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阿兮随笔 2020-08-22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石棚整体村庄村貌

石棚村,是榜上有名的中国传统村落,是胶东地区山区古集镇村落、庙会历史村落和家族村落合三为一的典范,村落建设和建筑细部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村庄位于山东省招远市张星镇政府驻地东18公里处,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四面环山,如同一个袋子,袋口朝北。站在村外山路上看石棚村,更像是被群山环抱怀中的明珠。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穿村古河道

石棚村传统建筑主体为清朝中晚期以来建筑的民居院落,其中大部分院落为单进的三合院、四合院,少数并联或串联。东西主街依古河道之势而成,古河道上一座座石桥,把南北街巷连成一体。街两边都是南北胡同,街巷纵横交错,拐子胡同标新立异,胡同内石头路,古井,随处可见的古建筑风格的精细木雕(如门簪)、砖雕(如影壁)、石雕(如门枕石)等。整个村庄掩映在绿树之中,古朴典雅。

石棚村的村名,就是一个故事。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由此巨石而命村名石棚

据传,当年史姓人走到此地,见四面环山,果木葱茏,一天然石头棚,口朝东,开门迎客之姿,下面有一条小沟,沟里有泉眼喷涌。于是决定在这住下,故名“石棚”。现在石棚依然在,就在石棚村东南。只是现今安村的史姓,已搬去了哈尔滨,哈尔滨史家村就是。

石棚村周围每一座山都有传说:东山望儿顶上的星儿石,大滑石八卦、小滑石八卦、道士帽(一块形状像道士帽状的巨石)等等。相传,有仙人道士挑担而行,一头放着道士帽,一头是星星,走到石棚这里,压断了扁担,那南北向的哨壃背,就是扁担。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石棚村貌2

今天,其它山文化暂且一放,阿兮要单讲一下石棚村“天下第一石瓮”的故事。

此石瓮,位于中国传统村落张星镇石棚村的东南山上,所以又称“南石瓮”。据村民讲,石瓮是由一整块花岗岩石组成,远望去,如同天降神物,矗立于半山坡上。石瓮口朝上,上口宽阔,浑圆,直径3.4米,瓮底回缩自然,深度也是3.4米。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门楼上古老牌匾

这么大,又浑然天成的石头瓮,说一句“天下第一石瓮”,委实不虚。反正阿兮是没听说中国其他地方有这样的石瓮。而且这石瓮,也并非只靠天然与巨大称霸天下,它还有一奇,也是天下独一无二。

石瓮底,居然是天然冰洞。桃花开遍山岗时,这石瓮里依然寒冰彻骨。我采访过好多石棚村村民,提起石瓮,一个个兴奋莫名。纷纷给我讲他们上小学时,如何因好奇去探石瓮的往事(大人们禁止孩子去石瓮的,说里面住着一条大蛇)。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石棚民居精美的门楼及山墙雕塑

他们说,石瓮因口大底小,并不好爬。他们一般是好几个小伙伴一起互相帮助,才能爬上石瓮沿,然后想办法下去。瓮底冰很厚。盛夏季节,瓮底仍有残冰,寒彻骨的凉。有几位村民说,当年淘气,喜欢偷爬进去,取了瓮底的冰,当冰棍吃。酷暑天实在热得受不了,才有大人们结伴去瓮底乘凉,却是体格再好的壮汉,也挺不过一个时辰,就得爬出来,阴寒彻骨,冻得骨头痛。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古民居

不过是丈多深的一个石瓮,直径也有丈余,口还朝天,我无法理解为何底部会常年累积寒冰?难道这瓮底的坚冰下,会藏有什么大自然的奥秘?有着通往极寒之地的缝隙?问村民,祖辈有没有流传下此瓮奇寒原因的传说?村民纷纷摇头,说没有。只有一个石瓮内住大蛇的传说。

我问大蛇有多大?几个老者用手比划着,说那大蛇速度极快,不容你看清面目,哗地一声穿过麦田,如大海被帆船犁出一道深沟,浪花翻涌。大蛇跑过后,有胆大者互相壮胆过去查看,见那麦田里就有四畦麦子宽,全部被碾压仆倒!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独具魅力的胡同艺术

这个我真难以相信。这得多粗的大蛇啊!估计得有水桶粗了。虽然石棚村四面环山,沟深林密,山岩叠嶂,主要以果树和山岚为主,可这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大的蛇吗?所以只做记录,不置评。

我在石棚村分别采访了有十几位老人,问及石瓮,他们给我讲的传说故事,如出一辙。说村里看到过大蛇“犁田”场景的,有三人,全部有名有姓。至于南石瓮里玩耍过的,那就不计其数了。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独特的拐子胡同

我请求村人带我去山上实地看看那石瓮,村书记遗憾万分:“前些年村里在东南山打石头(花岗岩是很好的装修装饰石材),被山上放炮炸起的碎石掩埋,现在看不到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

我说一声“可惜”,沉默了。寄希望这“天下第一石瓮”,终有重见天日的一天,也许就成为招远旅游一景,名动天下呢。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山墙雕刻艺术

石棚村的另一个瑰宝,是一座没有梁的庙。这也是迄今为止胶东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座无梁殿建筑。无梁殿,顾名思义就是不用木柱、木梁,只用砖瓦建成的殿堂,最早出现在战国,明清时达到鼎盛,如今全国保存完好的只有5座。

石棚村无梁殿,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虽历经沧桑,却依然完好。这座无梁殿名广济庵(村民又称观音殿、菩萨庙)高宽各约7米,全部为砖石结构,没用一根木头,屋顶的内部结构则为青砖四面坡结顶。上面覆瓦,为青瓦正反双扣的覆瓦技术。1米多厚的墙壁是由杂石堆砌而成,殿的砌石大小不一,大的可怀抱,小的不够拳握,应该是就地取材利用了山间碎石。屋顶正面看为中规中矩的梯形,上顶宽度目测不到2米,侧面长度大约4米,到屋檐高约3米。无梁殿基本是个方形,长宽有七八米。南面中间为拱顶门洞,两扇木门宽不到1.5米,高约2米。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无梁殿

无梁殿的墙壁在文革时全部被烂泥糊死,从烂泥脱落的地方可以见到底下的部分壁画,一幅菊花图案,绿叶黄花的色彩仍十分鲜艳,栩栩如生。其它墙面也有类似图案痕迹。殿里原来有个观音菩萨像,坐在莲花座上,旁边有小童。‘文革’时菩萨和小童被抬出来砸了,莲花座也搬出来让雨淋了,最后只剩木头架子。在无梁殿房檐西侧,也有一棵从砖缝里钻出来的柏树,有3米多高,上百岁了,可惜被伐倒,树桩犹在。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明代戏楼

在无梁庙南相隔不远,有一座戏楼,也建于明朝,保存基本完好。每年二月十九日和六月十九日,是石棚村庙会日子。清末民初时期,石棚的庙会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周边县市都来赶庙会看戏。

石棚村的古柏树,明末建庙时所栽,年龄约四百岁,在大队部院内,原本是药王庙、百子庙、祠堂、无梁殿诸庙宇的坐落地,前后三进院,无梁殿(在前)两面是香客们行走的通道。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村民说,当初建庙,因第一代主持道士名叫吴科松,他以名字谐音,栽下了五棵松柏。后来又经过了若干年,就传到道士刘科树这一代。刘科树这道士很是个性,听说五棵松的来历后,大笑:“谐音种树,我还叫刘科树呢,伐了其余四棵,只留一棵吧!”就这样,石棚村的古柏,由5棵变成1棵,到今天还枝繁叶茂。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村庄随处可见的古柿子树

村庄另有古槐一棵,古银杏树一棵,古柿子树无数。

瓮儿顶(又名望儿顶)山上有石圩墙50米,南围子山上,有石圩墙20米,这些遗迹,则是清末捻军东征历史的重要见证。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石硼北山石圩子

石棚村,是招远著名红色革命老区,它紧邻龙口市北马村,是龙石线的最南端,张郑线也从此经过,交通便利。抗日战争时期,这里驻过县大队、九中队、七中队。有很多红色故事。

为什么在招远的一个山区农村,会有如此特殊结构的无梁古建筑?其背后又有怎样吸引人的历史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石棚村,继续挖掘探究。

石棚石瓮无梁殿,小山村仅凭三点,登榜中国传统村落

精美砖雕照壁和旁边的圆拱门

爱自然朴素生活,写有态度文字。关注阿兮随笔shihui_axi,带您看不一样的农村,共同探讨三农话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