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先觉:田一卫大师《巴山魂》赏析

 眼镜老猪猪侠 2017-12-04

《巴山魂》( 盆长:130mm    石材:龟纹石    树种:米叶女贞 ) 

田一卫大师《巴山魂》赏析

原创作者|张先觉(湖北省一个盆景艺术痴迷者

中国盆景获得授权转自张先觉老师微信公众号“张先觉-ID:zhangxianjue-pj”

    

田一卫老师出身于盆景世家,自幼爱好美术,从小随父学艺,在美术、雕塑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由于自小生活在巴蜀一带的长江边,因此对长江水域的风土人情及山川地貌有孩童时代的记忆和感情,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到后来都成了他创作山水盆景的源泉。田一卫老师从事盆景创作40余年,以致他创作的很多山水盆景,其透视比例把握精准,小中见大、如诗如画。用山水盆景表现的巴蜀山川景致,别具一格,独树一帜。我每看到田一卫老师创作的新作,就有一种发自内心想写赏析的欲望。现将田一卫老师的《巴山魂》赏析于众,误读之处静候发落。


说起田一卫老师的《巴山魂》,不得不说说巴蜀。凡是亲临感受过长江流域巴蜀一带的岩体美景,无不对巴蜀流域及其生态美景产生敬畏,我们在这里无需离题去探讨新生代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是如何铸就长江巴蜀一带的岩体形态,但大致可知,它的形成是经过了恐龙时代的漫长岁月。地球奉献给华夏人类的长江水岩文化,孕育了古中国灿烂的江河文明,长江流域萌生的多元艺术,滋养着华夏大地的炎黄子孙。《巴山魂》的创作,就是当代盆景人于此最好的写照,是根植这块土地的艺术家于心灵对美丽自然的情感迸发。田一卫老师的这一力作,无疑是中国山水盆景在立意、构图和表达形式方面的突破与创新。

 

《巴山魂》山体的自然原型


首先尝试赏析《巴山魂》的客观自然美及人文属性所在。

   

《巴山魂》虽然采用的是一主一次的布局模式,但作者对巴山岩体的水蚀和风化形态的典型特征刻画的入木三分,表达得淋漓尽致。

    

几千万年的水体冲刷,几千万年的自然风化,山的岩体不再是那么像金子塔似的基稳厚实,倒三角的锥形山体或独立锥形岩体在流域随江可见,岩峰四周风化塌坠后的低矮围岩,形成一个个有中心岩柱支撑的叠形山体,层岩叠山在两岸成峽。作者在抽象自然风貌,将其典型艺术化合成《巴山魂》的多层地质地貌特征,是慧眼独到,一鸣惊人的。



《巴山魂》的主体在作品中被作者构造的并不孤立,水体常年周而复始夹杂河沙卵石磨蚀河床,把石床岛礁雕琢成参差有序的鲸形岩体形状,再配以若干个次岛次屿与之呼应,形成其流域生态野趣;构成其多礁的散点布局;形成其江面的迂回水道;构成其聚散有致的浅滩暗礁;形成有虚有实的多维性;构成有藏有露的立体意境;营造其有视觉冲击的悬崖沟壑;经营出将石径意于山体草灌中的曲径通幽;点化出作品的巴山人文情怀;浓缩巴蜀山水于咫尺千里之中;呈现出千里江湖承载着巴蜀文明千万年来的变迁与共存。




巴山山脉及长江流域两岸多散居着蜀鄂山民,从原始的洞居养成的分散独居的生活习性,使得山民择居独特而隐蔽,或择近水,或择易耕,或择狩猎,或择隐居,世代自给自足,苦涉高寒居,盼得天地灵。

    

作者对巴蜀风土人情体察细微,作品中布瓦旧垣,散置山涧,或栖息平丘,便于走亲;或栖息坡谷,避风挡寒;或栖息江岸,打鱼持家,江边人家有的还看管着一段江域的航标灯。作者营造意境的藏与露,好似山后有浅滩渡口,安有桥木,人舟有道,接送来往,将山民衣食来源,隐意来自背山的忙碌。作者选用比例合适的房舍摆件将《巴山魂》点缀的饱含人文情怀,放置得亲民近俗。《巴山魂》使人情不自禁联想到山魂伫立,看往日寒来暑往,大江咆哮,江号幽鸣,棉织盐巴,天府烟土,迎帆东逝水,逆帆西江激。千里江岸,看到了拉纤人黝黑的臂膀,无尽的艰辛都磨刻在深深的纤道岩槽中。

    

巴山有集美景致的山魂;巴山有汉与土家的情魂;巴山有作者儿时的回忆;巴山有可歌可泣的不舍情怀。《巴山魂》不移,情难断,千万年重复着大江东水雕琢出沟壑纵横的山岩,被恰当点植的米叶女贞衬托的无比巨大且充满生机,一切都是那么的认真,一切都是那么的逼真,一勺则江河万里所呈现的小中见大,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饱满情怀和深厚的综合艺术功底。


近看主山体

远看江与山



 ——唐・王维《山水诀》和五代・荆浩《山水节要》插图


我尝试再从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角度来赏析《巴山魂》的画理。

    

早在中国的北宋时期,绘画理论家郭熙便率先提出了山水画的取景构图三远法。《巴山魂》主峰自下而仰岩顶,有了高远;自前而窥山后,有了深远;自近处而望远山远水,有了平远。《巴山魂》的经营位置,山不平,树不齐,水流迂回,形意不断,打破了呆板的画理禁规。《巴山魂》立体气韵生动,物象形是,景随舟移,以形传神,符合山水画立意为象相结合的创作原则。《巴山魂》铺设水际,无无用之山,再设路岐,无连绵之道;主峰层岩高耸,辅岩奔趋;岩上洼凹处农舍有安,房舍近处树不赢尺,群灌成林;江中泛舟渔翁,驻锚江岩,生息安然,令人神往。《巴山魂》构图悬于崖,造景断于壁,山高水长,气象万千,神韵自出。意想夕阳寥寥炊烟,巴人生息出没于此,境意不绝,此属山水画内涵之神。《巴山魂》整体布局合理,有大气势,主山峰放置在右侧黄金分割的位置,山与江面重心均稳。山有势在、水有源来、悬崖峭壁、山岩跌宕、气吞山河、意境深邃。辅景陪衬是山水画的组成部分,主辅遥相呼应,既衬托山石之大,又突显山之恢弘。正与唐・王维《山水诀》中所述画理,同曲同工。

    

五代・荆浩《山水节要》记载:“山立宾主,水注往来;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置路弯,模树柯,安坡脚;山知曲折,峦要崔巍,石分三面,路看两歧,溪涧隐显,曲岸高低;山头不得重犯,树头切莫两齐。”《巴山魂》都做到了。

    

山水盆景同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是同源异工的,山水盆景的始作者如果悟失其理,不能举一反三,必然是照本宣科,疑似磊石。


《巴山魂》局部效果栩栩如生



由于山水盆景与山水画有截然不同的视觉维度空间与小中见大的真切感,所以在画中的映像与山水盆景中的实体景象就有了区别,可画与不可置,可置与不可画全凭鉴赏者的阅历和形象思维来互为补充。

      

《巴山魂》的一石一水,移步移景,是作者大量采用了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将《巴山魂》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于每一处移动视点的角度上。在把握“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远石无皴、远水无波、高与云齐”的局部透视规律中,将《巴山魂》的阔远、迷远与幽远(新三远),表达的经得起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观、拉近看、移步观的意想境界。

    

《巴山魂》打破常规,冲出创作边界束缚,采用了无边波形汉白玉平板盆,这样更有益作者表现大千世界的宽广。从观赏视角欣赏,作者用石质统一,体量大小不等的零散点石,营造江面宽而不虚,虚中有实,虚实相依的自然景致。江面水与石的聚散和体量关系处理的恰如其分,十分逼真。由窄渐宽的多曲流径航道与主辅山体在盆面的留白比例,给人以山峦巍峨屹立,江河湍流滔滔,山不填江、江不淹山、山不离江、江不弃山的亲密虚实空间和生态和谐的视觉美。这是山水盆景创作者最搜肠刮肚,最劳心需要打造的第一美感要素。

    

赏析一件有自己生活阅历感受的山水盆景佳作,也是一种享受。

    

冒昧赏析了田一卫老师创作的《巴山魂》,也感谢田一卫老师创作了《巴山魂》。

       

此文纯属自己的审美感受,还请田老师及同仁多有指教,不胜感激。


《巴山魂》( 盆长:130mm    石材:龟纹石    树种:米叶女贞 ) 

精彩回放:

▲《大江东去》 龟纹石   盆长100公分    田一卫制作

张先觉:试论盆景艺术技巧的匠与师

游卫东盆景-醉卧山林(金弹子)

盆景年功为人称道 盆景新作各有所爱

雷天舟盆景艺术欣赏

质朴含蓄  清新俊逸 ——郑志林盆景艺术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