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心设计问题,讲究提问艺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danfurong 2017-12-04

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邀游:好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

1、问题要针对性与新颖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学生。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老调重弹”,学生就不能被吸引。相反,如果教师在设计时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等,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动脑思考。。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巧妙地利用我们孩子熟知的自行车车轮的形状向学生激疑:“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椭圆形或长方形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形体图形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长方形不稳,有的说因为做成圆形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圆的车轮走的路程最少等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我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学生探究这样的问题积极性很高,从而教学效果比较好。

2、问题的梯度要适度

教师的提问设计要考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些教师的提问过于简单,学生只做浅层次的记忆性回答,就谈不上启发学生的思维。所以课堂上应该尽量避免提这种问题。但提问也不能过难,如果让学生无从下手,出现冷场的现象,到头来还是由教师自己来解答,这样教学效果也不明显,所以,教师每节数学课的问题设计一定要深浅适度,问题的难易程度要合理,问题设计的梯度要科学,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新知识中来。

二、讲究提问艺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基础

1、导入新课教师的提问

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让学生有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成浪的效果,例如:“你能算出我们已经学习的9加几的题目吗?说说你是如何算的?用什么方法?那么8加几你会算吗?你又是怎样算的呢?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同时又导入新知识,既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里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出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2、过渡处教师的提问

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这样的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贴切,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以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学习习惯,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化解难点时教师的提问

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知识上,有的在方法过程上,有的在思考角度上,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从而来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如:在凑十法的教学时,难点就在方法过程上,我在教学中将凑十法分解成:看、想、分、加。如:8+5=1、看:第一个加数是几(8);2、想:8与几(2)凑成十;3、分:就把第二个加数5分成234、加:就用10加第二个加数分剩下的3,所以8+5=13.这样一小步一小步的来,难点就可以迎刃解。

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有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深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讲究提问艺术,就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安口镇明德小学:单福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