位妈妈的故事里,都倾泻着她们的欲望,并且她们的孩子都以不同的方式承载着她们的欲望。可是,这些支配着她们的欲望,真的是属于她们自己的吗?



人格的成长线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中有一条线索,从一元关系到二元关系再发展到三元关系这条线索对人格的独立和成熟,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婴儿初生的时候,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此时的婴儿处在一元关系中。当他饿了,妈妈的乳房来喂饱他;当他冷了,妈妈的怀抱来温暖他;当他尿了,妈妈的双手来给他换舒适干爽的尿片……在婴儿的一元世界里,其实妈妈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妈妈的乳房、怀抱和双手都被婴儿幻觉为他自己的一部分,妈妈对他需求的满足让他更加感到自己就是全能的王,是他的世界的主宰


这初生时期的全能感,对我们的人格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建立了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信心。


当婴儿慢慢长大,在妈妈不可避免的“失误”中,比如妈妈不可能总是当他一饿就能给他喂奶,妈妈也不可能总是当他一尿就分毫不差地给他换尿片,诸如此类的情况对婴儿来说是一个一个小小的但可以逐渐忍受的挫折。在这样的温和的挫折中,婴儿慢慢意识到妈妈这个完整的人的存在,妈妈不再是一个怀抱或者两只手这样碎片式的存在,而是一个完整的人。意识到妈妈是一个完整的人,对婴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性的发展,因为这时候他的世界里有了两个人——他和妈妈,母-子关系就是二元关系的雏形。母-子关系中,妈妈是丰富的,她有甘甜营养的乳汁、温暖柔软的怀抱,以及所有美好富饶的东西,她是所有爱与美的源泉,与此相对比的是婴儿如此弱小贫瘠,他嗷嗷待哺他不堪一击,婴儿绝对地依赖着妈妈。母-子关系是孩子未来所有二元关系的雏形,这些二元关系中都包含着一个最核心的要素,正如最初的母-子关系般,存在强与弱的对比。

孩子的发展在继续,父亲这个重要的角色逐渐进入到孩子的生命进程中。虽然从出生开始父亲就存在,但是在孩子的一元世界以及母子二元世界中,父亲是不那么重要的。直到这个时候,父亲真正地进入到孩子的精神世界中,并竖起第三块基石,从此孩子-母亲-父亲的三元关系开启了孩子新的心灵历程。

孩子处在三元关系的重要一角,没有孩子,三元关系将不复存在。因此孩子需要被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如果孩子实际上被作为母亲或父亲的附属品,那么三元关系其实仍旧只是二元关系。如果孩子能够被当做一个独立的人,那么最终这三元关系中的每一个人都将获得同样重要的位置,孩子也将获得平等和尊重,他的人格将能够被尊重并支持其发展。他的意愿可以得到表达,他的声音能够被听到,他拥有属于他自己的欲望,同样,他也允许其他人跟他一样。三元关系以平等为基石,促进着人格的独立、健康和成熟。

如果一个孩子够幸运,他会经历这一系列过程,跨越一元关系的绝对自恋,穿越二元关系的强弱对比,最终抵达三元关系中包括他自己的每个人都以一个独立、完整的人而存在。



欲望,他者的欲望

当婴儿在一元关系中,他的欲望就是一切:他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困了就要睡,尿了就要换,而且都想得到“立刻”的满足。他用啼哭,用挥拳蹬腿儿,宣告着他自己的欲望。


当孩子身处三元关系中,由于父母尊重并平等的对待他,允许他发展出独立、自由、成熟、完整的人格,因此,他的欲望可以完全自他的心底生发,而不必屈从于任何人的欲望。

然而,在二元关系中,由于婴儿全然依赖着母亲,婴儿的欲望能否属于他自己,这就要取决于母亲。

如果母亲是“足够好(Good enough)”的,即使有时候有延迟或者其他挫折,但是母亲总是在尽她的努力,那么婴儿的欲望仍然是被满足的。由于母亲认可了婴儿的欲望,所以婴儿也认可了自己的欲望。


但是如果母亲对婴儿的理解是不够的,有时候婴儿困了,但是母亲以为他饿了,或者有时候婴儿不舒服了,但母亲以为他困了……甚至如果母亲根本就忽视婴儿的欲望,比如母亲接下来有什么事情而现在她有空,她就想趁现在给婴儿喂奶,而婴儿本来正在熟睡。于是婴儿的酣睡被打断,奶瓶或者母亲的乳房强行塞给了婴儿,他被迫吃起来。那么如果这些不被理解和忽视积累太多,婴儿明明欲望着一个东西,但他总是得不到或者被塞给另一个东西,那么婴儿的欲望就变成了让他自己困惑和不知所措的,由于母亲没有认同他的欲望,因此婴儿也很难去认同和拥抱他的欲望。

当他有了一个欲望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有一个怀疑的声音“我应该有这个欲望吗?”同时,由于他如此完全地依赖着母亲,母亲的欲望逐渐变成了他的欲望。后来,他本该进入三元关系中,但是由于他的欲望实际上是母亲的欲望,表面的三元关系里其实没有他的位置。再后来,他长大了,但是他没有获得过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他的欲望没有得到过真正的承认,他仍然在二元关系中打转,只是现在母亲的位置上有了其他人,也许是丈夫或妻子,也许是老师,也许是领导,也许是其他权威……他为了让自己的欲望有一点空间,他发现他必须比其他人强,否则他的欲望只能臣服。




如果母亲本人就是由这样一个婴儿长大的呢?

也许,嘉心就是个内向的孩子。她学东西一目十行,她背起诗来行云流水,她心算起来三下五除二,她什么都会可就是不乐意当众表演。她的母亲不能接受她自美其美的安分,她被母亲领着参加各种展示活动,她也努力满足母亲的欲望,比如主动参加班级竞选,逼自己到各种场合演讲,后来她好像把自己改造成功了。然后,她做了母亲,她在孩子身上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她自己那从不被接纳的部分和欲望,同样的她不允许出现在她的孩子身上。当嘉心对孩子感到失望的时候,那把孩子逼到哭泣的欲望,真的是她的吗?还是从小她接收到的来自她母亲的欲望?


从小,晓丽就被打扮得像小公主,穿纱纱裙、戴亮闪闪的装饰,她听得最多的是“真漂亮!”念书的时候,有的女同学头脑好学习优异,有的女同学擅长造气氛搞活动,晓丽始终是班花,她不要开夜车赶功课,她十来岁开始敷面膜研究美容,从小被教育的是“美丽是女人的武器”,或者也是交换优渥生活的法宝。后来,她做了母亲,她读不懂孩子的哭是要吃呢还是要睡呢还是要尿呢,麻烦极了,反正有父母和保姆。她喜欢宝宝被收拾的干干净净香喷喷的,她会抱着他玩耍逗乐。不过一旦她的美容、健身、购物时间到了,可是不能耽误的呀。在晓丽还没有长成一个独立的人之前,她已经被注入了家人的欲望,她用尽一生做一个美人,她没有机会做一个其他样子的人。


曾女士也不是一开始就是曾女士,她也曾经是曾小妞、曾少女,也曾怦然心动,也曾不愿让现实沾染自己纯洁的爱情。可是母亲说,写的诗能当饭吃?家境不好嫁过去不是自讨苦吃?她想说我就爱他写的诗,我不怕跟他吃苦,可是万一呢,她觉得自己没法负这个责。毕竟父母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多,父母选的人那都是经得起人生智慧检验的。在嫁人这件事上,她最终没敢选自己爱的人,她不敢负这个责。毕竟,从小没有人教她可以有自己的欲望,前提是对自己的欲望负责就行。


改变的开始

在三位妈妈的成长中,她们自己的欲望或被忽略,或被扭曲,她们承载着他人的欲望长大了。如今,她们成为了母亲,这些本就不属于她们的欲望,还要继续传递下去吗?

     不,请停下来。


当一个欲望升起来的时候,

请仔细地审视它:

它为何此刻出现?

它来自何处?

它是否真的属于我?


如果嘉心愿意停下来审视,也许,她会问自己为什么强烈地想要改变孩子的内向?也许,她会逐渐看见小时候那个不被母亲接受的自己;也许,她会去分辨不接受孩子的本性是否是她的真心;也许,她可以去拥抱那个哭泣的小孩和当年的自己。


如果晓丽愿意停下来审视,她会不会发现自己对女人的理解单调而偏狭?她会不会试着去寻找和丰富女人其他的面向,比如智慧、灵秀、勤奋、好奇、温暖、腹有诗书、气质如兰……她会不会发现,其实她既可以是个美丽的女人,同时她也可以是有着源源不竭的爱带给她的儿女的母亲?


如果曾女士愿意停下来审视,也许,她会问自己为什么那么想要女儿去相亲结婚?也许,她会想起曾经被放弃的爱情一直在她心灵的某个角落;也许,她会发现女儿其实跟她年轻时挺像,只是女儿比当年的她更勇敢和坚持;也许,她会倾听女儿的心声,并支持女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不被欲望裹挟,

需要清晰地看见它,

或许这就是改变的开始。




关于骐骥心理

这是一个与心理学有关的的空间,这里有一群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爱好者,大家在这里从事着个案咨询、团体咨询、心理学教学与培训、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沙龙、心理讲座、包括个人与组织的职业心理健康帮助、管理心理学应用与研究等事业。我们的专业方向以心理动力学理论为主,从潜意识里探寻人格的健康和完整。


除临床个案外,工作室每年都会定期举办基于推广心理学科普化的心理沙龙、以培养心理咨询师实践操作技能为目标的连续课程、绘画治疗、释梦工作坊、为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提供的如人才测评、职场健康等管理心理学服务、以及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课堂、孕妇心理工作坊、亲密之旅等特色课程,旨在推广心理动力学知识,促进个体与团体心理健康为目的。


无论你是心理咨询师,还是心理学爱好者;无论你是心理学教师,还是希望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者;也无论你是心理问题困扰的求助者,还是将心理学与管理、教育、文学、艺术等跨界整合的的创新者,骐骥心理工作室都欢迎你的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