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

 海涛668 2017-12-04

你还记得你写的第一封家书吗?

你还记得写信时的专注、等信时的期待、收信时的惊喜、读信时的感动吗?

你还记得“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些诗句的美好吗?

今天,我们来欣赏杨伟义先生19年前写给父亲的一封信。

杨伟义1974年出生于文化重镇大同左云县。19年前,刚毕业的他只身闯荡太原,生活苦,压力大,可一封从家乡寄来的书信能让他欢喜上好一阵。在那个年代,电脑、手机尚未普及,书信是游子与故乡亲人沟通的重要手段。每次收到家书,杨伟义都要反复阅读。也是那时,他明白了“家书抵万金”的含义。

杨伟义说,书信是一种文化生活载体,一封从远方寄来的书信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愉悦感和思乡情,无论何时,一封手写的书信更加正式、深刻和凝重。如今,书信却成了最奢侈的通讯方式。

杨伟义小时候便开始接触书法,精通书法的爷爷一字一句教他读写。随着年龄的增长,杨伟义写字的欲望越发强烈,他坚持练习,如今书法已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年前的一封家书,19年后再次翻看并用书法重写,杨伟义感悟很多。他说,年轻时一定要多吃苦、多读书、多拼搏,要树立志向并坚持下来,更要与人为善、结善而交。

“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干回路不知。(注:宋赵抃(biàn)·《闻岭外寇梗》)”杨伟义说,他的心情就是如此。

一封家书珍藏19年

一封家书珍藏19年

一封家书珍藏19年

一封家书珍藏19年

一封家书珍藏19年

一封家书珍藏19年

释文:

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收到父亲家书,久别之情油然而生,不想马上拆开,只想静静欣赏那信封上的字体。有种回家的感觉。晚上独自拆封,信的内容为“伟义吾儿,见信如晤。为父年迈……”

读到这里,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记忆中父亲永远身板结实硬朗,但细细想来,自己都已长成小伙子了,父亲怎么能不老呢。的确岁月催人老啊。一个“迈”字把我拖回了孩提时代,父亲锄田时,我在一旁逮蝗虫,歇息时,父亲逗我玩,随着我们的长大父亲逐渐地苍老。当读到“腊月了,给你寄几件冬衣,一个人在外照顾好自己……”我眼睛有些湿润。刚毕业留在太原,各方面压力较大,我都能忍耐克服,可是父亲的一封书信让我哭了,父爱如山。

想起家里那时候缺少劳动力,由于我的出生,母亲不能劳作,父亲和年仅十二岁的大姐拼命劳动,年底因工分不够还是缺口粮,家里很是清苦。有一年过中秋节,我哭闹着要吃月饼,父亲背上我使尽浑身解数逗我开心,来回在街上转悠整整走了二条街,那时我有多么的不懂事,幼稚的我根本不知道家里已经没钱。直至我伏在父亲背上睡着,如今想起彻夜难眠。

父亲性格内向,善良而又憨直,节俭是父亲的天性,受父亲影响,于我们养成了好习惯,其实父亲一直想让我留在老家工作,但终未能如愿。我觉得欠父亲太多太多,有时候抽空回家看望,父亲很是高兴,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和父亲聊聊,来表达对父亲的眷恋之情。书短意长,不尽欲言,颂祝金安。

伟义恭叩

丁丑年冬月于宿舍

作者简介:

一封家书珍藏19年

杨伟义,1974年生,山西大同左云人,中国硬笔书协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第十一届中钢赛优秀奖。入展全国第二届中青年硬笔展,山西省和谐书韵展获二等奖。毛笔类:入展山西省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入展山西省第五届群众艺术展,多次获奖、入展山西青书协展。历任太原八届、九届青联委员。

晋善晋美晋飞头条号感谢杨伟义先生的信任和支持!

一封家书珍藏19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